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它是漢朝為了抵抗匈奴而被發明的,兩千年後,仍然讓敵軍聞風喪膽

它是漢朝為了抵抗匈奴而被發明的,兩千年後,仍然讓敵軍聞風喪膽

匈奴族在中國古代一直是漢族的心腹大患,,中國好幾個朝代都曾經與匈奴打過仗,尤以漢朝時期最為著名。當時為了對抗匈奴,漢朝人民發明了一種神器,即使過去了兩千多年,這種武器仍然讓日軍聞風喪膽。

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曾經持續了上百年,由於各種生活環境的不同,由此造就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匈奴族作為游牧民族,人們習慣於騎在馬背上東奔西跑,因此,匈奴騎兵比較多,並且善於作戰,來去如風,大漢軍隊多以步兵為主。這樣的兵種差異,在打仗時就體現出了優劣勢之分,因此,為了對抗像匈奴這樣的國家,漢朝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是非常必要的。

西漢初年,經過文景之治,社會休養生息,漢朝逐步從秦朝末年的戰亂中恢復過來,擁有了戰馬和剽悍的騎兵,可是武器問題出來了。原來,漢軍以前在打仗時都是使用長戟和銅劍,可是長戟和銅劍已經不再適合馬上作戰,尤其是長劍,騎兵在馬上時相互劈砍,可是長劍很容易在劈砍時被折斷,而沒有了武器的騎兵,很快會被削弱甚至喪失戰鬥力,這樣的騎兵在戰場上等著他的只能是死路一條。

可是在漢朝初年,人們對的鍊鋼技術就已經很好了,隨著鍊鋼技術的發展,漢朝逐漸成為最大的鋼鐵帝國,與此同時,漢朝的工匠們也研製了一種新的劈砍兵器,即環首刀。

環首刀的雛形出現在商、周、秦時期,當時,青銅器盛行,所以被稱為青銅環刀,由於青銅自身屬性的制約,所以環刀在劈砍時容易被折毀,一直到西漢,環刀才出現大的變化。

環首刀融合了百鍊鋼技藝和鋼鐵複合技藝。所謂百鍊鋼,就是把冶煉好的高熱炒剛進行加熱摺疊鍛打,多次重複這個過程,直到得到刀條為止。而鋼鐵複合就是將把含碳量不同的鋼鐵依照不同層次鍛打融合為一體,使刀剛柔並濟,這樣即使打鬥再劇烈,刀也不會輕易變形或者斷裂。這種刀背脊較厚,也較重,所以在劈砍時能產生比長劍更大的殺傷力,且不易被折斷,同時,它價格較為低廉,同時能夠大批量生產,所以可謂是價廉物美。

為了防止在打鬥中刀容易脫手,所以在環首刀的刀柄末端有一個碩大鐵環這樣方便士兵在環上穿上繩子,綁在手臂上,與此同時,環首還能使刀保持平衡。漢代的環首刀基本上是單手刀,當然也有刀柄較長可以雙手掌握的的雙手刀,不過數量很少罷了。

此時,使用著新型武器的漢朝騎兵終於揚眉吐氣了,他們不僅手中拿著鋼刀,身穿鋼甲,同時,連射出的箭鏃都是用鋼製造的,對比下來,匈奴的武器裝備則大大落後了。正是因為有環首刀這一武器的幫助,大漢成功抵抗了匈奴,為漢朝百姓帶來了安穩和平的生活環境。

在抗日戰爭時期,環首刀依然能發揮重要作用。當時抗日者手中的環首刀雖然看上去與漢朝的有所不同,但是使用起來都很好用。有些抗日軍裡面甚至組建了大刀隊,這些人在抗日的道路上,一次次用大刀與日軍進行頑強鬥爭,而大刀的威力如此之大,也使敵人聞風喪膽。

環首刀不論是在漢匈之戰時,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在堅強地守護著我們中華民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一男孩被小官拚死救下,沒想竟成一代明君,為中國擴大160萬土地
古代的這兩位大臣,將說話藝術達到極致,我們現在真應該學著點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