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商人」操盤下的俄羅斯世界盃

「中國商人」操盤下的俄羅斯世界盃

采寫/王君亞  編輯/吳春輝

6月14日,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鳴哨開賽,世界盃是目前地球上規模最大的裹挾著榮譽、精神、金錢的盛宴。

前不久,白岩松在央視新聞直播節目中說「俄羅斯世界盃,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其他都去了。」雖然這位央視名嘴高係數地調侃了中國足球,但也道出了世界盃經濟背後的利益追求。

言下之意,在俄羅斯的賽場上,相比於中國球迷,大批的中國企業和零售商更加欣喜若狂。四年一屆的世界盃,是球迷眼中的足球饕餮盛宴,但在這項世界第一運動的背後,卻涌動著無法估量的商機,世界盃讓球迷經濟,利用IP價值的零售營銷也促成了商家的狂歡,中國是除足球本身外,最主要的價值貢獻者和創造者。

賽場之內,從中國企業贊助到中國製造,涵蓋世界盃用球、空調、座椅、圍巾、假髮、喇叭、計生用品、球迷服裝國旗等各種門類,生產地也是從義務到九江,從浙江到東莞,為即將到來的世界盃提供各種必需品。

賽場之外,從啤酒飲料到體育用品,從餐飲業到代駕業,從大屏電視到投影儀,這些消費的場景都有著明顯的中國標籤。世界盃帶火一大批行業,讓這些行業都希望在世界盃期間賺得盆滿缽滿。

世界盃就是一場消費盛宴

在世界盃開賽之前,一輛運載著10萬隻小龍蝦的中歐班列從武漢吳家山火車站發車,從滿洲里出境後,途徑葉卡捷琳堡抵達莫斯科。

這正是白岩鬆口中去世界盃的消費品之一,這批小龍蝦將在莫斯科通關,再通過線下渠道被送入當地餐館和酒吧。

相比「出口小龍蝦」的熱情,中國球迷的消費慾望並沒有因中國足球的萎靡而不振。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近3.9萬名中國公民提交了世界盃球迷護照申請。可以想像,如果3.9萬球迷全部通過申請,那麼這10萬隻小龍蝦平均下來,也就每人兩隻,這還不算國外消費者的努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儼然,這是一場沒有失敗者的消費戰爭。

消費戰火蔓延,世界盃周邊衍生商品的爆量需求已成固定式態。

阿亮是一家專賣德國隊球衣的淘寶賣家,通過網店的銷售記錄看到,在世界盃前夕,就有104人購買了售價130元的2018 世界盃主客場短長袖球衣。阿亮直言,「平常都是鐵杆粉絲買,但世界盃快到了,球衣銷量在這一周比上個月初增加了快一倍」。

不僅是足球迷,反觀國內被「球迷經濟」催熱的酒吧、餐廳、KTV等場所,都在翹首企盼著俄羅斯世界盃的到來。

北京某地藍調酒吧的高老闆自稱是「偽球迷」,平時並不喜歡看球的她,在世界盃期間為了迎接更多的球迷,她將酒吧進行重新裝修,使前後能夠多容納20人,甚至特意為球迷準備了一批3×2.4米的LED大屏幕,「LED大屏幕是為世界盃特意租用的,總共花費了約5萬元。」這樣,無論從什麼位置看過去都沒有反光的尷尬。

「世界盃四年一次,當然要布置的更有氣氛。」 高老闆預測,與以往幾屆不同,正因為中、俄僅有5小時的時差,俄羅斯世界盃無需讓球迷熬到天明,所以,晚上對於酒吧看球的需求量會很大。為了迎合更多的球迷,平時以雞尾酒為主要品類的藍調酒吧,在世界盃期間特的準備了啤酒。

鐵杆球迷Amy今年有些失落,她愛的球隊義大利無緣本屆世界盃,但她依然期待這個夏天的到來。

而當問及觀賽地點時,她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酒吧」,又興奮的補充道「與朋友一起去酒吧,看要看的有氛圍,喝啤酒配龍蝦,一起吶喊和瘋狂,才是屬於世界盃的夏天」。

世界盃與啤酒的絕配值已經超過了「炸雞」,在世界盃的日子裡,啤酒是必需品。

來自2014年淘寶天貓數據顯示,6月1日—7月13日期間,吃貨們在午夜喝掉了超3000萬罐啤酒,這相當於喝乾了10個標準游泳池的貯水量。

儘管,2018年世界盃還未開賽,啤酒銷量同比增長18%。作為對比2014年整個世界盃期間啤酒銷量同比增長只有8.3%。若計算2014年世界盃全年啤酒銷量的增速為4.2%。

