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斗產業園爛尾 圈錢圈地風險應警惕

北斗產業園爛尾 圈錢圈地風險應警惕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

新華社《半月談》雜誌6月報道,隨著北斗衛星加快組網,一些投資商和地方政府近幾年紛紛籌資金、給扶持,以北斗為旗號建設各種產業園。

記者近期在重慶調研發現,兩個建設多年的北斗產業園,一個成了爛尾的商業樓盤,另一個聲勢雖大,但研發、產品充滿謎團。

這可能並非個別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已有40多個北斗產業園,1.3萬家導航企業,同質化競爭較嚴重。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一直對此保持高度警惕,他多年來奔走疾呼,批評利用「北斗招牌」圈錢圈地的行為。他2014年就明確指出,北斗導航能支持的企業在10個左右,全國有一個產業園就足夠,並預言「大概用不了十年,我會看到你們垂頭喪氣地關閉企業,這是必然趨勢」。

資料圖:中科院院士楊元喜

多年建設至今爛尾

兩江新區北斗導航產業園於2011年3月啟動建設。媒體刊發的開工報道顯示,該產業園是兩江新區的重大項目,總投資50億元,規劃佔地面積380畝,主要發展衛星導航、授時、通信等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應用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2020年年產值將超過500億元。

但記者近日走進這個位於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雲漢大道277號的產業園看到,被圍牆圍住的地塊上,一棟棟未建成的樓房矗立,一些樓房的主體結構尚未完工,牆體已陳舊發黑。圍牆外張貼的工程簡介寫著「北斗導航產業園一期工程;造價8787萬元;計劃竣工日期為2015年12月30日」。

兩江新區北斗導航產業園效果圖

繞行到產業園臨街方向,記者看到一棟已建好的6層大樓,門口掛著「北斗招商中心」標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區幾年前就停工了,現在作為商業樓盤,門面房可以租。工作人員隨手拿出一張租售廣告,上面寫著「國家級戰略產業基地,一起贏未來」「一線臨街,5年回本50%,北斗星街璀璨登臨,多項選擇,全球租售中」等字樣。

針對北斗導航產業園的現狀,記者聯繫了兩江新區管委會有關部門,對方轉達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管理部門的回復表示,目前的局面是投資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具體原因不便透露。

記者又輾轉聯繫到投資方之一的重慶北斗導航應用技術公司,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園區最初是在兩江新區優惠政策支持下規劃的,原想通過北鬥技術研髮帶動應用開發企業和終端生產商聚集,當時政府提供的地塊還很偏僻,產業氛圍也沒起來,但政府一直催儘快動工、先把樓修起來。公司先後投入近2億元建設資金,後來和兩江新區一起商談引進的幾個項目出現變故,合作方資金斷鏈,最終導致項目爛尾,「我們也是苦不堪言,正準備退出這個項目」。

企業讓人看不透,產品研發皆似謎

在沙坪壩區大學城,一個由北斗(重慶)科技集團主導的北斗民用產業園近年來聲勢不小,相繼曝出「即將上線北斗地圖APP,導航功能精確到1米以內」「基於北斗精準定位的物聯網模組全球首發」等消息。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園區和企業的研發、產品好似一個個謎團,企業自己說不清,也讓人看不透。

最近,記者走進北斗民用產業園,北斗科技集團負責人帶記者參觀了園區產品展示大廳,大廳內北斗手機、北斗物聯網模塊、北斗地網產品等一應俱全。他介紹,公司業務包括基於北斗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北斗地圖、北斗晶元以及北斗大數據等。走進園區中試生產車間,記者並未看到研發中的北斗產品,只見幾名工人在加工一批筆記本電腦鍵盤。該負責人解釋稱「為了養北斗研發,承接了一些配件加工訂單」。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北斗科技集團是北斗導航民用服務正式資質單位,下一步研發重點是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和北斗人工智慧高精度晶元,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準備明年開始鋪設,高精度定位晶元預計一年內可以拿下,同時北斗手機已接到部隊100萬台的訂單。

