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越戰爭中被解放軍擊斃的越軍最高職軍官是誰
原標題:十年中越戰爭中被解放軍擊斃的越軍最高職軍官是誰
說到1979年至1989年的十年中越戰爭歷史,有很多網友會提出一個疑問,就是被解放軍擊斃的越軍最高職軍官有幾個,又是誰呢?這是一個大家很感興趣的話題,也是一段語焉不詳的歷史。在此筆者根據所掌握的史料作一個淺顯的解答,希望能有助於釋疑。但也不能保證這是最準確的答案,因為眾所周知,關於這場戰爭的歷史研究還有太多可挖掘的空間,只好基於最新的成果進行梳理。
歷史上,越軍在正規化上最早師出我軍,後來又學習借鑒蘇軍,同時保持了自己的一部分傳統。具體而言,越軍不強調靠前指揮,一般營以上指揮所離前線比較遠,職務高一些的軍官也少有身先士卒,這與我軍的優良傳統差距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想打掉幾條大魚就不容易了。
在十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期間,縱深和規模較大的攻防作戰只有28天,剩下都是邊境淺近縱深規模較小的拔點和防禦戰鬥。想抓越軍的大魚,那還得是大縱深穿插包圍打殲滅戰。因此答案(到目前為止的相對正確答案)就出來了:越軍被幹掉的最高職軍官是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只有一個,即高平省軍區上校指揮長兼高平警備司令,可惜此人姓名不詳。
拿到這個大功的是我廣州軍區第41軍121師363團6連1排。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後,121師輕裝執行80公里長途穿插任務,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以一往無前的氣勢插到指定位置,切斷了越北重要交通線3號A、B公路,配合軍區主力打下了省會高平。然而高平地區的越軍很狡猾,正面擋不住我軍突擊,便放棄主要城鎮,化整為零,化軍為民,鑽山入林,分散襲擾,以游擊戰方式負隅頑抗。為了剋制越軍的游擊襲擾,我軍也因地制宜改變戰法,採取分區劃片,拉網合圍,小群多路,先圍後殲,搜堵結合的方式,對殘敵展開清剿。在外圍以優勢兵力控制公路沿線的主要陣地,燒掉路邊的草叢,對分散之敵形成包圍態勢;發現敵情,夜晚秘密接近,控制有利地形,拂曉對敵突然攻擊;對敵人可能尋找食物和取水的路線、地點實施夜間設伏,讓其有來無回;對躲藏在山河、石縫之敵,先圍後打,逐洞逐縫進行搜剿。通過以上戰法,有效打擊了殘敵,擴大了戰果,保障了我後方和交通線的安全。
高平被我軍攻克後,根據第41軍命令,121師全部收攏至扣屯地區,控制3號A、B公路交叉口,對原平、太原方向之敵展開防禦。同時,121師組織部隊在扣屯周圍地區進行了485個排次、33個連次的清剿,先後擊斃分散潛藏之敵413人,取得了較大戰果。在搜剿戰鬥中,還打掉了一條大魚。
1979年3月中旬某天,363團6連1排在陣地附近進行搜剿,在一條深溝里包圍了一股逃散的越軍。這夥人躲在山洞裡,打槍疏疏落落,火力並不強。6連1排把他們圍住後,為減少傷亡,首先採取政治喊話。開始時裡邊沒動靜,但也不打槍了。1排又進行了多次喊話,過了一會兒,從洞中陸續鑽出來7個人,6男1女,其中5個男的身著軍服,很年輕的一男一女穿的是便服。這夥人一個個蓬頭垢面、面黃肌瘦,都是餓的,路也走不動了。1排長讓翻譯問洞裡邊還有沒有人,俘虜說還有一個。於是向洞內繼續喊話,但沒有人出來。1排的戰士想進洞,裡邊就往外打槍。最後,排長命令向洞內投手榴彈,並用衝鋒槍猛烈射擊。打完後戰士們鑽進去搜索,發現這個敵人已被擊斃。
通過審問俘虜得知,洞內被擊斃者系高平省軍區上校指揮長兼高平警備司令,這可真幹掉了一條大魚!被俘虜的7個人中有5個是他的隨從,年輕的一男一女是他的兒子和女兒。半個多月前我軍逼進高平時,省政府的大部分人員趁我軍合攏包圍前沿3號A公路逃往太原,這位上校指揮長責任在身,沒有撤走,他的兒子、女兒也不願意走。於是上校指揮長帶領一夥越軍鑽入高平附近的深山中,一邊躲藏一邊同我軍打游擊。他們輾轉折騰了十多天,吃光了攜帶的糧食,手下人打死的打死,餓死的餓死,逃跑的逃跑,最後被打散了。上校指揮長一行8個人想混過我軍防線往太原跑,走到扣屯這兒實在走不動了,就鑽進深溝中隱蔽休息,結果被我軍發現而遭到包圍。
上校指揮長的兒子和女兒見大勢已去,就勸父親繳械投降。然而上校指揮長堅決不肯,他說:「投降也要死,名聲不好,連累全家,不如戰死。你們年輕,出去投降吧,可能有條生路。」兒子、女兒不肯扔下父親,上校指揮長就讓幾個隨從強行把他們帶出去,自己留下死戰到底,為這個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就這樣,這位上校指揮長成為了此次戰爭中被我軍擊斃的越軍最高職軍官。他的兒子和女兒很幸運,被關進我方開設的戰俘營,受到優待,幾個月後雙方交換戰俘時被釋放回國。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