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鏡中的道文化
《收藏》雜誌
以專業積累為大家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
道教是在中國古老傳統文化基礎上孕育發展起來的本土宗教,銅鏡紋飾上反映道教文化是很自然的事。銅鏡中較早出現道教文化的首推西漢星雲鏡上的蓮峰鈕,又稱博山爐鈕。它借鑒當時博山熏爐蓋蓬萊仙島的造型,峰巒疊嶂。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祈求長生不老。《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巿(福)等上書,言海中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葯。」至今日本遺有徐福墓,建有徐福祠。金代的「海舶鏡」描繪航海征途,「煌丕昌天」,在滄茫的大海上,一船破浪前行,它可能與徐福尋仙東渡日本有關。
金代海舶鏡 描繪渡海求仙的情景
道教得道升仙的觀念,在漢代、三國吳鏡中表現為羽化登仙的「羽人」形象。王莽、東漢時期的四靈博局鏡,常有羽人嬉戲禽獸的圖案。
東漢羽人四靈博局鏡 表現羽化登仙的羽人形象
東漢、三國吳國鄂州、會稽鑄造的神獸鏡工藝精湛。環列式神像有東王公、西王母、伯牙彈琴、黃帝。重列五段式神像鏡的第一段為東王公,第二段為伯牙彈琴,第三段為南極老人、黃帝,第四段為兩神與句芒及神獸,第五段為西王母。但有的不按這一規律排列。鏡銘:「吾作明鏡,幽湅宮商。周刻容象,五帝天皇。伯牙彈琴,黃帝除凶。……」天皇五帝是環列、重列神獸鏡的題材,天宮居神仙之首。
三國吳重列神獸鏡 紋飾分5段上下排列:第一段為東王公,第二段為伯牙彈琴,第三段為南極老人、黃帝,第四段為兩神與句芒及神獸,第五段為西王母
《晉書·天文志》說北極星正中有一星「曰天皇大帝……主御群靈,執萬神圖」。其神像一般位於五段式重列神獸的最上段。道教的「五帝」為掌管五方之神,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在五行觀念中,五帝代表東南西北中星宿的名稱。古人觀測天象星宿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這與銅鏡上的方位相合。
東漢車馬神仙畫像鏡以神話、歷史故事為題材,浮雕工藝精湛,故事內容生動,深受藏家青睞。鏡中兩組馬拉駕橋式車對置,其間各有一組神像,分別榜題「西王母」「東王公」。
東漢車馬神像鏡 鏡中的一組神像分別為西王母和東王公
道教將東王公神化為扶桑大帝尊神,象徵東方太陽之神,是天下男子凡成仙得道者必須敬奉的神靈;將西王母視為女仙的領袖,三界十方女子都是她的部下。
隋末,農民起義不斷,道士們也參與了唐高祖奪取政權的鬥爭。他們製造符讖,揚言「奉老君之旨」,向李淵「預告受命之符」,大造輿論,宣稱「李氏將興,天祚有應」「曆數有舊,實惟天命」。為感謝道教,李淵頒布「先道詔令」,崇道抑佛。唐太宗李世民起用道士魏徵,崇尚順應自然,清靜無為。唐明皇李隆基更是痴迷道術,荒政崇道,釀成安史之亂。
唐代道教鏡以八卦為主題,配置日月星辰、四靈、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的與龍鳳紋組合,或與符籙相配。鏡銘宣揚得道成仙、長生不老的玄學觀念。道教內容的人物鏡有「真子飛霜」「吹笙引鳳」「伯牙彈琴」等仙道故事。其中尤以道士司馬承禎設計鑄造的「日月星辰生肖八卦鏡」為著名。據明正統《道藏》記載,司馬承禎在千秋節以《上清含象劍鏡圖》敬獻玄宗。圓鏡內以方折八卦為核心,卦外飾上日下月,左右星辰,均有雲紋相托。八卦內側四方水波環繞,內有五嶽紋,四隅各有篆書銘文4字:「天地為象」「日月真明」「寫規萬物」「洞鑒百靈」。