記者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網站查詢並向該中心電話核實發現,北斗(重慶)科技集團及其關聯企業,並不在北斗導航民用服務資質單位名單內。而根據《北斗導航民用服務資質管理規定》,無論開展北斗導航定位相關應用項目開發,還是生產北斗衛星導航晶元、模塊和整機,上述資質都是必要條件。記者同時了解到,北斗科技集團也尚未獲得任何軍工資質。對於企業提及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重慶經濟管理部門的一位幹部表示,這套系統實際是國家交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承建,「事關國家地理信息安全,不可能交給一家小公司」。

更讓人疑惑的是,沙坪壩區多個部門對該產業園諱莫如深。面對採訪要求,一些部門表示「這個項目不好說」,一些部門稱「不接受採訪」。後經多方聯繫,記者見到了沙坪壩區科委有關負責人,他坦承,對這個園區和企業研發情況了解並不多,「很多成果都是領導去調研時企業自己說的」。但當地給予園區企業諸多榮譽及扶持。據了解,北斗科技集團下屬的北斗民用戰略新興產業研究院去年被評為「重慶市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獲扶持資金約1000萬元;當地政府平台公司還為該集團建造辦公樓和廠房;另據北斗科技集團負責人透露,通過「機器換人」「技改」等還獲各級政府補助2000多萬元。

傍北斗圈錢圈地風險應警惕

部分北斗研究專家和幹部表示,北斗產業是我國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方向,近兩年發展較迅速,但也出現打著北斗旗號圈地圈錢的苗頭,一些地方招商盲目追求高大上,對此類項目不加甄別,對此必須高度警惕。

重慶經濟管理部門的那位幹部表示,北斗導航相關產業的管理涉及軍口和民口多個部門,有時部門間、地方和上級間信息不對稱,一些人利用這一點,打著北斗旗號,把項目說得很玄乎,招商部門也很難辨別真偽,「去年,有個部門帶著幾位香港商人過來,說要對接北斗項目,提了很多要求,我們也拿不準」。

「打北斗歪主意的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借北斗圈地搞房地產;第二類是表面做些所謂研發,通過外包搞幾個樣品,炒熱概念後到資本市場圈錢。」中科院北斗方面的一位研究員表示,這些一哄而上的北斗產業園,不僅浪費了土地、資金,還擠壓了真正做研發、做應用的單位的發展空間。一位專家則透露,根據行業機構估算,2020年我國北斗產業市場規模約為3000億元左右,但不少北斗產業園動輒宣稱產值可達四五百億元,一些地方政府為讓招商成績好看,也願意跟著唱和。

專家建議,在加快推動北斗應用的同時,亟待進一步理順北斗民用領域管理機制,規範北斗相關資質認證和信息公開工作,對以軍民融合為名義的北斗重大項目,由國家主管部門審查備案;同時對各地北斗產業園進行清查,對騙取國家項目和資金、盲目招商和扶持造成公共資源損失的行為,嚴肅追責。

國內40餘個北斗產業園區,令院士「看不懂」

《每日經濟新聞》6月7日援引賽迪智庫2017年6月發布的北斗導航產業發展趨勢分析稱,目前,國內已有40餘個北斗產業園區。從各地北斗產業園發展效果來看,某些產業園長時間未開發處於荒廢狀態,其中部分園區甚至轉為房地產開發用地。

觀察者網曾梳理二、三線城市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園區的情況:

2012年10月26日,蘭州市政府與眾力星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眾力厚德投資有限公司就共同建設甘肅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園及示範城市項目簽署協議,這標誌著首期投資4億元的甘肅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園及示範城市項目落戶蘭州,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在西北正式啟動。

2011年11月3日,北斗衛星導航應用(膠州灣)產業園在膠州市產業新區奠基。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

2013年3月11日,「北斗新興戰略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天津武清商務區,佔地375畝。

2013年3月13日,司南北斗產業園在上海舉行奠基儀式,該產業園位於上海嘉定新城,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計劃於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

