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發生說」是什麼?在歐州中世紀為什麼會有人相信
生物是怎樣"發生"的
早期的歐洲的很多學者為什麼相信低等動物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自古以來,人們就普遍相信低等動物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據說,屍體生蛆,泥土生跳蚤和虱子。這種說法被稱為自然發生說。到中世紀,自然發生說和宗教結合在一起,更加廣為流傳。
早期的歐洲的很多學者為什麼相信低等動物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比利時的范·赫爾蒙脫(1577~1644年)甚至認為老鼠也是自然發生的。他說:「把汗污的襯衫和麥粒放在瓶子里,襯衫發出的潮氣作用於小麥,便生出老鼠來。」他還報告說,真用這種方法孵出了老鼠。但是,進入17世紀後,科學的看法漸漸佔了上風,反對自然發生說的意見也出現了。
證明血液循環的威廉·哈維(1578~1657年)提出了「一切都是卵生」的口號。而荷蘭的簡·施旺麥丹(1637~1680年)則更明確地主張任何低等動物都是自母卵產生,並舉出了很多實例。
但是,通過實驗的方法給自然發生說以決定性的一擊的是義大利的弗朗切斯科·雷第
(1621~1697年)。他於1668年報告了如下實驗結果:在四個大廣口瓶里,分別放進了腐爛的油和魚,然後蓋上蓋。而另外四個廣口瓶里,放了同樣的東西,敞著瓶口。蒼蠅飛進了敞口瓶,腐爛的肉很快就生滿了蛆,但蓋著蓋的瓶子里卻連一個蛆也沒有。
普通人也許以此結果為滿足,就此停止實驗。但是,雷第並非如此,為了慎重起見,他又重複了一次實驗。也許是因為蓋有蓋的瓶子進不去外來的空氣,所以才不會生蛆吧,因此再實驗時瓶口不蓋蓋,而是用紗布蒙住瓶口。蒼蠅在瓶子的周圍飛來飛去,想鑽進去,有的在外側的紗布上產了卵。結果腐的肉還是一個蛆也沒有。
這個結果表明,只要蒼蠅不產上卵,就不會生蛆。但是,同一個雷第,卻相信某種樹葉上的蟲包是自然發生的。1700年,義大利醫學家安東尼·瓦利斯尼埃里宣布,蟲包中的幼蟲也是從母卵中產生的。其他的研究者們也宣布,蚊子、跳蚤、虱子等,只能從親緣產的卵中產生。
自然發生說就這樣大體上被否定了。但在這一個時代,使用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微生物由何而來?圍繞這個問題,自然發生說又死灰復燃了,爭論還將進行一次。
早期的歐洲的很多學者為什麼相信低等動物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生物軀體的形成
施旺麥丹否定了自然發生說,強調卵的重要性。但是,他的步子邁的太大了,主張組成生物軀體的各種器官,不是新生成的,而是在卵里就已經形成了,後來只不過是它的擴展和發展。這種學說被稱為預說或擴展說。法國哲學家馬勒伯朗士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想法,他主張「植子說」(1674年),子以預成的形式寓於父體,孫也以同種形式寓於子體等等。
由於得到著名生理學家阿爾布萊希特·馮·哈勒(1708~1777年)的支持,預成說以至植子說曾得勢一時。幾乎所有優秀的生物學家都採取預成說的立場。但在未來形成嬰兒的基礎是存在於卵子中還是存在於精子中這一點上,分成了兩派。馬爾比基、施旺麥丹、雷奧穆爾、馮·哈勒、斯巴蘭讓尼、居維葉等人採取由卵而來的立場,而列文霍克、博爾哈菲、萊布尼茨、伊拉斯漠·達爾文等人則支持由精子而來的學說。與預成說相反,有人認為,各種器官不是以在卵子或精子中就已形成的形式存在,而是由尚未分化的基體漸漸形成的。這種學說被稱為漸成說。在亞里士多德那個時候就已形成了這種看法,後來,由證明了血液循環的威廉·哈維重新提了出來。但是,他的想法過於一般,證實觀察的論據也不充分。
站在不引人注意的漸成說的立場上,給予預成說以有力一擊的,是德國的卡斯巴爾·弗里德里希·沃爾弗(1733~1794年)。他在1757年出版的《發生論》一書中,根據自己的觀察,大力主張漸成說。他認為,不管是花還是葉,都不能在剛生芽時就區別開了,不是花是花葉是葉那樣分別形成了,而是隨著芽的成長逐漸重新形成的。他還對雞雛的發生作了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各種器官不是在卵中就形成的,而是隨著發生而形成的。
沃爾弗大膽地把自己的著作《發生論》送給了預成說的強有力的支持者馮·哈勒。當然不會被接受,結果他被譴責為無神論者,德國沒有一家大學聘請他,最後只好到俄國去,在那裡度過了晚年。到19世紀,對發生論的研究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預成說終於徹底破產了。
生物是否進化
很多人認為,生物進化的想法,是因為查理·達爾文 (1809~1882年)寫了《物種起源》
早期的歐洲的很多學者為什麼相信低等動物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一書引起的。實際上並非如此。羅伯特·胡克(1635~1703年)、詹·雷伊(1627~1705年)和哥德(1749~1832年)等相當多的人都論述過物種變化的想法。但是,分類學者林耐(1707~1778年)和生理學家馮·哈勒這樣一些正統的生物學思想家卻一再主張,一個物種不會變成另一個物種,以當初被創造時的形式存在,這種說法成了人們的常識。生物進化的想法,是由於布豐 (1707~1788年)、伊拉斯謨·達爾文(1731~1802年,查理·達爾文的祖父)而取得了進一步發展。但第一個系統闡述這種想法的,是法國的拉馬克(1744~1829年)。他在研究無脊椎動物的分類、化石和地層的過程中,發現生物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產生新種,由小而簡單的生物進化為大而複雜的生物。而且,為了解釋進化的結構,假設了用者進化不用者退化的法則和獲得形質的遺傳。比如說,長頸鹿的脖子長是因為要吃樹梢的嫩葉而不斷地伸長脖子,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脖子就漸漸變長了。
早期的歐洲的很多學者為什麼相信低等動物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但是,那時在生物學界擁有很高權威的喬治·居維葉 (1769~1832年)堅信物種的固定性和不變性。但是,化石研究表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物種滅亡了,而出現了很多新的物種。為了解釋這個事實,他認為,過去地球發生過無數次大變動,每當發生大變動時,以前存在的生物滅亡,創造出新的生物來。這種說法被稱為天變地異說或激變說。拉馬克的年青朋友約弗洛瓦·聖提雷爾(1772~1844年)大力支持他的學說。聖提雷和居維爾葉終於於 1830年在巴黎科學討論會上正面展開了論戰。
聖提雷爾主張,物種不是不變的,在動物軀體的結構中,可以看到設計的統一性。作為例證之一,他當眾宣讀了兩個年青博物學家合著的論文,這篇論文指出了脊椎動物和墨鬥魚的軀體是類似和對襯的。
居維葉站起來,指出兩者的器官的結構和位置完全不同。反駁說,認為動物結構的統一設計這種想法只不過是一種純粹的空想。這場爭論持續了好幾個月,以致群眾和各種刊物都參加進來,轟動一時。但是,僅就這場爭論而言,通曉科學事實的居維葉獲得了勝利。聖提雷爾在這場爭論中失敗了,與此同時,進化論本身也被人們遺忘了。
※關於辣椒的一系列科學,比如為什麼有人愛吃辣椒
※人類通向宇宙的「另一隻眼」盤點人類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