唐五嶽真形鏡 八卦內側四方水波環繞,內有五嶽紋,四隅有篆書銘文:天地為象、日月真明、寫規萬物、洞鑒百靈
唐代故事鏡中「真子飛霜」鏡久負盛名。鏡背左側一人身穿羽衣或道服,坐而彈琴,身後修竹茂盛。右側一鳳展翅揚尾起舞。下方飾山石池水,池中伸出一片荷葉。龜鈕,伏居葉中。上方三道橫線間雲開日出,其下有「真子飛霜」4字,有的以翔鶴替代鏡銘。
唐真子飛霜鏡 左側一人身穿羽衣式道服坐而彈琴
沈從文《銅鏡史話》稱:唐鏡子俞伯牙彈琴也穿羽衣。查唐代人物鏡中彈琴穿羽衣者,只有真子飛霜鏡,如此說來,真子飛霜鏡中彈琴者則是俞伯牙。從整個鏡紋審視,彈琴者穿道服羽衣,遠處仙山祥雲,旭日幽竹,微風輕拂,池水碧波,真子操琴獨奏,丹鳳聞曲起舞,營造了太平祥和的仙道氣氛,蘊涵了道家虛幻的實質,表達了歸隱山林、養身修道的主張。荷葉上靈龜靜憩,天際間仙鶴翱翔,正是道教故事中經常出現的得道成仙的理想境界,迎合了君王修鍊長壽的慾望。
唐中後期的水銀八卦鏡,方形委角,寬緣圓鈕,飾方形八卦圖,篆書銘文「水銀陰精,辟邪衛靈。形神日照,保護長生。」每邊4字。
晚唐水銀銘八卦鏡 篆書銘文:水銀陰精、辟邪衛靈、形神日照、保護長生
銘文體現了道家的陰陽觀點,闡明陰(水銀)鏡陽照,有辟邪惡,保長壽的神功。「形神日照」指陽,「水銀陰精」為陰,以日照水方成監,從水監到鏡鑒,喻映照現象的發展。道教將「神」加以虛幻神化。當時人認為,銅鏡有驅邪鎮鬼的魔力,巫師作法時,身上披掛銅鏡,光芒四射,口中念念有詞,藉以驅散鬼魔。對於銅鏡上的八卦圖、星辰日月、龍虎紋,人們視為降妖祈福的神靈。民間行婚喪禮儀,佩鏡壓胸;宅第將銅鏡掛門懸樑,乃辟邪習俗。
宋代皇帝崇道,道教盛行,八卦鏡廣泛流傳。其時八卦鏡構圖活潑多樣,除沿襲唐代八卦鏡形制外,新出現有花卉八卦鏡、錦紋八卦鏡、垂列八卦鏡、雙劍八卦鏡、造佛紀年八卦鏡等。在紛繁的宋代八卦鏡中,五行地支八卦鏡構圖簡練明快,含義深廣,圓鏡方欄象徵天圓地方,方欄內為地支銘,每邊3字,以亥子丑順序排列,子位北臨水;東方寅卯辰;巳午未南方為火;申酉戌居西。內區八卦圖上,卦位離南坎北方位稱文王八卦。外西南火北水(池),東木(樹)西金(鼎),中央為土,代表五種物質,表達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平衡關係,道明天體運行、萬物演化的規律。
宋五行八卦鏡 表達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平衡關係
健康長壽向為人們所祈求,早在商周就有彭祖、赤松子等以氣功養身名世,後被道家神化為仙。宋代人物故事鏡中「彭祖真鑒」銘文鏡,六齣葵花形,直徑11.8厘米,小圓鈕。鈕旁楷書銘文「老彭真鑒」4字。鏡左側一人站立,身著平膝道服,高髮髻,系帶飄後,道人裝束,舉手屈臂,昂首翹望星月,作練氣功狀。身後一樹虯桿曲枝參天,樹梢處見雲月。右上仙鶴展翅翱翔,右下坡堤上一隻靈龜伸頸爬行,一派仙風道骨。
宋老彭真 鑒鏡
「老彭」與鏡中練氣功之人有否關聯?張澍說:「顓頊曾孫祝融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子六人,其三曰彭祖,封於大彭。」彭祖是五帝中顓頊的玄孫。《姓纂》載,大彭為商諸侯,以國為姓,彭祖即大彭。據傳,彭祖曾侍奉堯帝,為堯讚賞而受封於彭城(今江蘇銅城縣)。由於他的封地是大彭,古人當時習慣以地為名。彭祖是大彭國的開國者,傳說活了800年,是長壽之神。
宋代的仙人龜鶴長壽鏡、鶴鹿同春鏡、練氣功鏡等都明顯有道教長壽色彩。四川大邑縣曾出土一面宋代男仙騎鳳鏡。無獨有偶,筆者珍藏一面宋代仙女乘鳳鏡,圓形有柄,直徑13.5厘米。鏡紋用陽線勾勒平雕技法,一仙女駕鳳遨遊雲空,眉清目秀,烏髮飄卷,身披羅錦,婀娜多姿。鳳昂首展翅,尾飄逸上揚。左側一輪明月懸空,下有浮雲相托。月宮中桂樹參天,玉兔搗葯。滿鏡回曲雲紋,天涯曠袤,展現了遨遊天空得道成仙的憧憬。
