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殺了我媽,也「殺」了我
GIF
就在幾天前,微博上一個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視頻里湖南懷化市一男子和妻子剛剛辦完離婚手續,就一路跟蹤前妻及兒子,趁前妻不備殘忍將她連捅數刀,當場暴斃。
年幼的兒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到了,他多想拉住父親,可是父親下手太重了,他不得不後退到人群中,被好心的群眾團團圍住。
不管這位父親以後是殺人償命還是坐穿牢底,在年幼的兒子心中,他都是惡魔一樣的存在,再多的安慰也說服不了他,餘生的日日夜夜,恐怕都忘不了這噩夢一場,可謂人間悲劇。
可以想像,當父親舉刀的那一刻,孩子該是多麼恐懼和無助。這種剜心之痛,絲毫不比被父親親手殺死更令人唏噓。
這種當著孩子的面實施暴力的行為,讓我想起前年的一條熱搜。
成都一男子因懷疑妻子有外遇,當街暴打老婆,而僅幾歲的女兒就在旁邊嚇得大哭不止。
GIF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她不知道什麼是外遇、分不清誰對誰錯,沒有是非觀,她看到的只是爸爸在打媽媽。
也許在她以後的生涯里,爸爸窮凶極惡的印象會一直存在,成了一輩子的陰影。
作家夏七夕在《後來我們都哭了》說過,每個做子女的,不管成長到幾歲,都覺得自己依舊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面對風暴時,習慣躲在父母身後,面對挫折時,習慣找父母傾訴,面對傷害時,習慣找父母哭泣。
想在父母的懷抱里感受愛和溫暖,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只有相愛的父母,才會讓孩子覺得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有安全感的,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互相欣賞的,世界是美好的。
若父母關係惡劣,即便沒有發生多麼惡劣的暴力行為,也會讓孩子深受其害。
知乎一匿名網友曾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看完讓人心疼。
網友母親每次和父親爭吵後,就抱著嚇得瑟瑟發抖的她痛哭,還說「要是沒有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
還有一次,她甚至哭著拿繩子過來說要勒死她讓父親後悔。
後來父母離異,她被判給父親,卻被他像垃圾一樣對待,寧願餓著肚子也不想找父親要錢,實在沒辦法開口的時候,父親就像打發乞丐一樣把錢隨手扔給她,多少次,她都強忍著眼淚,一出門就坐在樓道口裡哭。
多年後,直到醫院就給父親下了病危通知書,她都不願意去看他一眼,她說,一想起從小經受到的驚嚇和恐懼,她不能也不會原諒他。
不知情的男朋友覺得她扭曲冷血,但是她認為自己不是聖母,做不到令別人滿意,後來兩人還是分手了。
因為原生家庭的痛苦和不幸,她從小就感受不到對子女的需求,所以是鐵丁,即便以後嫁不出去也不要緊,因為生活本就沒有什麼希望。
很多人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懂,殊不知你所有的言語、行為,在孩子眼裡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他早就記了一輩子。
當家庭不再是溫暖的港灣,而是充滿硝煙的戰場,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自暴自棄,影響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
更嚴重的是,它還會讓一部分孩子以為,身體暴力和語言暴力比好好說話更容易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錯誤的處事方式,形成惡性循環。
畢淑敏在《家問》中說,「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因為婚姻的不幸,就讓孩子成為犧牲品,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惡毒。
還有一些父母,雙方可能並沒有什麼暴力行為,卻總喜歡做對方的差評師,一旦另一半做出一些令自己不滿意的事情,總是控制不住地貶損對方。
他們總能因為各種雞毛蒜皮吵個不停,彷彿另一半除了假醜惡,就沒有美好的一面,一丁點小事兒都能讓他原地爆發。
要知道,在孩子眼裡,父母的地位也都是同等重要的,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最親近的人,無論否定誰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只想逃離。
很多年前,我父母也喜歡互懟,嚴重的時候吵得不可開交,有一次眼看著就要打架了,我嚇得哭著跑到了鄰居家求救,沒想到對方一看到我就直搖頭,說這孩子啊,可憐!
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哭的比挨打還要厲害。
張愛玲曾說,父母大多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
對最親近的人發火,暴怒,大部分時候不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為什麼要來管我」、「你的為人也不過如此」的叛逆心理。
一對合格的父母,並不需要太強的背景和能力,只需給孩子營造一個和平而良好的家庭氛圍,即便偶有分歧也能做到理性對待,不衝動不傷和氣,不要讓孩子做不幸婚姻的替罪羊。
我知道,人與人相處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何況朝夕相處的夫妻,那些磕磕碰碰實在再平常不過,我們有宣洩情緒的權利,但是作為父母,我們總該有些顧忌。
電影《怦然心動》里Richard和妻子因為瑣事爭吵後的所作所為,我覺得就很有借鑒意義。
吵完架,夫妻都各自冷靜了下來,分別來到女兒房間,告訴她,「對不起,朱莉,這不是你的錯。」
雖然女兒受到了驚嚇,可她知道父母是相愛的,也是愛自己的,她為這樣的父母感到幸運。
而不是在風暴過後,對孩子置之不理,甚至拿孩子出氣,讓他遭受二次傷害。
每次說起夫妻矛盾,總有人站出來說,「寧拆一座廟,不破一樁婚」、「床頭吵架床尾和」……寧願委屈自己也不能讓孩子生在單親家庭。
可孩子又不傻,你過得幸不幸福,他最清楚了。
如果分開能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還孩子一片清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怕只怕,等你想從深淵裡爬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心已經傷痕纍纍。
只有及時止損,讓自己幸福了,才會讓身邊的人幸福,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據Amato(2003)相關研究表明,相比父母爭吵不休的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幸福指數可能更高,他們的承受能力也遠非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
王菲和李亞鵬還沒結婚前,陶晶瑩問她有沒有計劃給童童找一個好爸爸。
王菲一臉驚訝說:當然沒有。
陶子說:小孩總需要父親啊。
王菲說:她有父親啊,為什麼還要找。我就算是結婚也只是找我的伴侶,並不是為了給她找父親。
就像王菲說的那樣,父母和孩子的血清是不會改變的事實,即便父母走不到最後,父親依然是父親,母親依然還是母親。
只要我們能做到給予孩子關懷和愛,陪TA一起成長,隨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他們就有信心有勇氣面對挫折,依然會快樂。
關鍵在於,當夫妻緣盡之後,你還願不願意選擇做個好父母。
壞日子會過去,而你會留下來
?雲舒需要各位小仙女一個大大的贊
TAG:顏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