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遠的軍號|細說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

永遠的軍號|細說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

原標題:永遠的軍號|細說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徐平


過去軍隊中有一句順口溜,叫做:「司號員動動嘴,千軍萬馬跑斷腿。」意思是司號兵是指揮員的「傳聲筒」,形象地說明了司號兵的重要地位。



帶你識軍號

軍號是軍隊通信用的喇叭形音響通信工具,以規定的號譜和號音傳遞簡短的命令、報告和識別敵我等。軍號是由古代的「角」演變發展而來。古代軍隊中用來傳達命令、進行聯絡的號角通常是用獸角做成的,故稱角。後來角也用於各種儀仗,隨著角被廣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輕易獲得的竹木、皮革、銅角、螺角等,其形制也長短大小有別,以適應不同需要。


19世紀中葉,英國設計了盤繞兩圈細管體的金屬號,並定它為正式軍號。近代以來,這種軍號被各國軍隊普遍採用。現代的軍號是用銅合金製造的,號音清脆、明亮、高昂,傳播遠。



軍號的結構,由號嘴、號身、號碗、連接箍等部分組成,外形與樂隊用的小號相似,但無活塞。軍號的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通信迅速,示知面廣(600米-1500米)。主要用於傳達命令、報告、報時以及敵我識別、發放警報等。在戰鬥中使用軍號,還有一定的振奮己方士氣、震撼和迷惑敵人的作用。在侵朝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的《朝鮮戰爭回憶錄》里,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有過這樣一段描述:「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精神戰,這種精神戰我們後來既熟悉,又頭疼。」


軍號又分為步號(步兵號)與馬號(騎兵號)兩種:步號(通稱五音號)是我軍司號人員常用的軍號,共有7個音,但通常只能吹出並使用1、3、5和低音5、高音1等5個音,其中經常使用的是前4個音,音量宏大,音色嘹亮,吹奏起來很有戰鬥氣勢。但是不能完整地演奏歌曲或曲子。通過音調的高低、長短和節奏的變化,區別為不同的號譜。如:



馬號(通稱七音號),多用在騎兵部隊中。它共有10個音,但常用7個音,其音色清脆而柔雅,音量亦很大。馬號除吹一般日常號譜外,還可吹奏簡單樂曲。不過自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騎兵部隊的縮減到幾乎完全取消,馬號基本上不再使用。



軍號和號套


最早的號兵和司號兵的編製

中國最早的司號兵出現在清末,北洋新軍引進洋式軍號,並編設號兵、號目、號長。1904年練兵處《奏定陸軍營制餉章》規定:每標(團)設司號長1名,每營設號目1名,號兵8名。



在隊列中的北洋新軍號兵。


我軍最早的司號兵是八一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按照國民革命軍編製在連以上都編有號兵。紅軍時期我軍司號兵的編設基本上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編製,以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變化也不大。連編有司號兵,也稱司號員;營編有司號班,設號目(班長);團和師編有司號排,設號長(排長)。司號兵最大編製為連,通常隸屬於軍以上(軍、軍團、方面軍)司令機關,有些師司令部也有司號連。另外還有司號大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和紅軍通信學校都曾設有司號大隊,專門培訓部隊的司號員。



《西行漫記》封面紅軍號手是開國少將謝立全。


司號排通常隸屬於通信連或通信營,如八路軍總指揮部通信營下轄電台分隊、電話連、步騎通信連、司號排,新四軍軍部通信連下轄司號排、徒步通信排、電話排。司號排也有隸屬於特務連的,如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四旅十二團特務連由5個排組成,分別是警衛排、偵察排、通信排、電話排和司號排。而司號連有的隸屬於師(軍)部通信營,有的直屬司令部。



八路軍當年用過的軍號,現存於軍事博物館中。


每逢師、團舉行閱兵式,全師、全團的司號兵都要集中起來,號長們帶領上百名號兵列陣吹奏,其場面之壯觀、旋律之齊整,與現在室內演奏的音樂會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覺。百十把軍號發出的雄壯之聲,在方圓十里或幾十里的山谷間、平原上回蕩,成為軍旅獨特的一道亮麗景觀。

