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帝殉國,王承恩殉主,大明王朝最後的忠臣竟是一個太監

崇禎帝殉國,王承恩殉主,大明王朝最後的忠臣竟是一個太監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大明皇宮紫禁城,卻不見了崇禎皇帝朱由檢。李自成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於是京城裡掀起了一場尋找崇禎的狂潮。

三天後,崇禎皇帝的屍體在煤山(今景山)被發現,當時他發覆面,腳無鞋,衣襤褸,弔死在一棵歪脖子老槐樹上。而在旁邊的一棵海棠樹上,掛著另一具屍體,他就是提督太監王承恩。

作為封建王朝時期的畸形產物,太監對中國歷史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他們有的權傾天下如魏忠賢,有的富可敵國如劉瑾,有的功勛卓著如鄭和,但縱觀歷史長河,只有王承恩是因忠烈無雙而名垂青史的。

《明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記載:「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短短11個字,便將王承恩的名字寫入了「忠烈良臣」之列。那麼,王承恩何許人也?他何以成為陪崇禎帝走完最後一程的人?

王承恩,生年不詳,河北邢台人,他自幼入宮,是曹化淳手下的一名小太監。在崇禎帝朱由檢還是信王時,王承恩就被派到崇禎身邊,名為侍奉,實為監視。但是,天性純良的王承恩註定做不了姦細,看著小朱由檢長大的他,漸漸對這位心懷抱負的少年產生了感情。是的,他「反水」了,成了崇禎身邊最忠實的奴僕。

大明亡國前夕,文臣拋棄了崇禎,武將背叛了崇禎,只有王承恩對崇禎不離不棄。在李自成攻城時,是王承恩帶兵抵抗,拚死一搏,在城破後,也是王承恩扶著崇禎帝走上了煤山,眼看著崇禎自縊殉國,然後在旁邊的海棠樹上自縊殉主,做到了生死相隨。

「他不是普通的好人,他是個做著壞事的好人,他的一切都給了他的君主和他的國家。」王承恩的一生,做了多少好事,又做了多少壞事,沒人記得,人們記住的,只有他的忠心。而每個時代,都需要忠心。

王承恩死後,南明弘光帝賜謚「忠愍」,自古以來,這都是忠臣良將最光榮的謚號,而王承恩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太監。清兵入關後,順治帝按照帝王規格厚葬了崇禎帝,王承恩則隨葬思陵,成為崇禎帝永遠的守墓人,他也是歷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監。

身為太監,王承恩是渺小的,但作為「忠誠」的代名詞,王承恩又是偉大的。順治帝為他撰寫碑文,康熙帝為他親往祭拜,乾隆帝為他修繕陵墓。「御制旌忠」、「貞臣為主,捐軀以從」,這是順治帝為褒獎王承恩的御筆親書。崇禎帝殉國而死,王承恩殉主而死,我們應該記住,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不僅是亡國之君崇禎帝的忌日,也是亡國太監王承恩的忌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吳三桂殺永曆帝前,永曆帝連問4個問題,吳三桂聽後癱軟在地
深情莫如此皇帝:一生獨愛糟糠妻,為她下達史上最浪漫聖旨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