中國電商的崛起,讓近年來的世界盃又多了一層互聯網的味道,今年又正好與年中零售商618大促疊加,加持世界盃成為各大電商巨頭爭奪的重點。

數據顯示,四年前的世界盃蓄力「618」,不少電商平台交易額同比增加50%以上,可以預測今年數據將比上一次更加樂觀。

原因是,本屆世界盃半數比賽開賽時間都在北京時間晚上8點-11點的黃金時段,適合的時間,合適的場景,球迷在足球激情的刺激下,即時消費將被催化,其中零食銷量大幅增加。

據興業證券統計,2014年巴西世界盃期間,食品類的消費金額增量近30%,增幅僅次於球衣等世界盃紀念品。

在所謂的球迷經濟體中,還有一類人群值得關注,那則是偽球迷,世界盃的體量大,這不僅靠鐵杆球迷的支持,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競技賽事,足球的魅力在於能夠瞬間感染到其他人,毫無疑問,這些突然冒出來的「偽球迷」才是世界盃商業市場最有力的拉動者。

然而,這個全球狂歡的夏天,球迷無所謂真偽,整個世界都應該圍繞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伴隨著一個又一個消費的高潮。

世界盃供應鏈價值

消費端永遠是充滿了歡呼和激情,誰能在最後盈利,對於商家來講考驗的永遠是供應鏈整合能力,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隨著最後2000件吉祥物在廣東東莞的工廠下線,2018俄羅斯世界盃全球範圍的吉祥物已經全部完成了生產,這讓已經連續趕製吉祥物近一個月的小琳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

7000多公里外的俄羅斯似乎離小琳生活工作的城市杭州很遠,分不清齊達內是否依然在球場,臉盲認不清梅西、C羅和內馬爾的小琳,卻成了距離世界盃「最近」的人。

因為小琳所工作的這間工廠,正是拿下了世界盃吉祥物全球的(俄羅斯外)生產銷售獨家品牌授權,孚德更是全程參與了吉祥物的設計、生產和銷售。

作為「二度」打進世界盃的企業,四年前那隻由藍色、綠色和黃色組成的巴西三色犰狳「福來哥」也是出自孚德之手。「那年的世界盃只是賺了吆喝「孚德總經理李宏回憶,因沒有正確評估需求,讓吉祥物生產過剩產生巨大的庫存。

在世界盃後的第二年,孚德又參與了歐洲杯的吉祥物生產,但又因害怕重蹈世界盃的覆轍,備貨太少導致賽事還未開始就已經斷貨。

有了前兩次交學費的經驗,今年的世界盃讓李宏參與的更加理智,「儘管世界盃火爆,但周邊產品的銷售黃金期很短暫」。當世界盃正式開始時,銷售的情況將隨之下滑,行情會迅速冷卻,未銷售完的產品就變成了庫存。

有意思的是,不少義務商販為了及時滿足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周邊產品訂單,還會研究各大球隊實力狀況,以便提早囤貨——這意味著他們要自己預測世界盃冠軍。

當杭州的小琳已經完成吉祥物的趕製工作時,距離此500公里外的九江也結束了世界盃用球的製造。

眾所周知,阿迪達斯從1970年開始,就作為世界盃用球的供應商,製造工廠過去在巴基斯坦,2006年用球改在泰國生產。而2010年南非世界盃「普天同慶」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榮耀桑巴」的用球,改在了中國,然而由於阿迪達斯的保密協議,這些生產廠家都鮮為人知。

據資料顯示,2010年世界盃九江這家公司在加工世界盃足球時動用7000多名員工,生產了大約1200萬個用球。按照官方售價,一個比賽用球價值160美元,而在中國的售價則為1299元。這樣算下來就能收入168億人民幣。

國際足聯官網一項針對2010年南非世界盃球迷用品的線上調查顯示,有47%的球迷會購買所列舉的球迷用品。其中有41%的球迷購買了T恤、37%的球迷會買嗚嗚祖拉喇叭和帽子,購買旗幟和圍巾的球迷比例則達17%。

「世界盃各國國旗是杭州產的」、「世界盃紀念球服是義烏產的」,中國製造這一詞的熱度在世界盃上超過了國足。而真正引起廣泛關注的關鍵點,上演世界盃商業傳奇的正是為廣大球迷製造的一種樂器「嗚嗚祖啦」。

那一年,「嗚嗚祖啦」以每兩秒鐘一個的速度售出,南非的世界盃因嗚嗚祖啦而更加喧鬧,作為中國銷售大本營之一的浙江義烏,也因此屆世界盃而名噪海內外。

儘管「嗚嗚祖啦」上演了一出世界盃的商業傳奇,但是中國的製造商和產業工人從中分得的蛋糕卻少得可憐。

實際上,中國製造最早大範圍進軍世界盃是在2002年。隨著中國製造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工廠加入競爭,早年做世界盃的企業發現,利潤越來越薄。在世界盃這場盛宴中,浙商嘗試挖掘「黃金」的方式,更多是單純的生產製作,不是「貼牌」就是「代加工」。