罕見的紅軍號譜


軍號號譜就是軍號不同號目的樂譜,是軍號發出正確指令的依據。


軍號號譜分為戰鬥、勤務、名目和儀式幾類。戰鬥號譜用於指揮戰鬥,勤務號譜用於起居作息,名目號譜用於表示部隊單位或指揮員職務等,儀式號譜用於部隊各種儀式活動。可以說號譜是「聽得見的密碼」,是部隊生活的「鏡子」。常用的軍號約20種,如起床號、出操號、收操號、集合號、緊急集合號、上課號、下課號、休息號、開飯號、午睡號、午起號、晚點號、熄燈號、防空號、解除警報號、衝鋒號等等。但全部軍號遠不止這些。


紅軍創建初期,部隊沿用的是舊軍隊的號譜。由於號譜相同,敵我雙方常常發生誤會。1930年冬,第一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後,中國工農紅軍總部著手編寫我軍自己的號譜。1931年秋,紅軍總部正式頒發了新號譜。這年11月29日,中革軍委發布《關於司號問題的通令》,要求紅軍各軍團、各軍的指揮員和司號員熟悉和掌握統一的號譜,以便全軍統一的號令行動。通令指出:


「一、軍隊使用號音,就是一種號令,不論平時戰時,對於軍隊的集團行動,都用號音規定之。二、我紅軍的號譜,一向與白軍相同。戰爭之際,在戰場指揮軍隊,除用傳令外,差不多完全用號音。可是號音一奏,彼此都知道,這種情形,是非常不利的。三、此次召集全軍司號會議,在十天之內,定出各種新的號譜,即發各軍,除另令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司號大隊學生,按照新譜加緊訓練外,希望各軍團及各軍各獨立師負責指揮員,務督促所部對於司號人員,加意練習新譜,必須於三個月內(一九三二、二月底)完成,各部隊各級指揮員,必須於每天午後抽出一部分時間來練習聽新號音,以便於下次戰爭改用新譜時,可免除戰場上指揮的困難。」


換用新號譜後,紅軍可根據敵人的號音掌握他們在戰場上的新動向,而敵人對我軍行動卻摸不著頭腦,軍事主動權經常掌握在紅軍的手裡。


在當年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的福建寧化縣革命紀念館內,如今珍藏著一件當年中央紅軍使用過的珍貴革命文物——一本1932年印製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這本紅軍號譜為橫式小32開本,內頁20頁對摺成40頁,用毛邊紙黑油墨印製而成。封面上印有「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中華蘇維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印」等文字。為保密起見,內頁曲譜均採用五線譜(當時一般人不識五線譜),收集了紅軍生活、訓練、作戰及部隊番號、職務、首長代號等曲譜340多首。僅行軍號就有「靠左行進」、「靠右行進」、「停止前進」、「繼續前進」、「成二路縱隊」、「跑步前進」等等。



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


軍用號譜內頁


在戰爭年代,軍隊日常生活、訓練、作戰,基本都要靠號音指揮;從首長到新兵都必須對軍號號譜熟記。新兵入伍後,都要進行背誦號譜的訓練,什麼是衝鋒號?什麼是集合號?什麼是防空號?什麼號是在叫連長?……軍營的一日生活和訓練、作戰基本上要聽號音指揮,上百個號譜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很難想像一個戰士如果連起床、熄燈、吃飯、集合號都分不清,將是何等情形……



太行山上的司號員


軍號不僅傳達指令,還可用於聯絡。特別是在通訊手段不發達的年代,連隊和上級進行聯絡可以通過吹號,用軍號的語言進行通訊。比如,營部通過號聲詢問:一連你在哪裡?連隊司號員就要回復:我是一連。營部再發令:請迅速向我靠攏。軍號的聲音可以傳出幾里地遠,在短距離範圍內,部隊通過軍號進行指揮部署,指令既清晰又保密。另外,據一些書籍記載,部隊還曾經使用軍號吹出「呼喚連長到團部開會」等內容比較複雜的號譜。



這是一條「讓少共國際師政委跑步到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來」的號譜。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軍用號譜基本上沿襲了紅軍號譜。



解放戰爭初期華中軍區陸軍號譜


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陸軍號譜(1947年11月)



