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女孩不但諦造出「非遺」的端午 更讓曹操走了三十里才懂得贊語

一女孩不但諦造出「非遺」的端午 更讓曹操走了三十里才懂得贊語

原標題:一女孩不但諦造出「非遺」的端午 更讓曹操走了三十里才懂得贊語



這個偉大的女性是位未出嫁的少女,名什麼不可考,只知他的父親姓曹。據訓詁的說法——「秦晉謂好曰娙娥」,她是那麼的崇高美好,人們無以名之,所以用讚歎的口吻稱之為曹娥。

究竟是什麼事情,讓人們印象深刻的記住了這位女郎呢?據東晉虞預的《會稽典錄》記載:「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以五月五日迎伍神,為水所淹,不見其屍。」依此說,曹娥的父親曹盱是個巫祝。所謂巫祝就是專門負責祭祀方面工作的神職人員。


巫祝的工作是以娛樂性的歌舞來娛神降祥,故「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這種人本是最早的演員。民國時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早已指出在《楚辭·九歌·雲中君》中,那「靈連蜷兮既留」句,被東漢王逸(字師叔)註解道:「靈,巫也。楚人名為靈子。」靈子就是巫,巫就是靈子,所以這類人多做些讓世人駭異而不敢做的事情,以此來增加些神秘感。


東漢漢安二年(公元143)五月五日,任巫祝之職的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按:估計這是最點的「弄潮」行動了),不幸掉入江中,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在生死未卜的情況中,「娥年十四,乃沿江號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後漢書*列女傳》語)


曹娥投江,是因為數日尋不見父親的屍體,這位當時年僅十四歲的少女,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她也投了江,令人稱異的是,五天後,她抱著父親浮出水面。人們被這詭異的場景驚呆了,於是將這對父女瘞於道旁。

元嘉元年(公元151),上虞縣令度尚被曹娥的孝心感動,於是在江南道旁為其改葬,並且命令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刻石立碑,以彰顯曹娥的孝烈。



文曰:


漢 邯鄲淳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周同祖,末胄荒流,爰茲適居。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漢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娥時年十四歲,號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屍出。以漢安迄於元嘉元年青龍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設祭誄之,辭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陽。大禮未施,嗟傷慈父。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號,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載沉載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趨湍瀨,或逐波濤。千夫失聲,悼痛萬餘。觀者填道,雲集路衢。泣淚掩涕,驚動國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鏡,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樹而燒。


於戲孝女,德茂此儔。何者大國,防禮自修。豈況庶賤,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過宋,比之有殊。哀此貞厲,千載不渝。嗚呼哀哉!銘曰:


名勒金石,質之乾坤。歲數歷祀,立廟起墳。光於後土,顯照天人。生賤死貴,利之義門。何悵華落,飄零早分。葩艷窈窕,永世配神。若堯二女,為湘夫人。時效彷彿,以昭後昆。



邯鄲淳此文據說文不加點,一揮而就,頓時被好事者傳揚了出去,蔡邕自負一代文宗專門訪碑,適值暮夜,於是手摸其文而讀,讀後題八字於碑陰,曰:「黃絹幼婦外孫齏(jī)臼」。人莫能解此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世說新語*捷悟》)


(【譯】魏武帝曹操曾經從曹娥碑旁路過,楊脩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脩:「懂嗎?」楊脩回答說:「懂。」曹操說:「你不要說出來,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想出來了。」他叫楊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脩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東西的,受辛合成辭(辤)字——合起來就是『絕妙好辭』四字。」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脩的一樣,於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好看的皮囊易得


有趣的靈魂難覓

相信你獨到的眼光


......


提升你的價值


公眾號ID:wininJRL



你 本 可 以 比 你 想 象 的 更 睿 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睿睿終生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睿睿終生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