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逍遙海外的「范冰冰們」,外國紀錄片揭露中國富人海外奢華生活...

逍遙海外的「范冰冰們」,外國紀錄片揭露中國富人海外奢華生活...

原標題:逍遙海外的「范冰冰們」,外國紀錄片揭露中國富人海外奢華生活...



中國富豪到底有多壕?英國和加拿大分別拍攝了兩部紀錄片,帶我們一窺中國富豪在海外的生活。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財富人群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Wealth-X發布的《2018億萬富豪普查報告》顯示,僅僅是來自中國境內的億萬富翁數量,去年就已高達338,佔全球總數的12%,比上一年還增長了35.7%。


可當中國的有錢人日益增多之時,選擇留在國內生活與工作的富豪卻越來越少,胡潤研究院去年發布的另一份數據報告顯示,收入在1000萬至2億元人民幣之間的中國富豪有超過46%的人正在考慮移民,財富研究機構New World Wealth通過調查發現,中國早已成為富豪「流失」最嚴重的國度。

影響中國富豪「走出去」的因素當然有很多,教育質量和生活環境也許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不過我們可能從來沒有細想過,那些遠赴海外的中國富豪和他們的下一代,有著怎樣的生活方式與人生選擇?他們的湧入,給當地帶來的影響又是如何?在當地人眼中的他們,又是一種怎樣的形象呢?


01.


提起中國富豪家庭, 無論他們在國內還是國外,通常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壕」。


英國Channel 4頻道前兩年播出的一部專題記錄片《中國富豪移民在英國》,就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那些移居至英國的中國富豪和他們的子女,在當地隱秘而奢華的生活。



Ch4紀錄片 Britain"s Billionaire Immigrants


在英國人的鏡頭下,中國富豪們既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而且他們熱愛當地文化,渴望融入,他們的存在亦給英國經濟帶來了無限商機。


其中最受矚目的一位「白富美」,就是亞洲最大木門製造集團董事長的獨生女——余晚晚。她從15歲開始就在英格蘭貴族寄宿學校念書,畢業於倫敦時裝學院,後來又在牛津大學進修。



余晚晚與家人合影(圖片來源於微博)

如今,作為80後的她已是億萬家產的繼承人,至於她在英國的日常,儼然是奢華極致。


余晚晚的居所坐落於倫敦中心,房子是一所富有歷史氣息的豪華小樓,電梯直通她的房間。



室內的布置別緻而又清爽,范思哲的靠墊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沙發的角落。花、裙子、動物玩偶這些富有少女心的元素,也出現在客廳里。




梳妝台上是成套的La Mer 和La Prairie。



從紀錄片拍到的鏡頭來看,她的衣服也很多,大多都是高端定製的大牌,其中以裙子為主。


當攝製組問她是否會重複穿同一套衣服出席重要場合時,余晚晚害羞地低下頭:「幾乎不會。」


包包和鞋子也是數不勝數,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除此之外,她還有個特殊的愛好——收集人工定做的芭比娃娃。這些動輒上萬英鎊的芭比,余晚晚已經擁有了150多個,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的定製版娃娃。




談及定居英國的原因,余晚晚絲毫不掩飾自己對英倫文化的喜愛:「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氛圍,這裡的一切都十分有吸引力。」



和某些驕奢淫逸的「富二代」不同,余晚晚並不是那種認為自己享有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人,她十分感激父母的財富給自己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人生選擇,她也希望可以向父母證明,自己會成為讓他們驕傲的女兒。


她投身風險投資行業,對國內優秀的互聯網項目進行投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滴滴打車」。



此外,她還參與了英國上流社會名媛淑女培訓的全套課程,並和父親攜手出現在英國最傳統也是最有名的夏洛特公主舞會上。




對於那些只知道拿著錢出國揮霍的「富二代」,余晚晚並不認同。她希望走出國門的中國有錢人可以形成一種正面形象,不僅要融入當地,也要創造更多的價值,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像余晚晚這樣富裕到極致的中國人,可以說刷新了英國人對中國有錢人的認知。在紀錄片中導演反覆問到這樣一句話「中國不是共產主義嗎?」 而專門為中國富豪提供服務的阿雄則笑著回應:「共產主義和奢侈品消費不矛盾。」



