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最弱小,為何諸葛亮誓死北伐?恢復漢室只是借口,原因很悲傷

蜀漢最弱小,為何諸葛亮誓死北伐?恢復漢室只是借口,原因很悲傷

問大家一個問題: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堅持北伐,而且至死不渝。要知道諸葛亮在世時,曹魏很少主動對蜀漢造成過軍事威脅。可諸葛亮為何用足了勁,劉備一死他就籌謀北伐,這是為何?

有人說,這還用問,這是諸葛亮的志向啊,當年在《隆中對》就有介紹,「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可大家要明白,古代評估一個國家的實力,關鍵在於這個國家的人口。

我們在分析三國鼎立局面,尤其是劉備割據益州時,都認為這裡是「天府之國」,而且易守難攻。其實不然,三國鼎立局面的短暫出現,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曹魏所在的中原地區人口銳減。

據文獻記載,當時的魏國人口加一起才僅僅相當於漢朝的一個郡人口,這裡面有誇大的成分。不過,我們從文獻記載也能看出當時中原地區經濟受戰爭破壞的嚴重。中原地區的動蕩,正好映襯了東吳和荊州、益州地區的穩定。

但這些都是短暫的,一旦中原地區經濟恢複發展,人口增多,對於孫劉兩家來說就是滅頂之災。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能看到當時蜀漢和東吳的威脅,作為三國時期智謀頂尖的諸葛亮,他沒有理由沒看不到蜀漢政權面臨的危險。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把話說的很明白,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一把好手,可軍事才能就很一般了。

諸葛亮深知,益州這個地方,無論怎麼發展,也不可能與中原地區競爭。與其這樣不如主動出擊,在曹魏經濟還沒有徹底發展壯大時,希望用戰爭的方式來延緩中原地區經濟人口的恢復。

其次,蜀漢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當時劉備進入益州是外來勢力,他們與李嚴、黃權等益州本地勢力產生了矛盾。怎麼辦?諸葛亮想到了一個辦法,用戰爭來轉移蜀漢內部矛盾,也就是轉移荊州系與本土士族階級的矛盾。

在當時的背景下,諸葛亮也知道,以蜀漢的實力是不足以支撐恢復漢室的。諸葛亮能做的就是堅持北伐,而且北伐只是在曹魏邊境騷擾一番,因為諸葛亮明白一旦深入曹魏腹地,必將有去無回。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慈禧愛拍照眾人皆知,可為何都是全身照而不是半身?原因讓人無語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不像朱元璋那樣殺戮功臣?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