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奧斯曼帝國是怎樣崛起的?

奧斯曼帝國是怎樣崛起的?

作者:MissBear

世界歷史上曾有六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上古時代就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中古時期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接踵而至,近代最後一個帝國是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

與羅馬等帝國相比,奧斯曼帝國顯得神秘陌生。這個橫亘東地中海六百餘年的帝國是如何崛起的?今天筆者就來講講這個故事。

一個人的夢想

奧斯曼人的祖先是突厥人。突厥曾與中國歷史上的隋唐兩個偉大王朝打過交道,在長期的鬥爭中,突厥人最終走上了西遷之路。西遷後的突厥人依舊驍勇善戰,西亞地區的塞爾柱帝國便是他們的傑作。

1071年的曼齊克特戰役中,塞爾柱帝國打敗了東羅馬帝國,成了小亞細亞地區的霸主。在抵禦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塞爾柱帝國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此後塞爾柱境內發生了內鬥,羅姆蘇丹國逐漸地取代了塞爾柱人的地位。

曼齊克特戰役

羅姆蘇丹國沒能過多久的安生日子便遇到了蒙古大軍的西征,旭烈兀的大軍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毀滅了羅姆蘇丹國。彼時還從屬於羅姆蘇丹國的奧斯曼人或許還不知道自身會就此改寫歷史。

操土耳其語的奧斯曼人僅在馬爾馬拉海東岸(安納托利亞西北部)擁有少量土地,13世紀的部族酋長奧斯曼一世以及他的後人歷經數百年征戰,最終將蕞爾之地擴張為一個龐大帝國。

奧斯曼還未成為為酋長時,長期堅持拜訪地區宗教領袖艾德巴利,他對這位學識廣博的長老尤為欽佩,並一直期望成為其女婿。儘管長老對奧斯曼並不感冒,但奧斯曼依然持續著他的拜訪。

奧斯曼一世

如果奧斯曼只是垂涎長老之女,那他就只是一個凡夫俗子。奧斯曼拜訪的目的是希望長老為其解夢——明月穿過自己的胸膛,大樹拔地而起直插雲霄…...

長老很快意識到,奧斯曼和他的族人會飛黃騰達,他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奧斯曼。「奧斯曼」的本意是「嚼骨頭的人」,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帝國會在軍事領域有著卓越的表現。

作為一名出色戰士的奧斯曼,帶領他的族人開始了偉大而持久的擴張。安納托利亞的西北部被他們攪得是天翻地覆,拜占庭人的城鎮相繼被奧斯曼人攻陷。

奧斯曼一世的領土

可惜,此時奧斯曼一世油盡燈枯。不過,他的夢想從未磨滅,繼業者們會盡全力去實現先祖的囑託。

擴張步步為營,君主驍勇善戰

繼位的奧爾汗兵不血刃拿下了拜占庭的重鎮布爾薩,並將其作為首都。這標誌著奧斯曼民族的一個蛻變——他們即將邁入定居的生活。

或許奧爾汗是受到了阿拉伯帝國的啟發。阿拉伯人曾經也以游牧為主,大規模的擴張活動後轉入了以定居為主的生活,並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穆斯林文明。奧爾汗的戰略眼光對於奧斯曼帝國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奧爾汗

奧斯曼人的勢力範圍和拜占庭帝國的疆域之間犬牙交錯,但此時的拜占庭虛弱無比,戰爭中他們頻頻失敗,富裕的君士坦丁堡直接暴露在了奧斯曼人眼前。

面對這顆令人垂涎無比的明珠,冷靜的奧爾汗並沒有急著動手。

回望君士坦丁堡千餘年的歷史,三面環海且坐擁迪奧多西城牆的堡壘總是堅不可摧,強悍如阿拉伯帝國也數次折戟,保加利亞的西美昂大帝三度圍困也是功虧一簣,唯一一次被攻破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3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佔了君士坦丁堡

此時的奧斯曼人野戰勇武有餘,並不擅長攻堅圍城戰,更何況要面對堅固異常的君士坦丁堡。

14世紀中葉,奧爾汗率軍橫渡達達尼爾海峽,攻佔加里波利半島。由此,奧斯曼人開始涉足歐洲大陸,巴爾幹半島首當其衝成了第一個獵物。

半島北部的塞爾維亞帝國正處於頂峰時期,大有取代拜占庭帝國之勢。塞爾維亞的拉扎爾大公甚至詛咒那些不保衛家園的人,以期傾全國之力來抵禦奧斯曼人的入侵。

1389年的史詩級戰役科索沃之戰爆發,塞爾維亞作戰勇猛但卻寡不敵眾,奧斯曼人獲勝但損失不小,不過,還有餘力繼續征伐。

但是穆拉德一世(奧爾汗之子)的征服生涯也就此結束了,一位詐降的塞爾維亞貴族刺殺了他。穆拉德的兒子「雷霆」巴耶塞特封鎖消息,殺死自己的兄弟,繼位蘇丹,從此兄弟相殘成了奧斯曼宮廷的慣例