身為英籍華裔二代的阿雄,起初靠著幫中國富豪代購高端奢侈品而發家,憑藉有錢顧客的信任與光顧,年紀輕輕的他就積累了百萬身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雄不再滿足於僅僅為那些有錢人甄選與購買奢侈品,他想擁有更大的事業,打造一套為富豪服務的完整體系。



阿雄所服務的客戶,大多是擁有數十億資產的國內超級富豪,有的已經定居海外,有的只是把英美當作玩耍休閑的旅遊景點。阿雄聲稱,他可以滿足這個群體任何合理合法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但不限於:考察並預定倫敦一晚幾十萬人民幣、用黃金進行裝飾的酒店套房;和大衛·貝克漢姆共進晚餐;參與英國王室的社交活動……前提只有一個——願意花這個錢。



阿雄認為,中國富裕階級的存在養活了英國一大批人,促進了各種產業的發展,現在即便是英國人想賺錢,也得把目光投向中國客戶。


對於這樣的說辭,英國裁縫街某老牌店鋪的銷售經理安東尼十分認同。這家店是蜚聲全英的老字號,曾給王室、首相及各種社會名流定製過服裝,一套服裝的價格高達數萬英鎊。



現如今,他們卻不得不承認,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必須瞄準中國客戶,打開中國市場。尤其在不少歷史名店被中國有錢人注資的情況下,只有順應中國的市場,才能夠獲得新的機遇。



安東尼嘗試了很多種方法,他邀請中國知名的時尚博主來店裡談合作,還下載註冊了微信,甚至會通過「搖一搖」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加上生活在英國境內的中國有錢人……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安東尼的做法實在是心急得有些「可愛」了,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富豪力量崛起的不可小覷。在片中,對於中國有錢人的湧入,英國當地人會帶著一種好奇又新鮮的目光,利益相關者也會思考如何從中獲取更大商機。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富豪的存在,同樣會引發當地人的質疑和爭議……


02.


2016年,加拿大SBS電視台製作的另一檔紀錄片《中國百萬富翁的移民現象》,就展現了外國人對中國富豪大量湧入的另外一種態度。


這背後,有懷疑,有反感,也有不信任。



SBS紀錄片 China"s Millionaire Migration


在紀錄片的一開頭,中國女孩Pam就出現在鏡頭前,說自己大概9、10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個Chanel錢包。雖然當時她還不知道Chanel是什麼,但從那時開始她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家好像比正常人家有更多的錢。



後來,隨著舉家移民加拿大,她越來越感覺到家境的富裕,她可以隨意地在溫哥華吃飯、購物、玩樂,而不用擔心給父母造成負擔。

在Pam所處的中國人圈子裡,大多都是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來到加拿大。事實上,根據加拿大移民局的統計,在過去20年里,有10萬餘名中國百萬富翁通過投資移民登陸溫哥華。



來自中國的富豪數量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加拿大電視台專門製作了一檔真人秀節目《公主我最大》,來跟蹤記錄中國富二代們在加拿大「買買買」的奢侈生活。節目上線後不久,隨著收視率的飆升,罵聲也是不絕於耳。




對於網上那些有攻擊性的評論,Pam和她的朋友們感到有些委屈,她們雖然花錢大手大腳、喜歡享樂,但同時也在加拿大自主創業,花卉、繪畫、時裝設計,都是她們涉足的領域,她們並非只知道花錢的「廢物」。


不過,當負面言論看得多了,她們也懶得去理了,就像《公主我最大》其中一位「明星」切爾西所說:「我只和看出事情真相的人打交道。」



富二代「奢靡」的作風也許是引起當地人反感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有錢人在加拿大「炒房」,帶來了居高不下的房價。


根據紀錄片中給出的信息,僅在2015年,就有總價值4500億美元的個人資產從中國流向加拿大,而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流向了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投資房地產乃至於「炒房」,這對中國有錢人來說幾乎是最常見的投資方式。這一方面促使加拿大開始大興土木、建造房屋;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抬高了房價。


