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案例看遊客服務中心的設計

從案例看遊客服務中心的設計

發展歷程

遊客中心最早起源於美國,在美國「66計劃」中產生,至今已有百年發展歷程。

「66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國家公園內遊客量激增,但旅遊接待設施嚴重不足且遊客在園內缺乏組織管理,給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為了緩解此種情況,由美國國家管理局董事康拉德·沃思提議、聯邦政府出資,自1956年起實施為期10年的基礎設施及其他旅遊服務設施建設計劃。計劃共投入超過10億美元,新建了約100個遊客中心,並修建了多條洲際景觀道路及旅館、餐廳等一系列旅遊接待設施。

國內「遊客中心」的概念則在改革開放之初從國外相關著作中引入,隨後在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上對其概念進行了演化,並在《風景名勝區規劃規範》(GB50298-1999)等相關規範中體現出來,其中將遊客中心定義為:「旅遊景區設立的為遊客提供信息、諮詢、遊程安排、講解、教育、休息等旅遊設施和服務功能的專門場所。」

作用

遊客中心是風景旅遊區的概貌展示中心、信息提供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是人們真正認識風景旅遊區的第一個窗口,其獨特的形態給遊客最鮮明、最牢固的印象,影響對整個風景旅遊區的定位,對提升旅遊目的地整體形象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富有地域特色的遊客中心往往在景觀視覺上傳遞著當地的信息和文化,它是一座城市一個景區的獨特明信片。它不僅是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共享的休閑娛樂空間,而且在傳統文化和自然風貌上傳承著內在的文化張力,從而形成巨大空間和精神上的凝聚力。

分類

遊客中心的建設受自然環境、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影響,有著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比如根據建設位置分為入口遊客中心、中途遊客中心、終端遊客中心,根據建築接地形式分為地下式、地表式、架空式,根據其功能分為展示型、交通型、休閑會所型、專項活動型、綜合型。

下面就讓我們跟著具體的案例看看世界各地的遊客中心。

嘉那嘛呢遊客服務中心

嘉那嘛呢遊客服務中心

嘉那嘛呢石堆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結古鎮新寨村,是民間自發形成的祈福聖地。

相傳由藏傳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多德松卻帕旺創建,信徒每祈福一次,許願一次,就會往上添加幾片刻有經文或圖案的嘛尼石,經過300年的歷史,如今已形成一個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高4米、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包含25億塊嘛呢石的石經奇觀城。

嘉那嘛呢石堆被譽為「與聖地拉薩媲美」的佛教聖地、「世界上最大的祈福許願之地」、「世界第一嘛呢石堆」,在玉樹人心目中佔據重要地位。

2010年玉樹特大地震中嘉那嘛呢石經城受到嚴重破壞,使得原本就不健全的服務接待設施更是毀於一旦,於是嘉那嘛呢遊客服務中心成為災後重建重點項目之一。方案立於「當代鄉土化」、「建築地域化」的設計理念,一方面就地取材,回收地震材料,降低建設成本,並將藏族傳統的建造工藝與現代化的建造技術結合起來,環保又不失特點;另一方面,該建築外形也採用石料堆砌的方式,與嘛呢石經城相互呼應,完美的融入地方環境,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台灣日月潭向山遊客服務中心

日月潭向山遊客服務中心由日本團紀彥建築事務所設計。在普通的建築設計中,往往過分注重最佳觀景點對建築的影響,這使得一些大型觀光建築中經常會產生一些「黑空間」。為了減輕這一問題,設計師在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建立了強有力的聯繫。

在布局上,方案由兩個巨大的「V」字形體量組成,兩座建築物輕盈的交疊在一起,通過一個寬闊的室外空間將首層和整個服務中心連接在一起。傾斜的建築體量,從地面緩緩升起,步行道會微妙的改變參觀者的行走方向帶來多方位觀賞體驗,為那些看不到日月潭景觀的空間提供同樣的視覺感受並延續場地的空間風格。同時,在細節設計上,外立面材料選用了特殊的露石混凝土,粗糙的質感在陽光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突出,外牆凸出的「構造」,形成一系列長長的倒影,富有韻律感。

