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拆書《遊戲力》稿,暫停現實,置換角色

拆書《遊戲力》稿,暫停現實,置換角色

為什麼孩子願意玩遊戲,也許是遊戲脫離了現實,在遊戲中孩子與大人是平等的,大人還會稍微傾斜自己的權利,讓著孩子一些。

因為在生活中,就算媽媽再有耐心,從不對孩子吼(好像不存在),孩子也會有無力感,生活不是他想的隨心所欲,而是大人一聲令下的安排,要去洗澡啦、要睡覺啦、要去上學啦等等,這些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提線的木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但在遊戲中他就能指手畫腳,放飛自我的感受是妙極了。

所以孩子在設計遊戲時,他一般會根據不愉快、不開心的事情,編齣劇本,並創造出新的相關遊戲,要求大人進行角色置換,這時他們成了無所不能的老師、醫生等,讓大人變為弱小者,籍此抒發心口的「惡氣」!有時用角色置換從「悲劇到喜劇」,除了角色置換,也可用講故事來療愈恐懼!

01

角色置換

角色置換對恢復孩子的自信特別有用,能幫助他們擺脫無力感的困境。

角色置換是孩子們安排我們當學生、病人,而他是那個權威的老師、醫生,聲厲俱色的要求做作業、打針時不許亂動,將他以前受過創傷的經歷全部重演,遊戲中我們一定要示弱,乖乖就範,給孩子發泄的空間。

可能孩子們還會安排我們端茶倒水,給他們的遊戲提供點心、茶水等,雖然是侍候人的工作,但也要乾的熱血沸騰哦!

有時可能是被安排為配角,有時需要我們當觀眾,這些可能都是他在學校,或者在與大孩子遊戲時經歷的角色,回放釋放他曾受管制的靈魂。

02

從悲劇到喜劇

喜劇是用反話的方式來製造幽默,而悲劇是事情一開始就有衝突,劇情的發展就是調整衝突。兩者都能用到孩子的遊戲,以及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中。

遊戲1:作者舉例說他和一個小男孩的遊戲,開始按常規來玩遊戲,作者是權威的校長,小男孩是違規和惹麻煩的學生,但遊戲進行的很痛苦,無論作者是扮演權威還是滑稽,小男孩都十分暴燥。最後進行了置換角色,作者是麻煩小鬼,小男孩成為嚴厲的校長,在對話中,小男孩命令搗蛋鬼作者把闖下的禍都收拾利索,並給予了訓導,作者言聽計從。在角色置換後,小男孩一直偷空就咯咯笑的不停,眼睛亮晶晶的。

遊戲2:作者和女兒去滑雪,做為初學者的女兒已經滑的像模像樣了,可看到作者的嫻熟自如,總是開心不起來,可能陷入了無力感。作者開始讓自己出洋相,摔跤、打滑的,雪杖扔到了半空中,大呼小叫的說雪鑽進到衣服里,女兒看到爸爸狼狽樣,笑個不聽,然後開始練習了。

角色置換通常是讓孩子扮演地位高一級的角色,但家中的哥哥姐姐卻不可同日而語,要讓他們的角色低一些,因為他們在家中當慣了老大,降低了級,但是要用好玩幽默的方式。

有時大孩子對弟弟妹妹攻擊性的背後,其實也是隱藏著無力感,在這種情況下的角色置換,是讓他們成為比大人更有力量的角色,而不是利用弟妹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用一種溫和、嬉戲的方式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主宰世界的首領,也可以不必傷害別人就能感受到力量。

03

用講故事來療愈恐懼

受對驚嚇的孩子,可能當時經過共情、哄抱後重新玩耍了,但可能心底還是有恐懼,會在夜裡大喊大叫等,這些情況需要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從恐懼中康復過來。

其中之一則是重演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用說或玩的方式都可以。有時孩子可能忘記了,也可能是太痛苦孩子不願回憶,大人以溫和的方式,幫他們回憶痛苦的經歷,從恐懼中釋放出來,畢竟有些傷口要面對,而不是掩耳盜鈴的方式,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遊戲1:作者舉例說朋友的兒子在第一個幼兒園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在家對幼兒園避口不談,也不玩什麼「上幼兒園遊戲」,轉到另一家幼兒園後,他很喜歡這個,但似乎還無法忘掉第一家幼兒園不愉快的經歷。他的母親感覺到他在掩藏感受,但又不能強迫他玩不想玩的遊戲。就編了一個故事,說小老鼠在暴風雨的海上,被困在一艘破爛不堪的船上,但後來被另一艘堅固的船救起,船上的人給了他好多溫暖和幫助。孩子要媽媽講了十幾遍後,就把這個故事演了出來,還加了一些細節,母親發現,這些細節都是前一所幼兒園發生的事。從這以後,孩子對新幼兒園表現得更加熱情,對新事特更加願意嘗試了。

遊戲力有一個基本理念,就是找到「最合適的距離」,這可能是孩子喜歡故事的原因。比如在樹林和孩子玩追逐的遊戲,這個合適的距離就很好找。但故事中象徵性的距離有些難,如直接談令孩子困擾煩惱的話題,根據孩子的感受接受與否,來編出故事,提供適當的距離。

比如家中添了二胎,3歲的老大可能最不願聽的是:你是哥哥或姐姐,要對他或她好一點,這個老大可能最想聽媽媽講故事,故事裡兔子有個小弟弟等。

孩子長大後,我們可以從講故事都變成聆聽故事者,但最好是閉緊嘴巴,不加討論,那樣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如果故事太簡單,可以請他們再講一些內容。最好是多問一些細節。

也可以與孩子一起講故事,你講他補充,或者一起合作,大人每隔一段就問接下來怎麼發展,有時,孩子會刻意加進去他的經歷或想法。

以前,狹隘的認為孩子要求當爸爸媽媽,是想長大,現在理清楚了才明白,孩子當權威者施威,也是釋放內心承受的壓力!

【完】

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蹦寶媽媽,公眾號:迷你課堂,微信:mytrainer,曾一手編程序,一手寫文藝,全職二寶媽咪,現用理工思維寫育兒,文章清晰無雞湯,只為一起努力修鍊科學育兒!

長按下列二維碼關注迷你課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你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迷你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