養育了3個孩子的加拿大女性Alix對此十分不滿,雖然她的自住房坐落於熱門社區,這幾年價格一直飆升,已經漲到300萬美元,但她很難笑得出來,因為她的孩子完全無法負擔高昂的房價,婚後也無法買得起屬於自己的房子。


「現在的年輕人要買房,真的太難太難了。」



另一位加拿大女性Kerry則認為中國富豪跑來加拿大「炒房」,間接「摧毀」了當地的社區。因為他們只是把房子當成一種投資,並不會真的住進來,導致整個街區空房泛濫。沒有鄰居,社區活動匱乏,房屋徹底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如果說Alix和Kerry的擔憂是真的,中國富豪的確是加拿大房產泡沫的始作俑者,那麼他們不僅影響了加拿大本國人民,更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同樣在加拿大打拚的中國普通老百姓。


曾經繁華一時的唐人街,在地價飛漲的境況下逐漸凋零,越來越多中國人開的小店鋪搬離了這裡,因為店主早已無法負擔高昂的租金。



開武術會館的老關是華裔二代移民,也是正在與租金苦苦抗衡的唐人街店鋪主之一。對於那些同樣來自中國的富豪移民,他並不是特別喜歡,也沒有任何文化認同感。他覺得這些人有點太注重於物質財富,喜歡炫耀物質上的東西,卻很少有人想到傳統文化的傳承。


《公主我最大》中幾位富家小姐對唐人街的態度似乎印證了這一點:她們之前從沒去過唐人街,親身到訪後只是覺得「挺新鮮、挺有趣」。這種文化上的疏離感,讓老關覺得有些難過。



無論是加拿大本國人民的抱怨,還是與華裔群體之間的隔閡,「白富美」切爾西都非常理解,用她的話來說,「這種感覺就像是水漫向陸地,突然你會發現自己不再生活在乾燥的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里」。而對於這樣的趨勢,最好的辦法是順應、是接受,而非激烈的反抗。


「畢竟中國人給你們帶來了美味的食物和更好的經濟,所以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對於中國富豪不斷走向海外這個現象,很有意思的是,於同一年攝製的這兩部紀錄片,幾乎展現了當地人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


然而,無論是欣賞追捧,還是質疑鄙視,都只是中國富豪在海外給當地帶來影響的縮影。隨著越來越多的富裕階層走出去,相信這個話題仍會持續引起關注與爭議。


中國的富人,正在成為世界的笑話(深度)



作者:陳平


簡介:作家、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諮詢專家,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國主席,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ICOMOS專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貴州省旅遊文化大使。


每次回國,在法蘭克福的機場免稅店,都會見到成群成批的國內遊客,手拿肩扛地徜徉在免稅店裡,同胞們幾乎人人手中都會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免稅店的袋子,買的可謂酣暢淋漓。


為此,一向保守的德國人,專門在通往中國的航班口又增設了一個新的免稅店,這樣便於中國遊客購買,在登機前的一剎那繼續消費。


直到他們買的心滿意足。


這些年,同胞們手中有錢了,無論是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裡,只要有中國遊客的地方,都會看到大包小包彷彿在自家門口的自由市場上隨意撿幾件東西的遊客。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到了國外並不是真心實意地對歐洲或者其他國家文化感興趣,而是選擇走馬觀花,胡亂隨意看看幾個著名的風景點,拍些照片作為紀念,回去後可以跟人說一周內去過了法國德國比利時布魯塞爾西班牙等國家,然後一股腦就鑽進了奢侈品店,瘋狂購買,不僅僅買給自己,還要買個家人,同事朋友們,大方,慷慨,豪情萬丈。


在機場,他們熙熙攘攘,聲音洪亮,無所顧忌,或蹲或站,形象無所顧忌,全然不顧是在境外異域,彷彿蹲在自家後院中,端著海碗跐溜海吃。


有的人,一臉有錢的樣子,走路都理直氣壯。大聲呼叫同伴,不斷高聲打電話,還有的高聲質問電話另一端朋友的,喂,我現在在某某店,你到底要多錢的香水?新款的才幾千美金,你要不要?


