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在保衛戰中採取此種方式以少勝多,一戰封神

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在保衛戰中採取此種方式以少勝多,一戰封神

我們知道,南宋初期有「中興四將」,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岳飛和韓世忠戰功赫赫,當之無愧,後面兩位勉強只能算湊個數吧。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即「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這個倒比較合理。

吳玠、吳璘兩兄弟鎮守四川多年,屢次重挫金兵,遏止了金兵從西南方向抄宋朝後路的企圖。而劉錡更是個狠角色,在南宋官方統計的南渡以來的十三大戰功中,他一人就獨佔了兩大戰功。

而讓劉錡名列優秀將領之列的戰役,當屬順昌大捷,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場戰役。

公元1140年,宋朝和金國雙方都處於互相進攻的狀態。一方面,岳飛的中路軍準備實施戰略大進攻的計劃;另一方面,金軍在東路發麵大舉進攻順昌(今安徽阜陽),南宋的東部戰線告急,朝廷急令岳飛前去救援。接到命令的岳飛立馬動身,一刻也沒敢耽誤,但等他到了順昌時,發現金兵已被擊退。這對岳飛的北伐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那順昌的守軍是如何做到的呢?因為他們有一位很牛氣的守將,那便是劉錡。

在此戰之前,和大多數的攻防戰差不多,敵我雙方都做好了攻防的部署。5月15日,金人大軍的前鋒距離順昌城只有不到三百里的時候,劉錡就早已做好了城防的準備,除了積極鞏固防禦工事之外,還不時派小股部隊前去騷擾金軍的前鋒,以阻遏敵軍的前行速度,為防守爭取時間。只短短6天時間,他就完成了所有的城防部署,「凡六日粗畢」。

劉錡的防守部署,充分利用了建築物的特點,在對敵軍實施有力打擊的同時,又讓對方無從下手。

他所部署的這種軍事掩體名為「羊馬垣」,又叫羊馬城、羊馬牆,就是在距離城牆十步的地方建一圈小城牆,將防線往外推十步。羊馬牆上又鑿開小孔,可以作為射擊和瞭望孔。當金軍遠距離射擊時,只能射到羊馬牆上,而裡面的宋軍卻能夠利用機械床弩和強弩來設計攻城的敵軍,「自城上或垣門射敵,無不中,敵稍卻」,這種遠程弓弩殺傷力大,而且又是精確射擊,如此一來,金兵攻城的進程就遲滯了。

一旦攻勢被遏止住,其他的不利因素就會接踵而至,比如酷暑、瘟疫等等。據說,劉錡還在城外河裡投毒,致使敵軍大面積得病。

隨後,劉錡準確地把握了這個節奏,趁著疲憊不堪的金兵想歇口氣的時候,任命部下閻充為敢死隊隊長,率領500敢死隊員,趁著黑夜混入敵軍大營,展開突襲行動。

敢死隊訓練有素,當時正是雷電天氣,隊員們利用閃電的間隙發動有效的攻勢。閃電時,他們蟄伏不動,閃電過後,他們立即發動襲擊,在黑暗中斬殺敵軍。有趣的是,敢死隊員們每人嘴裡還含著一枚口哨,一邊吹口哨一邊進攻。敢死隊的這種詭異進攻方式,神出鬼沒,讓金軍摸不著北,又被口哨吹得暈頭轉向,一時沒了應對之策。

在突襲之後,天又下大雨,「平地水深尺余」,金兵不得不連夜撤退。

此次敢死隊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實也和金軍的部署混亂有關。因為他們十萬大軍集結在一個很是狹小的區域內,各營之間往來穿梭,嘈雜之聲日夜不息,因此當小規模的敢死隊潛入敵營時,嘈雜混亂的敵軍大營根本摸不清這支隊伍在哪裡。

就這樣,劉錡以少勝多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史稱「順昌之役,敵震懼喪魄,燕之珍寶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老鄉,可赴台抗敵,卻比劉還要早十年
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