宋仙女騎鳳鏡 作者藏品
八仙過海神仙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金代八仙過海鏡,鏡背上方兩隻仙鶴展翅飛翔,雲下大海波濤翻滾,八仙腳踏法器飄然過海,情景壯觀。
金代八仙過海鏡
明代《東遊記傳》載,八仙過海時,呂洞賓倡議,不得乘雲而過,於是鐵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風破浪而過;韓湘子、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曹國舅、鍾離漢、何仙姑分別以拍板、簫管、玉板、紙驢、竹罩、鼓和花籃投水以渡,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元代唐明皇游月宮鏡,它描繪皇帝李隆基與道士鴻都客同游月宮的情景。鏡鈕上方雲端處半露樓閣,飛檐斗拱,宮門半掩,一人側身遠眺。右側山巒疊嶂,桂樹枝葉繁茂。左下河岸樁橋延伸,堤上玉兔搗葯。橋端有三人,中間者頭戴高冠,長袍束帶,兩側有持扇侍者。橋上一人執幡引路,橋遠端一人作揖而迎。
元唐明皇游月宮鏡 描繪唐明皇李隆基與道士鴻都客同游月宮的情景
唐柳宗元《龍城錄·明皇游廣寒宮》載:「開元六年,上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月夜,因大師作術,共在雲上游月宮,遇一大門,在五光十色中飛浮。宮殿來往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濕。傾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
道教認為萬物起源於陰陽。陰陽代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只有對立的統一,才有事物的存在與發展。諸如天地、寒暑、水火、內外、快慢、剛柔種種,陰陽相互依存。
八卦形成在商周之際,故有《周易》之書。八卦圖被道教作為辯證哲理的法則。老子的《道德經》成為道教的主要經典,「道」指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德」是領悟復歸於道的真理,通過修鍊,得道成仙,超脫凡俗,長生不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為和」。八卦歸納陰陽變化,根據陰陽勢力強弱,遵遁天地運行規律,排列成八卦圖。銅鏡紋飾中所反映的道教思想體系內容廣博深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 本文根據安徽安慶孫立謀《道教鏡鑒析》一文編輯整理,原文刊載於2010年09月刊
掃描識別上方二維碼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訂閱2018年《收藏》雜誌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楊柳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郵件至
libin@artyfun.com
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多幅傳世「楊妃上馬」圖中,這幅應是最接近唐畫原貌的
※「猜猜看|兩本書?這是什麼東西?」答案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