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100多年,此國仍以黃龍旗為國旗,而且至今沒和我國建交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從來都沒有「國旗」這一意識,直到清代才出現了第一面國旗,也就是黃龍旗。大清黃龍旗的誕生其實不是在自發、主動的情況下產生的,而是在國際大環境「逼迫」下才出現的。其後,黃龍旗一直是大清的國旗,直到滅亡為止。讓人意外的是,如今的不丹卻仍然用著這面國旗。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亞羅號」事件,英國領事巴夏禮以廣東水師扣押海盜船為由藉機發難,事實上這艘船上全部都是中國人,因為船上懸掛的是英國國旗,所以巴夏禮以此為由向中方提出抗議,說廣東水師故意扯下英國國旗之舉是在侮辱英國,並提出中方要向英國賠禮道歉。吃過這次虧後,大清的一些官員意識到國旗的重要性,但是這還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加上當時戰亂不斷,國旗的事情就被擱置了下來。
1862年,曾國藩的水師在湖北的長江水域與英國人發生了鬥毆事件,事件原本是英國人挑起的,而且也佔了便宜。但中方提出交涉時,他們卻說船上沒有懸掛中方國旗,他們並不知道這是水師的船隻,以為是民船。這一次,大清又吃了一回沒有國旗的虧。
事件發生後,恭親王奕?和曾國藩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大清的國旗已經到了非有不可的地步了。於是,曾國藩找來諸位將領和各省巡撫研究國旗方案,最終制定出「三角龍旗」的方案,以黃色為基調,其上綉有象徵皇權的龍,這就是大清國旗的雛形。
為何說是雛形呢?因為這面三角龍旗主要還是用於曾國藩的長江水師,之後又擴大到所有官方船隻,一定意義上說,這最多也就是水師的旗幟,並不能完全代表國家。
1888年,李鴻章代表朝廷與西方各國列強談判、簽約、通商及互派外交人員等事宜。不過讓李鴻章尷尬不已的是,會場上各國列強都懸掛出了自己國家的國旗,而大清卻陷入了無旗可掛的境地,經過這次事件以後,李鴻章上奏慈禧,決定製作出一面能代表國家的國旗。於是,四角黃龍旗就這樣誕生了。
再來說說不丹。不丹在8世紀時是吐蕃的一個部落,元朝統一西藏後,此後一直受中國管轄。直到清代時,不丹才從中國分離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清代時不丹還是中國的藩屬國之一,按時要給大清進貢。
既然是藩屬國,不丹和朝鮮、琉球一樣新國王登基也得要清廷頒布冊立詔書,否則國王就不被認可。至於不丹國旗的來歷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個是說慈禧確立了黃龍旗為國旗後,也將這面旗賜給了不丹。不過進行了一番改進,大清的黃龍旗上面是五爪龍,而不丹只是藩屬國,地位和藩王無異。因此,不丹的國旗被改為了四爪,以顯示藩屬身份。
另一種說法是不丹一直崇尚雷神。因為不丹喜馬拉雅山山麓,打雷的時間很多,不丹人認為雷鳴是龍在叫,具有無窮的威力。所以,不丹人稱自己的國家為「龍國」,並把龍作為自己國旗的主要圖案。
不丹國旗為長方形,由兩個三角形組成,左上方的三角形為金黃色,同中國一樣表示帝王之色,象徵國王在領導宗教以及世俗事物方面的權力和作用。右下方的三角形為桔紅色,象徵佛教的精神力量。圖案是一條足蹬四顆白珠的白龍。白龍象徵國家的權利,代表「神龍之國」;四顆白珠象徵威力和聖潔。
如今,不丹這面國旗仍在使用,而大清的黃龍旗卻在1912年大清滅亡時被五色旗所取代。至於不丹的龍旗是大清所賜還是純屬巧合已經無法說清,但其形制確實與黃龍旗如出一轍。值得說明的是,不丹雖然曾是大清屬國,但直到如今也沒有和中國建交。
※此人被譽為大清第一御醫,卻飽受雍正折磨,乾隆即位後才苦盡甘來
※清代狀元共114位,此人被公認最有錢,可抄家後朝廷說他不是貪官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