那氣勢。彷彿人就在劉家窯的舊貨市場或者大紅門的舊傢具店。而眼前的路易威登和夏奈爾們彷彿是一對破爛任人隨便拎走。


同胞們在海外購物時的氣壯山河和大義凜然也不得不令人有幾分佩服。


我有個朋友,在德國開了一家旅行社,年代不短了,聲譽不錯,生意也做得不錯。慢慢地,隨著對大陸遊客的開放,國內來的團隊越來越多,自由行的,參觀考察培訓的,五花八門的名目,最後無不要求帶到巴黎去,名牌店去,大肆消費一番。


這些客人們揮毫酣暢,痛快之極,花錢之豪爽之不吝嗇,讓我的朋友看目瞪口呆。


很多人到最後還是意猶未盡,花了幾十萬,上百萬之後,還覺得不夠舒坦,問我朋友,還有沒有更給力的地方。他們對我的朋友說,德國沒勁,豪華名牌店不多,可以花錢的地方也不夠多。還是巴黎和紐約比較給力。能一擲千金。


有一次,朋友接待了一個來自國內西部的團,按照計劃,也就是說至少是按照來德國的辦理商務簽證的理由上的日程,第一天應該是參觀德國的著名企業,跟公司主要負責人座談,聽取未來的合作計劃和方案。


這幾位客人在整個會談過程中不停地打著瞌睡,心不在焉,甚至還有發簡訊打電話的,他們豪不在意德國人的認真和敬業,德國人為此十分反感。中途幾次停下來演講,希望對方能重視自己的發言。作為翻譯的她,非常尷尬。她清楚地斷定,這些人根本就不在意這次考察和訪問的內容。


第二天,從科隆大教堂開始參觀起,這些人急急忙忙在大教堂門前照了幾張相片,就能要求儘快走人,同時提出,要求修改後面幾天的行程。


他們說,教堂沒什麼看頭,德國也沒什麼意思,要直接去巴黎。


我朋友急了,說按照行程的安排,要先在德國境內呆三天,然後才到巴黎。因為吧里的酒店式三天以後的時間入住。


對方不答應,堅決要求離開德國,並說德國太沒勁,沒什麼可看的。


朋友只好打電話到巴黎去,取消各種參觀行程,重新預訂了在巴黎的飯店和活動。


到了巴黎,他們在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照了幾張相片,提出要去看紅磨坊的演出,還要去買偉哥,我的朋友耐著性子幫助他們解決了。


最後他們要去名牌店購物。


到了名牌店,這些人立刻活躍起來,激情四溢。每人都買了五六個路易威登包,上百萬的手錶,無數的香水和名牌西服,還重新買了大皮箱。



最後,他們令人難以置信地提出,要求改簽機票早點回家。說巴黎也沒什麼意思。


我的朋友差點崩潰了。


機票是折扣票,不退不改簽。


朋友告訴他們不能這麼沒有信譽。


這幾位客人急了,說可以承擔所有的退票費用,償還損失,表示錢不是問題,但是要求早點回去。


我朋友也急了,說你們這麼一折騰,我今後的名譽都毀了,今後還怎麼跟當地的旅行社合作?


那幾個客人輕蔑地說,那是你的事,給你錢都不要,死心眼,做事情怎麼能發財?


朋友說,錢不能買來所有的東西。我需要的事信守合約和遵守行規。


最後,經過商議,達成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協議,這幾位答應在巴黎繼續住下來,但前提是,我的朋友必須找或者買兩副麻將牌來。


