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走馬薦諸葛,為何不把鳳雛龐統也舉薦給劉備?竟是這個原因
熟讀《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元直走馬薦諸葛」,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橋段。當時,劉備寄劉表籬下,僅是一個小小的新野縣令,卻一面被劉表的妻子蔡夫人等人算計,一面受到了曹操的攻打,幸好,化名為單福的徐庶,毛遂自薦,成為了他的謀士,為他兩度獻計,擊退了曹軍。然而徐庶在此大出風頭,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而恰好程昱知道他的底細,於是將他的母親騙到了曹營,並以徐母的名義,給徐庶來信。
徐庶與母親相依為命多年,是個十足的孝子,於是看到信之後,方寸大亂,立馬便向劉備辭行。當然了,他也不能完全扔個這個爛攤子,畢竟劉備對他,算是仁至義盡了。於是他走出一段路之後,又撥馬迴轉,向劉備舉薦了自己的好友諸葛亮,並在臨行之前,親自前往隆中,勸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於是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劉備也得到了最受自己倚重的軍事。然而,讀至此處,我們在感慨徐庶盡職盡責的同時,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他為什麼只舉薦諸葛亮,不舉薦龐統呢?
要知道,在演義中,龐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存在,畢竟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而且他是荊州本地人氏,不像冢虎司馬懿一樣,與劉備所在之地,相距甚遠。那麼徐庶為什麼只舉薦諸葛亮,不舉薦龐統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想。
一、為了尊重史實
在真實歷史上,雖然沒有元直走馬薦諸葛一事,但諸葛亮的確是他推薦給劉備的。《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意思是說,徐庶投奔劉備之後,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並勸說劉備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
而龐統卻是劉備平定荊州四郡之後,才開始在劉備麾下為官的,而且劉備開始重視他,是因為諸葛亮和魯肅的舉薦,與徐庶沒什麼關係。所以,小說中並沒有安排徐庶向劉備舉薦龐統。再者說這個時候卧龍、鳳雛同時出現,難免會互相遮掩鋒芒,所以作者並沒有這樣安排。
二、徐庶和龐統並沒有什麼交集
在小說中,徐庶、諸葛亮、龐統等人,雖然都算荊州士子,但是他們的交際圈並不完全重合,例如徐庶與諸葛亮、石廣元、崔州平等人都是故友,但是他與龐統的交集,只有龐統獻連環計,被他識破時那一次,也沒有提及他們交情有多深。徐庶舉薦諸葛亮的時候,其實是為了找人給自己收拾爛攤子,就像諸葛亮所言,「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這個時候,他當然只能找與自己交情夠深的人,所以龐統就被排除在外了。
三、龐統當時已身在東吳
熟讀演義,我們不難得知,龐統第一次出場,是赤壁之戰的時候,當時他奉周瑜之令,前往曹操營中獻計,讓曹操將所有的船連在了一起,方便孫劉聯軍進行火攻,這個時候距離徐庶舉薦諸葛亮出山,沒過去多久,也就是說,當初徐庶被騙往曹營時,龐統很可能已經在江東了。因此,此時他就算舉薦龐統,劉備也無法任用,他索性就不舉薦了。
對於徐庶在臨行之前,只舉薦諸葛亮出山,卻不舉薦龐統,大家還有什麼猜想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三國五大狠人,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刮骨療毒的關羽僅排第二
※世人皆知「望梅止渴」,卻不知曹操孫子創一成語,寓意更妙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