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不到一個億就裸奔?看區塊鏈如何玩壞世界盃
五花八門的區塊鏈項目、瘋漲的幣價、球星站台……今年的世界盃熱鬧的很。
世界盃來了,瘋狂的除了球迷,還有幣圈。
14天的時間,SOC(All Sports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從0.2元漲到了1.94元,漲幅高達800%;
世界盃概念鏈——維基鏈則在39天內,漲了600%。
菩提、cyrptocup……以世界盃為關鍵字的區塊鏈項目層出不窮,行情軟體MyToken直接給世界盃概念幣開闢了單獨一欄(當前已經下線)。
當然,球星們也忙著給各個項目站台:梅西說自己最近正在研究區塊鏈,阿扎爾是SOC的全球代言人,哥倫比亞球星J羅(哈梅斯·羅德里格斯)發了幣,羅納爾多、斯內德、菲戈……連退役球星們也按捺不住。
一堆蹭著世界盃熱度的區塊鏈項目橫空出世,當幣價坐著穿雲箭飛上天的時候,鏈圈和幣圈已經瘋狂地割完一輪韭菜了。
世界盃和瘋狂的的區塊鏈
由於區塊鏈上的合約交易能夠提升透明度、真實性,同時使用Token而不是法幣進行博彩,又能規避一定的政策風險,所以很多人認為像博彩這樣的灰色行業,和區塊鏈的結合是天衣無縫的。
確實,對於簡單的隨機數博彩項目,區塊鏈或許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回到像世界盃這種基於某個公開事件的預測,這其中就存在悖論。
深究去中心化預測平台的本質,區塊鏈並沒有釜底抽薪,從根本上解決足彩最大的痛點:球場上的暗箱操作,它改變不了事實性事件的結果。
從這個層面看,去中心化的預測平台換湯不換藥。
而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相較於傳統的預測平台,這些區塊鏈產品的使用門檻更高,效率更低。
以SOC為例,這個由懂球帝海外公司All football主導的項目,在世界盃前做足了話題營銷炒作。
然而如果你想在這個平台上進行預測和競猜,步驟之繁瑣讓人望而卻步:
首先你需要在二級市場用法幣兌換SOC,在這之前,你得先走一趟交易所註冊流程;然後拿SOC去APP上下注;最後贏得的SOC還要再回到交易所完成法幣的兌換。
整套流程的用戶友好度非常低,很少有「真球迷」會願意投入這麼多成本和精力去學習了解,如此繁瑣不如直接去用法幣去傳統的投注平台下注。
另外,也有媒體報道SOC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其官方Github主頁上,上傳的代碼數量少且更新頻率低,試用了APP後發現競猜模式仍處於傳統的中心化模式。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擔憂,以太坊上的性能是否可以支持世界盃競猜這樣的高強度場景。
SOC之外,更誇張的是,還有一些打著區塊鏈名頭的項目並沒有上鏈,所以更談不上用合約交易改變傳統的中心化競猜方式。
炒作背後的動機,只是投機
噱頭炒作大於實際應用,是區塊鏈圈子一貫的作風。世界盃+區塊鏈也不例外,拉出單獨一個項目都能找到很多問題,不過炒幣的人倒是完全不介意。試想持有SOC的人又有多少會去APP下注,大多數都是抱著投機炒幣的心理,等著幣價上漲後再拋出。最終這一類世界盃概念幣僅僅是在交易所里流通。
世界盃的到來,與其說讓區塊鏈落地應用火了,不如說讓炒幣的人又興奮了一輪。區塊鏈+博彩也是如此,給灰色產業規避政策風險的機會,同時在「新技術」的加持下順帶割一波韭菜。
同時,區塊鏈上下游的「產業鏈」也在助漲這股風氣,交易所、行情APP、垂直媒體在內的各個平台變著花樣地「鼓勵」炒作:交易所的空投、註冊得獎勵、開闢專用行情通道……畢竟用世界盃的概念來宣傳,沾到邊都能蹭一波熱度,何樂而不為呢?
而項目以及空氣幣本身也不以價值為導向,這也是因為參與其中的人,很少會關注和探討這些區塊鏈項目中Token的經濟模型和個中邏輯。
總而言之,現在市面上湧現的大多數和世界盃掛鉤的區塊鏈項目,首先沒有解決足彩競猜的既有痛點,項目本身的成熟度也讓人堪憂,其次從用戶的角度看,他們參與到這些項目中的目的也不是預測競猜,而是投機獲利。
在大家共同的推波助瀾下,世界盃的概念幣已經經歷了一波大漲,然而後勁不足是必然的,沒有一定落地根基的項目必然會隨著世界盃的熱度隨風而逝。
最後,想起之前維基鏈創始人孫永剛在幣圈瘋傳的一段話:「世界盃,我訂了死目標,那個月手續費分成必須做到3000萬人民幣,基本目標是一億元,目標2.1億人民幣!做不到,維基鏈團隊集體深圳灣裸奔!」
不知道,一個月後的深圳灣會不會被擠爆。
PS:今晚世界盃正式開踢了,鎂客網讓你一圖了解世界盃32支球隊。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如何看待聯想現在的頹勢?
※一個海歸博士和南京的故事,從穩定同位素開始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