1951年8月我軍軍樂號譜



中國人民志願軍號兵


70年代我軍號譜保留107種


戰爭時期的我軍號譜比較複雜,曾有幾百種。以後實踐中不斷改進,主要是簡化。如開飯號由原來的早飯、中飯、晚飯合併成一個。到上世紀70年代我軍號譜共7類107種。


一、勤務號13種


起床、出操、收操、吃飯、上課、下課、午休、午休起、遊戲、晚點名、熄燈、集合、緊急集合。

二、聯絡號11種


回問隊名、知道、不知道、傳號音、傳不通、問:你在那裡、答:在這裡、注意號令、向我靠攏、普通問、普通答。


三、行動號10種


立正、稍息、跑步、返回、休息、預備、上車、下車、開工、收工。


四、名目號28種


1、2、3、4、5、6、7、8、9、0。


軍、師、團、營、連、排、班、營長、營副、教導員、副教、連長、連副、指導員、副指、排長、排副、*號首長。


五、連隊兵種號16種


號長、號目、號兵、警衛連、機槍連、偵察連、特務連、民兵、騎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鐵道兵、空降兵、防化兵、機械化兵。


六、戰鬥命令號26種

前進、停止、衝鋒、散開、靠攏、追擊、退回陣地、發現敵人、與敵遭遇、反衝擊、敵人退卻、佔領陣地、進入坑道、左、右、防空、防原子、防化學、防細菌、解除、要彈藥、彈藥已去、要求增援、增援已去、要擔架、擔架已去。


七、禮節號3種


升旗、降旗、敬禮。



60年代我軍司號兵的英姿。


說到軍號號譜,就想提一下電影《集結號》。我軍軍號中有集合號、緊急集合號、總集合號等,從未聽說有「集結號」。按說導演當過兵,不會不知道,不明白為什麼非得憑空編造出這麼一個子虛烏有的號來,據說用意是為了讓名字更現代點。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司號兵雕塑


「交號不交號嘴」


紅軍司號員主要來源於3個方面:一是起義部隊中原有司號員,二是被俘後經教育自願參加我軍的白軍號兵,三是我軍自己培訓的新號手。

由於譜系複雜,一個司號兵的養成很不容易,紅軍時期國共雙方的軍隊都有「交號不交號嘴」的規矩,即司號兵調動、離隊,要把軍號交上去,而號嘴屬於個人物品,不必交。所以,號嘴就成了號兵的職業標誌,每次打完仗,雙方都很重視在俘虜身上搜查號嘴,一旦發現俘虜中有司號兵,是要千方百計留下來的。



八路軍小號兵


司號員是指揮員的重要助手,在軍中享有較高的待遇。除日常和指揮員一樣的生活待遇外,紅軍中的司號員每月有三塊大洋的雞蛋費,即使艱苦的長征途中,也有一塊大洋。司號員如果負傷生病,指揮員要親自探望慰問,如果犧牲,指揮員必須親自主持葬禮,其他司號員要在他的墳前吹葬禮號以示哀悼。有些營、連的指揮員,談及司號員的特殊作用,感慨地說:「犧牲一個排長,可由班長代理排長,但是,失去一個司號員,我就成聾子和瞎子。」



1940年冀中八路軍司號員


司號員受指揮系統和司號系統雙重領導,號長有對司號員指揮、調動、考核、處分的權利,因此上級號長到下級部隊公幹,下級部隊的司號員要列隊吹號迎送,以示尊重。


司號員雖是個苦差使,但是當個司號員是很令人羨慕的。首先要有知識,多少懂點音律;其次對司號員的口型也有明確要求,要適宜於吹奏。


不過,號兵也是挺危險的。為使號聲便於傳播,號手必須站在比較突出的地方,不可能縮在哪個角落吹。特別是在衝鋒時,號手和旗手一樣,位置最容易暴露,因此也常是敵人射殺的目標。


志願軍號兵吹響衝鋒號



在自衛還擊戰中犧牲的年輕司號員。


在我軍司號員隊伍里,走出不少開國將軍。據不完全統計,光是當過司號員的開國中將就有張國華、聶鳳智、王輝球、邱創成、李成芳、蔡順禮、劉西元等。


司號員訓練不準解手


司號員的訓練是很苦的,一位當年吉林省軍區獨立第一師司號員在他的博客「軍中號手」里有一篇回憶文章《嚴格的司號員訓練》:


