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西部世界》大熱:當人工智慧覺醒 人類該何去何從?
隨著第二季的播出,科幻美劇《西部世界》再次掀起了追劇熱潮。該劇圍繞著福特博士創建的一座以西部世界為主題的高科技樂園展開,這個樂園裡都是一些人工智慧機器人,不僅具有超高模擬外形,還擁有類似於人類的自身情感,而這正是人們對於人工智慧的最終追求。
這些人工智慧機器人被稱為「接待員」,按照程序設定過著頗為「真實」的生活。但實際上,這些機器人接待員只是被用來提供給富人滿足殺戮、放縱的慾望。最終,人工智慧機器人逐漸覺醒,他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並反抗背後的控制者——人類。
雖然這只是虛構的劇情,但是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機器人的進化卻是事實。更何況上世紀以來,已經有許多科幻設想都轉變成了現實中的科技成果,例如意念控制機械手臂、VR/AR眼鏡、飛行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因此,當我們看到《西部世界》所呈現的未來,不得不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進行更多思考。
進擊的人工智慧
1956年,「人工智慧」這一術語被首次提出。從那時候開始,發展人工智慧技術,讓計算機、機器學會人類的思維,變得更為智能,就成了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經歷了長時間的緩慢前行後,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深度學習技術的突破,人工智慧開始迅速崛起,並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
如今,人工智慧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其涵括的核心技術也得到了延伸,並且在產業化、商業化的路途中越走越快。憑藉在機器視覺、生物識別、語言和圖像理解、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工智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人工智慧正全面走入人類的生活,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刷新人們的想像力。無論是科技巨頭們,還是各個世界大國,都將人工智慧視為未來,積極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與人工智慧產業化的發展。
據統計,2017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217億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接近340億元。Gartner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高達1.2萬億美元,相對於2017年增長幅度達到70%。
安全隱患引發爭議
雖然人工智慧發展勢頭之猛烈非常罕見,其創造的價值也是驚人的。但是正如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將引發疑問,人工智慧也令許多人擔憂、質疑。已經逝世的史蒂芬·霍金,仍然活躍的馬斯克,都是屬於人工智慧「反對派」。
2015年,馬斯克和史蒂芬·霍金等人一起寫信,宣稱危險的人工智慧軍備競賽已經開打;此後,馬斯克不止一次在電視採訪和社交媒體上提醒人類,人工智慧「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之所以對人工智慧如此「恐懼」,馬斯克的理由很簡單:如果我們創造出比人類更聰明的機器,他們可能會轉而反對我們。
而這一切,在《西部世界》發生了。
很多科技界人士和企業家對於發展人工智慧十分積極,畢竟當一個機器人擁有了人類的思維、行為方式,不僅是一個歷史性的科技成就,也將成長為一個前景無限的龐大產業。除此之外,人工智慧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是深遠而全面的,其利好的確無法忽視。
但是如果人工智慧在擁有意識之後覺醒了呢?到那時候這些強大、高智商的機器人是否將奮起反抗人類的統治,將人類徹底消滅?這一系列疑問正是反對者以及疑慮者們擔憂的核心所在。
嚴格來說,《西部世界》中的機器人並不具有攻擊性,甚至只是一群「受害者」。而他們所要反抗的那些人類才是真正的「壞人」。從實際情況來看,即便人工智慧不具備自主意識,但是一旦被「壞人」所控制、利用,後果同樣是難以想像的,如同人們擔憂核武器被不法分子所掌握一樣。
居安思危是必要的
面對影響力巨大、可能會被「控制」甚至自主覺醒的人工智慧,未雨綢繆是有必要的。固然人工智慧這把雙刃劍目前並沒有展現出多少鋒利的一面,但是那些存在的隱患值得人類重視。
對於人工智慧,無需唱衰、也不必反對,畢竟其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正如《西部世界》導演喬納森·諾蘭所言,「我們不應該害怕人工智慧,我們應該害怕面對人工智慧時的無知和愚昧,關注人工道德的道德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因此,人類要做的,是居安思危,是在推動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同時,為它裝上一套「剎車系統」,為它把好方向盤。許多業內人士都提出,需要加快完善人工智慧相關法律法規,並建立人工智慧倫理道德規範,不少國家也開始提升重視程度。
我國在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形成人工智慧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慧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系。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只有在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的束縛下,人工智慧的發展才能更加規範、有序,才能獲得民眾的認可,才能在正確的軌道上一路向前,奔向光明、廣闊的未來。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