巴耶塞特統治期間,多瑙河成了基督徒與穆斯林爭奪的前哨站。

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得到了法國、勃艮第和德意志組成的十字軍的幫助,躊躇滿志的他妄圖一舉擊潰「異教徒」的侵擾。但這些盟友並不可靠,法國人視匈牙利人為無用的農民,勃艮第人只想大發戰爭財。

果不其然,歐洲騎士的勇敢品質在戰鬥中又成了魯莽行為,1396年的尼科波利戰役,十字軍大敗,一些行為不檢點的歐洲騎士被俘虜時連褲子都沒穿上。保加利亞地區也落入了奧斯曼人之手。

尼科波利戰役

「雷霆」同他的父親一樣,也是壯志未酬。巴特賽特也曾圍攻君士坦丁堡,但是東方的帖木兒給了他致命一擊。這個有著「跛子」稱號的突厥化蒙古人驍勇善戰,在1402年的安卡拉戰役中擊敗了巴耶塞特,巴耶塞特在失敗後不久去世。

經過十餘年內鬥後,穆罕默德一世成為了新蘇丹,他妥善處理災後重建的事務,為後繼者開疆拓土創造了條件。

穆拉德二世將先王的想法很好地貫徹,他毀滅了科林斯地峽的要塞工事,再次重創東歐的基督教勢力。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重大的目標做鋪墊。

攻克君士坦丁堡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掌權,他被人們冠以「征服者」的稱號,奧斯曼人在其帶領之下步入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上位伊始,他便為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修建要塞工程,除此之外,穆罕默德手中還握有一個致命武器——烏爾班大炮。

穆罕默德二世

火炮大師烏爾班原本是要效力拜占庭,但風燭殘年的「羅馬」帝國已沒錢支持新武器的開發。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只能向西方兄弟求救。

這一幕似曾相識,1071年敗給塞爾柱的拜占庭人也是這麼做的,兩次把他們逼入絕境的都是突厥人的後裔。

歐洲基督徒的十字軍熱情早已消退,應援者寥寥無幾。君士坦丁十一世對戰爭結果是心知肚明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激勵城內所有人做殊死一搏。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堡畢竟是中世紀最為堅固的堡壘,奧斯曼軍隊一開始屢攻不下,烏爾班大炮更出現炸膛。此前,拜占庭人為防止城池四面被圍困而在金角灣及金角灣北面的陸地間拉好了鐵索,避免奧斯曼海軍進入。

蘇丹的海軍做出了驚人之舉。船隊從陸地被拖拽至金角灣內,這支「從天而降」的艦隊斷送了拜占庭人最後的希望,東羅馬帝國也由此壽終正寢。

基督教最堅實的堡壘落入了穆斯林之手,奧斯曼帝國成了一個真正的國際性大國。歐洲人從此要面對棘手的「奧斯曼問題」。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穆罕默德完成了幾代奧斯曼君主的宏願,帝國日後對歐洲取得了明顯優勢,更在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奧斯曼軍隊的優勢

奧斯曼的君主雖然雄才大略,但如果沒有驍勇善戰的軍隊,霸業也無從談起。

奧斯曼帝國的陸軍大體上分為三種:新軍、雜牌軍和地方軍隊。新軍實力強悍,是奧斯曼帝國的中流砥柱。戰爭史學家富勒對他們讚譽有加:「沒有一個基督教國家,甚至查理七世的法國,曾經有一支可以與他們匹敵的部隊。」

新軍一般從基督教省份招募7-12歲的男童,這一點出人意料。進入軍隊後,男童要改信伊斯蘭教,進行嚴格訓練。

新軍戰士有著非常大的晉陞空間,在他們退役之後,還能獲得不菲的撫恤津貼,這吸引著更多人加入新軍。穆斯林軍隊從來都是士氣高昂的,「聖戰」是他們的特色所在,奧斯曼人也是如此。

作為游牧民族的後代,奧斯曼軍隊的騎射技術非常優秀,面對歐洲重裝騎士時毫無畏懼。此外,奧斯曼人掌握了較先進的火炮火器技術,這令軍隊如虎添翼。

奧斯曼帝國軍隊

混亂的國際局勢成就了奧斯曼帝國

審視奧斯曼人的崛起,不難發現其當時的國際格局息息相關。

安納托利亞高原的羅姆蘇丹國遭到削弱,東方的蒙古人征服腳步放緩。重建於「拉丁帝國」廢墟之上的拜占庭帝國羸弱不堪,但皇位之爭從未停歇,一些君主賣國求榮認奧斯曼帝國為自己的主子。

歐洲中西部更是混亂,百年戰爭、胡斯戰爭等困擾著諸國。而且,14世紀的「十字軍」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依舊我行我素、缺乏紀律和配合,屢戰屢敗。

英法百年戰爭

唯有帖木兒帝國曾重創奧斯曼人,但帖木兒本人沒有對奧斯曼趕盡殺絕,而是將目光放到了中國的明朝。

奧斯曼帝國一度橫跨三個大洲,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帝國之一,更是中世紀後期到近代伊斯蘭世界的領袖

奧斯曼帝國的最大疆域

2012年,土耳其歷史上投資額最大的史詩級大片《征服1453》上映。在土耳其人心中,奧斯曼帝國永不磨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近代以來客家人為何特別能打仗?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