據媒體報道,2001年就在義烏做假髮生意的丁進回憶說:「當時一頂假髮的利潤可以達有30個點的利潤,一頂假髮掙2塊錢沒什麼問題,但2006年開端,利潤就曾經縮水了,能有不到20個點的利潤,今年的利潤就更低了。只需不虧就行,主要是維護客戶。」

而拿到授權的李宏卻是另一番景象。一隻20厘米的毛絨玩偶市場零售價12.99美金,取得授權後,預計利潤會是原來的2-3倍。「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可以向微薄的加工費SAY NO了。」

球場上的中國零售企業

中國商品「彌補」了中國足球在世界盃賽場上的曝光,而世界盃聚焦了億萬球迷的眼球,對於零售商和品牌商來說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大好時機,有實力的商家往往爭先恐後展示自己的品牌或產品。而國際足聯則坐地起價,高昂的贊助費將不少企業擋在世界盃賽場的門外。

「一切足球的狂歡,都將以足球的名義開始,以經濟的計算結束,這才是全部意義上的世界盃。」財經作家吳曉波把世界盃足球和經濟的共生關係描繪了出來。

縱觀世界盃的贊助企業多為大眾消費品牌,這也就是說對於普通球迷來說,最關注的是足球這項運動的本身。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項運動——足球在全世界擁有16億球迷,足球產業的年生產總值高達5000億美元,占整個體育行業總產值40%,被譽為「世界第17大經濟體」。

在今年世界盃的20個贊助商中,中國企業佔據7席,是歷史上最多的一次。包括與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等平起平坐的第一級別贊助商萬達,與百威、麥當勞並列的第二級別贊助商VIVO、蒙牛、海信,以及第三級別贊助商雅迪、帝牌以及指點藝境。

今年創下中國企業贊助世界盃的新高,打破了昔日美國企業、日本企業對奧運會、世界盃等國際體育盛會的贊助席位大包大攬的局面。

除此之外,中國許多企業與世界盃參賽國家的球星簽署相關贊助協議,烏拉圭的蘇亞雷斯、巴西隊的內馬爾以及阿根廷的梅西,葡萄牙的C羅等大牌球星。蘇寧體育更是簽約了一些知名國家隊,能夠在賽後第一時間獲得球隊或球員的採訪視頻。

財力雄厚的中國金主並未明確透露他們到底出了多少贊助費,但俄羅斯《導報》報道稱,據市場研究公司Zenith的調查顯示,來自中國的品牌在2018年世界盃期間的廣告投入達8.35億美元,佔中國廣告市場的1%。

2018年世界盃期間的廣告費用總計24億美元。中國品牌的廣告投入占近40%,超過所有其他國家。而俄羅斯在世界盃期間的廣告支出費用為6400萬美元,只佔2.1%。

可以看出中國品牌正在尋求國際亮相的機會,贊助世界盃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方式,那麼斥巨資談下的贊助,真的能讓這些中國企業從此衝出中國,走向世界嗎?

據悉,海信曾在歐洲杯投放廣告,當時有9.58億人次通過電視觀看了直播,在小組賽36場比賽中,海信平均每場廣告露出8分鐘,比賽直播鏡頭每場捕捉海信廣告時間約為2~3分鐘。

全球230個轉播國家中,僅CCTV5的廣告露出價值就超過3億元,歐洲杯開賽12天已經收回成本。

歐洲杯都如此,何況世界盃呢,這也就是海信拚命要爭奪世界盃贊助的原因。

而拿到第一級別的贊助萬達,似乎有更大的「期許」,據外媒揣測的「中國企業花錢在國際足聯體系里產生影響力,幫助中國辦世界盃「政治化贊助。

此番猜測與王健林在2016年的論壇觀點十分吻合,「表面上看我是在買體育產業,其實從深層次來看,我們是想通過體育產業把旅遊等相關產業做得更大。」

無論場內場外,俄羅斯還是中國,世界盃商人以不同的姿態參與到世界盃中來,他們各懷心事,目的明確,畢竟,世界盃在全球範圍內最頂級的體育資源,搭乘這班車,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徑。

結語

「世界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真人秀,沒有人設,沒有台本,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因世界盃而成為網紅的黃健翔這樣形容世界盃。

今年世界盃有736位足球運動員,這就意味著擁有736個IP,背後的消費品品牌價值的疊加,更是巨大的數字,這是贊助商、品牌商、零售商夢寐以求的財富森林。

世界盃的商業盛宴適於球迷經濟也終於球迷經濟,與其相關的各種消費已開始升溫,球迷經濟正在成為世界盃的主旋律,中國製造和中國的零售企業站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被世界了解。

畢竟,這四年一次的商業盛宴,每一位商人都不想錯過。

文|王君亞

編輯|吳春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A站受黑客攻擊,近千萬用戶數據危險,這樣的A站還愛嗎?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