朋友氣的幾近發瘋,無奈只好在巴黎的中國城瘋狂地尋找麻將,然後把中餐外賣叫進來,供他們吃喝。


他們昏天黑地地在巴黎打了幾天麻將,最後把酒店造的亂七八糟,倉皇走人。


巴黎的酒店經理告誡我的朋友,今後如果再找如此的客人,將終止他們之間的合作。


酒店的經理還告訴我的朋友說,再有錢,我們也不接待了,這樣把我的酒店的名聲搞壞了。


我的朋友回來,也對我發誓,以後這樣的團在也不接待了,再有錢也不幹了。


無獨有偶,去年我去法國參加迦納藝術節,一個以贊助商身份跟隨著國內的演出隊伍一起到來的男士,也是出手闊綽,一下飛機就要求陪同前往名牌店,出手就是15萬買了卡地亞。


陪同他的小夥子是我們的法國大學生志願者,因為在中國留過一年學,中文不錯,人家孩子是利用暑假來幫忙做義工的。


看到這位大款出手豪放,小夥子以為這位大款看錯了價碼,連忙解釋,這是十五萬,不是一萬五。


這大款眼皮都不動,比劃著告訴店員,包起來,就是它了,然後問小夥子還有沒有比這更貴的。


小夥子嚇的目瞪口呆。


當他得知,這隻演出隊伍並沒有得到這位仁兄的真正贊助時,他開始鄙視他,他說,如果我是他,我會給這些演員們發點補貼讓他們到法國四處去看看,而不是把錢用到一塊表上面,它代表不了什麼。我也不想再為他服務。


無獨有偶,這位仁兄在戛納期間如坐針氈,對演出不感興趣,對文化不感興趣,對人文環境也不感興趣,每天的活動對他而言幾乎是坐牢和受刑。於是他要求,讓他早點回國去,萬般無奈,我答應了他的要求,因為不答應也不行了,他自己花了好幾萬,買了頭等艙,原來的票寧可作廢掉。


我跟我的朋友一樣,哭笑不得。


我認識一位在法蘭克福一家很大的旅行社做導遊的女孩子,她對我說,有時候她帶著國內來的團出去參觀,他們的舉止和行為讓她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縫轉進去,她說,那一刻,她真不想承認她也是中國人!



有一次,我的朋友來海德堡一帶玩,我去幫他們預訂我家附近的一個酒店,酒店不大,但很有名氣,因為十分乾淨而且價格合理。


老闆娘對我說,不瞞您說,我不是很喜歡接待中國的旅行團,他們早上總是吃飽以後還要帶走很多的麵包和水果,甚至黃油和乳酪,來的晚的客人就沒有吃的東西了,他們還在房間里大聲吵架或者說話,對我來說都差不多,甚至還有我的床單擦皮鞋。所以我很不願意接待團隊。特別是來自中國的團隊。她特彆強調了一下。


她看出我的尷尬,連忙說當然也許不是所有的中國人如此。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人有錢了,真的有了,比起六七十年,我們的拮据,我們的寒酸我們的仔細來,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可是我們卻是失去了點什麼。


我們失去的是什麼?


尊嚴,勤勉,內斂和溫和。這本來是我們中國人千年文化中最重要的精華部分,溫良恭謙讓,節約本分,溫潤如玉,淡如溫水,無欲則剛。。。。。。


我們本來是誰?現在卻成了誰?


毫無疑問,我們只是新一代的暴發戶。


請你們好好想想,中國人有錢了,卻失去了世界對我們的尊重和敬仰。


想當年,外國人來中國,對中國文化是畢恭畢敬,充滿神秘嚮往和敬仰。


而今天,就在我們大把大把把銀子灑在巴黎,灑在紐約灑在世界各國豪華場所瘋狂揮霍的時候,我們卻得到了世界的白眼。


為什麼?


看看海德堡,一個600年的老古城,比起中國動輒就是千年的古城而言,年輕的很多,可是中國遊客來了,有幾個人會靜靜地徜徉在內卡河邊,靜靜觀望這座慶幸沒有被盟軍轟炸掉的城市,聆聽羅馬古建築群的聲音,到著名的哲學家小路上去走走,回味一下當年歌德和叔本華們走過的小路,靜靜地享受一下那座殘缺的古堡在夕陽下的輝煌和悲壯氣勢。



中國來的客人們卻不願意,因為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人們來了,照張相就走人。因為什麼?沒文化,或者說對文化根本不感興趣。


再看看巴黎,有幾個人在夕陽里,從榮軍院走到埃菲爾鐵塔再走到凱旋門,認真看看夜色中華麗而壯觀的香榭麗舍大街,想像一下當年拿破崙的威武雄姿。享受一下巴黎的旖旎和風采。


沒有。中國的遊客們都忙著去奢華的商店去燒錢,去揮霍,人們僅限於照相和走馬觀花。


中國人從古到今都崇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你連路都沒走,怎麼會知道這個國家的美好和偉大之處?你連看看這個國家的基本文化的熱情都沒有,你還好意思說自己來自五千年的文明古國?


