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除私慾才能快樂:泰州學派創始人的人生哲學!

消除私慾才能快樂:泰州學派創始人的人生哲學!

泰州學派是我國歷史上的聲明卓著的思想流派,它對我國儒學的繼承與發展,對陽明心學的體悟,以及它的教育哲學思想,都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泰州學派紀念館 崇儒祠)

創始人王艮,原名是王銀。他在泰州安豐場出生,家境貧寒,以燒鹽為生。歷史記載王銀在7歲的時候在鄉間私塾讀書,但是由於家庭生存的原因,不得不在11歲的時候輟學謀生。在19歲時,他便外出經商討生活。

如唐朝政府「鹽鐵官榷取茶利」一般,當時的明朝政府同樣實行官辦的制度,壟斷了鹽巴的生產和銷售。富貴險中求,年輕的王銀就開始了販賣私鹽的生活,也許正是這種很接近地面的生活為他以後的悟道生涯提供了現實基礎。

經過幾年的在外闖蕩,王銀積累起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像很多人一樣,他也回鄉置辦了不少田產,不僅能夠養活自己的家庭,而且還時常能夠接濟鄉黨。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成為一個「土豪」似的人物,相反,他在有了經濟實力之後,更加重視自己的精神追求。

日本人荒木見悟和岡田武彥主編的《王心齋全集》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王銀遊歷山東曲阜,看到孔廟之中香煙繚繞,萬人祭拜,場面如此盛大,於是他嘆道:孔夫子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我就不能有如此的思想精髓呢?難道我就要一生做一個平庸的商人?於是他回鄉後憤然棄商從學,開始誦讀儒學經典書籍,並且天天與書為伴,遇到人就要詢問求解。此外,他還經常會進行靜坐等儀式,來體悟自身。時間和精力的付出給了他回報,他終於明白了對先天本心的觀察和守護。

王銀開始在本鄉講學,聽到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便前往南昌同王陽明進行交談,坐而論道,以至於皈依了王陽明的心學。王陽明為他改了個名字為「王艮」,「艮」字出於《周易》的艮卦,「艮」代表「山」,也就是希望他做該做的事情,不該做的事情就要停止,要行事謹慎而不可虛妄。

一日,王艮從街上回來,告訴王陽明說,今天他發現街上的人都是聖人。王艮的這番話得到了王陽明的認可,也是王艮自己的造詣升華的一個體現。

他認為「百姓日用即道」,出身底層的他認為「道」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的功夫去修道,相當於繞了個大圈子仍然回到了原點。他認為百姓都是聖人,只不過是潛在的聖人罷了。聖人的日常生活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是相同的,只不過聖人往往能夠保持中和有序的狀態而不偏離這個狀態,百姓只有在體悟出這一點之後才能成為真正的現實中的聖人。

從陽明處回歸,他開創了泰州學派。並體悟出一種「樂學思想」,認為學習是真正的樂事。李丕洋把王艮的樂學思想歸納為:「人心本來是自由而快樂的,只是因為困縛於私慾而變得狹隘、執著;不過,人類的良知對此有自知之明,只要依從良知的指引,消除內心過度失中的私慾之縛,人心依舊變得快樂、逍遙。」即所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

而且,王艮體悟後從不參加科舉考試,而且也不准他的孩子參加,因為他堅守「大丈夫出則為帝王師,處則為萬世天下師」的理念。但是他又准許自己的子弟參加科舉考試為官。雖說他自己不參加科舉,但是他的思想卻能夠指導自己的弟子順利通過科舉考試。因為他的學問可以說是脫胎於陽明的心學,從而具有了靈動的特點,再加上他獨特的社會經歷,因此學說往往能夠經世致用,在應試的技巧上也有獨特的見解,因此,弟子們順利通過科考不在話下。

自從王陽明去世之後,料理完王陽明的後事,王艮回到家鄉泰州,並在那裡開設學館,交收門徒,以至於形成了泰州學派這個歷史上對儒學平民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學派。

來稿/景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品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讀史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