貴州丹霞赤水遊客中心

丹霞地貌是中國南方紅色岩系的一種特殊地貌,貴州省北部赤水市境內的丹霞地貌被定義為「地貌最年輕的丹霞區」,赤水丹霞地區總面積700餘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景觀。

丹霞赤水展示中心和遊客中心位於貴州省黔北的赤水市復興鎮(丹霞地貌區內),毗鄰赤水旅遊大道,這是一片生長著紅色丹霞石、有著複雜地形地貌特徵的山地。

該建築根據所處的地形特點及丹霞地貌的主題建設了一個富有丹霞特色的斜坡建築,建築各功能單元體通過環形路徑串接,圍繞一方相對開闊的庭院整合成一個向心型空間體系。

為表現其原生特色,不同部位選用了不同材料,例如部分外牆建築採用丹霞石,並且為了保持切割時血紅效果,以防滲劑浸泡石材;而屋頂則採用孔隙率高的丹霞石,讓其最好長出青苔。

罕山生態館和遊客中心

罕山是大興安嶺向南延伸至內蒙古通遼市境內的余脈,此處保留著較好的生物多樣性,山、樹、草、溪、石一應俱全,景緻怡人,國家在此建立「森林生態保護區」,當地政府配建一個用於展示和研究罕山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館和一個用於發展旅遊的遊客中心。

罕山生態館和遊客中心基地位於林區入口處,與林場管理用房比鄰。此處距城市較遠,屬丘陵草原地貌,冬季寒冷風大,特殊的氣候、地貌、資源和建造條件以及使用者的可能行為是設計面對的主要問題,更是形態生成的直接邏輯來源。

為應對氣候環境,建築採用靠坡而埋的方式,冬暖夏涼。當然,為了讓設計不止步於環保,設計者將入口的路線設計成穿過樹林,給遊客「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視覺震撼。

此外,建築本身為了更好採光設計有天窗,而天窗的位置和大小還兼顧了取景器的功能:每一處屋頂都為上層空間提供了看景的休息平台。天窗為配合建築曲面而形成的大大小小的球狀玻璃罩與建築本身渾然一體,隨時節不同表現出不同的形態,成為建築靈動的雙眼。

在內部,垂直層面的設計採用了折回型的台階加坡道的做法,既增加了室內空間的趣味,又與遊人進入時走的坡道形成內外一致的連貫體驗。

法國阿萊西亞遊客中心

法國阿萊西亞遊客中心坐落於一個考古區內,項目設計師採用圓柱形的建築形態將前羅馬士兵與高盧人的戰場包圍起來,同時採用木質表皮的表達手法,體現了建築對歷史性的木頭碉堡的反映。

這樣的設計使得遊客中心不僅在基地環境上與當地文脈有了很好的契合,同時在建築空間和材料的表達也同樣傳遞著歷史的脈絡。

看完這些國內外的遊客中心設計,突然發現原來有看點的不止景區本身,作為附屬和服務設施的遊客中心也都花費了不少心思,所以,下次去景區遊玩的時候不要忘了觀察下遊客中心的設計,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靈感哦

文章來源:網路

文旅百曉生 信息中心 韓玉梅 整理編輯

END

我們能做什麼

新疆新土地城鄉規劃設計院

文化旅遊規劃研究院

深耕文旅產業 匯聚優秀團隊

致力提供

旅遊策劃、規劃設計、景觀設計、標識設計

旅遊營銷、品牌提升、景區運營管理

全過程伴隨服務

主要業績

《烏蘇市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烏魯木齊市旅遊休閑中心專項規劃》

《烏魯木齊縣休閑農業總體規劃》

《鐵門關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伊犁州昭蘇縣滑雪度假旅遊區總體規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

《哈密東天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旅百曉生 的精彩文章:

TAG:文旅百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