去年,我在巴厘島烏布的時候,遇到一位印尼的木雕師傅,他們一家三代人都在從事木雕生意,最小的孫子只有七歲,已經會雕刻東西了。


他們不慌不忙地接待我,不卑不亢地給我介紹他們的雕刻藝術和他們的家族歷史。


他們把收藏了幾十年的中國木雕拿出來給我看。


屋外,氣溫高達34度,而他們卻態度從容,不慌不忙,屋外的遊客和炎熱彷彿與他們無關,他們淡定,坦然,那份儒雅叫我不得不肅然起敬。


他對我說,比起中國的歷史,我們印尼太短了,比起中國的古文物,我們這裡大概算不了什麼,但是我們只要一代一代這麼工作下去,再過幾百年,我們的歷史也就會跟中國一樣豐富。我們不在乎有沒有錢,因為我們過的很愉快。


他兒子對我說,我知道中國人很有錢,他們來這裡度假會花很多錢,我們沒那麼富有,但是只要過得愉快就可以了。孩子今後需要知道,我們烏布是個很美的地方,會受到世界的關注。


當我聽他們的話時,我的眼淚在心中流淌起來。


我想,他們大概不知道,我們的城已經被毀得差不多了。


而我們的孩子一天一天羨慕西方的文明和豪華,我們的老百姓有錢的寧可到國外去燒錢,也不會想想把這些錢節省下來,為孩子們存好,設立一些教育基金,讓孩子去學學傳統的文化,手工藝。


寧可花幾萬塊,把孩子送去參加一些騙人的境外互動,也不會帶著孩子利用假期先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先去知道一下自己的祖先和文明。


家長們何曾想到,孩子們應該先去把中國的文化精髓書法學好,漢字寫清楚,搞明白,再去讀英語,考八級。


家長們趨之若鷺,把孩子送去學鋼琴,學小提琴,卻不想讓孩子先去聽聽古琴,了解一下崑曲,皮影,秦腔,京戲。


孩子們什麼時候可以在學校的組織帶領下,先去走走西藏的天域,看看新疆的風土人情,去去內蒙的呼倫貝爾盟,了解一下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是怎樣走來的。先去了解一下我們自己祖國的博大與精深?


孩子連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他們如何能自信和熱愛自己的民族?


同胞啊,錢是一點一點掙出來的,怎麼花,是你的自由和權利。


可是,能不能花的有點意義?花的高級些?花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


一塊卡地亞金錶,能養活無數孤兒和上不去學的孩子們。


一個路易威登包,能打起無數口母親水窖。


一個愛馬仕,就可以讓一個玉樹和汶川的孤兒生活好幾年。


一輛勞斯萊斯,可以幫助我的傳統手工業藝人開始無數作坊和小工藝坊。


同胞啊,中國人富有了,我們高興。


可是這麼花錢,這麼揮霍,卻讓人看不起,不僅僅是洋人看不起,連我們自己都不自信!


尊嚴不是花錢能買來的。


有錢,也不是用來炫耀的。


文化沒了,教養沒了,傳統沒了,廉恥也沒有了,我們還剩下什麼?


當你並不富有也不有錢,你卻跟來自哥廷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劍橋大學,以及世界上更有名的大學教授攀談關於老子莊子孔夫子以及古老中國洋洋大觀的時候,他絕不敢對你有半分的鄙視,因為他不如你更懂得老莊的境界和心懷。因為你擁有你民族自己的文化。


你就算是萬貫家產,富可敵國,卻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自己要去哪裡,你沒有教養沒有文化沒有學識甚至沒有任何基本尊嚴的時候,你就什麼都不是!


不僅洋人輕蔑你,連同胞都看不起你。


記得當年那句經典於德利的那句老話,沒錢是萬萬不行的,但錢也不是萬能的。


我們不能窮的就只剩下了錢。


況且三分之二的同胞並沒有錢。他們孩子啊為了生存而掙扎。你想到過沒有,去幫幫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燒錢和揮霍的時候,想想你的責任和義務,或者想像你自己的形象和尊嚴。


記下自己的一點想法和感觸,與同胞們共勉。


認同者引以為戒,不同者,請好之為之。


畢竟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擺古論今 的精彩文章:

TAG:擺古論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