2013年10月11日,廣西柳州北斗信息產業園近日在廣西柳州市柳東新區舉行奠基儀式。此產業園規劃使用地面積達1826畝,項目一期預計將形成30億元產值規模。

2013年11月13日,投資110億元的江西贛州北斗產業園國家北斗產業化應用示範基地簽約落戶贛州開發區。

《每日經濟新聞》稱,縱觀各地北斗產業園落地方式,基本可以概括為兩種:一種是由政府聯合高校籌建,如鄭州北斗產業園是鄭州高新區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建設。崑山北斗產業園由崑山高新區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同創辦。

另一種是政府與企業合作,一般由企業牽頭投資,如信陽北斗衛星產業園是由北京國智北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貴州畢節的中安永恆北斗產業園項目是由中安永恆(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畢節分公司投資建設。

產業園的落地需要經過土地、投資、招商等階段,由於佔地面積大,部分產業園在騰退土地時難免耗時耗力。以信陽北斗產業園為例,河南信陽南湖灣風景區管委會於2016年3月啟動區域內土地房屋徵收拆遷工作,至全部完成至少耗時8個月。一位企業運營方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個產業園建設周期至少2年,其所參與的產業園投入運營預計需要4年時間。

北斗產業園的投資數額均在億元以上,如中安永恆北斗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7.2億元,信陽北斗產業園計劃投資約6億元。一位不願具名的企業方項目人員向記者表示,產業園運營需要時間,作為民營企業資金壓力比較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在2013年牽頭制訂了《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但他早在2014年就對北斗園區的「大幹快上」直呼「看不懂」。他說:

「現在,很多省市利用北斗產業園區的招牌到處圈地。我可以不客氣地講,他們圈的這個地,不是真正為北斗導航產業服務的,一定有別的用途!」

「真正的北斗導航是不需要太多廠房的,因為它是高技術產業,不需要那麼多地皮。」他說,「中國如果有一個產業園區,我能理解。但很多省市都有,我就不能理解了」。

「如果中央沒有一個強硬的政策機制去約束這種亂圈地的行為,北斗招牌遲早被他們糟蹋了。」

「上次,我在一個地方作報告時說:『今天看著你們興高采烈地來辦企業,大概用不了十年,我會看到你們垂頭喪氣地關閉企業,這是必然趨勢,因為不可能支撐那麼多企業』。」

在楊元喜看來,我國衛星導航支撐十家左右企業是可以的,再多就不行了。

在2015年「兩會」期間,楊元喜再次提出,目前很多省都在興建「北斗」產業園,動輒幾百畝,這些產業園區都是可耕地。為什麼要建如此多的產業園區?真的是要發展「北斗」產業嗎?真想為「北斗」的產業轉型做貢獻嗎?恐怕都不是。這種做法是在糟蹋土地,鑽政策的空子,這是一種非常惡劣的現象,應該遭到唾棄和反對。

從無序走向特色

那麼北斗產業應當如何發展,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呢?

據觀研天下2017年3月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北斗衛星導航行業競爭現狀及十三五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北斗系統的特點和相關政策的支持為國內北斗企業與國際GNSS企業開展差異化競爭創造了條件。

北斗導航用於精準農業示意圖(圖自中國信息產業網、蘇測導航)

除了特殊行業的應用僅對國內企業開放以外,在其他行業應用市場例如測量測繪、交通運輸、精準農業、駕考服務、海洋漁業、精準授時等,特別是高精度應用的相關領域,國內企業目前在我國及亞太區域開展業務都具備系統條件、政策支持和市場運營的優勢。

在大眾消費市場LBS、車載導航等市場面對成熟GPS的競爭,暫未形成競爭力,隨著高精度定位服務逐漸在大眾市場的推廣應用,北斗產業鏈將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亞洲消費電子展在上海開幕 自動駕駛技術集中亮相
「五殺」!又兩名逃犯在張學友演唱會上落網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