司號隊經過了新兵共同科目訓練,就開始了司號主課訓練。每天要比大部隊早起一個小時,集合完畢在操場1、2、1的走幾圈,就跑到幾公里的山溝里練吹號,為不影響大部隊和家屬們休息,我們每天早晚兩次都要跑那麼遠訓練,星期天也不列外。為保障號兵們的充足睡眠,每天都安排午睡。


司號訓練要求是很嚴格的,訓練中是不準解手的。後來領導上才告訴我們,訓練中腹部不能排空,排空了就訓練不出過硬的號手,我們明白了以後就自覺約束自己了。


拔音訓練要從最低音開始,每天反覆吹一個音,上級沒喊「停」就要一直吹,嘴吹腫了,嘴唇破了那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練拔音是很枯燥的,每天就一個調,練好一個音後再開始練下一個音。經過半年多的訓練,學員們掌握了五個音的吹奏技能,開始練習吹奏生活、勤務、戰鬥號譜,還有歡迎曲、大麻思斯、英格麻斯等曲目。



邊防某部通信連司號員正在用軍號進行訓練。


除了平時的嚴格培訓外,戰前均要統一司號聯絡方式和號譜,各部隊的編製與番號,均熟記於司號員的腦子裡。對方是哪個軍、哪個師、哪個團,甚至是哪個連等情況,司號員一聽,就能辨別出來。軍號在傳遞信息中,除本部官兵明白的集合號、衝鋒號等號譜外,在兩支部隊相隔一定距離,其他方式一時難以確定對方是敵是友的情況下,司號員腦子裡的各種號譜,派上了用場:以本團內部之間的辯識號譜為例,如規定詢問對方是否是自己人時,吹起床號,回答者就吹熄燈號。一問一答對上了,就說明對方是自己人;如對方遲遲答不上來,或所答驢唇不對馬嘴,必是敵軍。



1970年7月1日司號員訓練班留影。


司號兵不是一個兵種


隨著戰爭現代化的發展,軍號這種古老的鼓舞士氣的方法和通信工具,已經不適應高科技戰爭的發展需要。1985年,我軍「百萬大裁軍」時,取消了司號兵。這些年,常看到有文章說司號兵是「我軍消失的幾大軍兵種」之一。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司號兵並不是一個兵種。不是帶「兵」字的就是兵種,步兵、騎兵、炮兵是兵種,衛生兵、炊事兵就不是兵種。


那麼什麼是兵種呢?我軍現行《軍語》是這樣定義的:按主戰裝備和作戰任務等對軍隊構成成分劃分的基本種類。如陸軍劃分為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


顯然,司號兵算不上兵種,那是什麼呢?從軍事術語上講,司號兵是一種專業兵。


何謂專業兵?我軍《軍語》定義為:①編配專門技術裝備、擔負專項保障任務、不稱兵種的部隊和分隊的統稱。如測繪兵、氣象兵、汽車兵等。②專業技術兵的簡稱。泛指擔任專業技術勤務的士兵。



80年代初的司號兵


不過,軍隊里名目繁多的這兵那兵,怎樣識別哪些是兵種,哪些是專業兵呢?一個簡單的辦法:凡是「兵」字能用「員」字替換的,一般都不是兵種,而是專業兵。比如炊事兵——炊事員,衛生兵——衛生員,司號兵——司號員,話務兵——話務員,偵察兵——偵察員。有些舊時的稱謂在我軍都改為「員」,如衛兵——警衛員,勤務兵——公務員,傳令兵——通訊員,等等。這些都不能稱為兵種,多數都屬於專業兵。而炮兵、裝甲兵(坦克兵)、工程兵、航空兵、高射炮兵、雷達兵、岸防兵、地空導彈兵等顯然是不能用「員」字替換的,這才是真正的兵種。



曾經的小號兵、時年98歲的老紅軍張生榮吹響衝鋒號。(2017年攝)


在通信手段發達的當今戰場上,軍號已不再使用,司號兵也不存在了,但軍營中仍有軍號聲,那是電子軍號光碟取代了司號兵。作為一種便捷的通信工具我們做了保留,必要時仍可發揮其用武之地。那熟悉的軍號就是不散的軍魂!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司號員。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徐 平


編輯:陸金路


編審:曲延濤


投稿郵箱:zgjw_81@126.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軍人的這些色彩,哪一種讓你熱淚盈眶
90後飛行員馬一超:「三棲殺手」是怎樣煉成的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