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泥石流背後的精神傳承

泥石流背後的精神傳承

不知道百年或者千年之後,是否有人領著一群信眾,在目睹六祖寺現在的莊嚴時,忽而換了一種口氣感慨道,六祖寺在某年某月曾經經歷了一場大的泥石流,慶幸的是在出家僧眾、十方信眾的護持下又重現光輝。就像我們站在某個歷史名剎聽著導遊給我們講述她的苦難史一樣。

苦難,也許是當下的傷痛,但當時間弭久,苦難就成了一種文化,而苦難後的重生更值得敬仰,因為它將從骨子裡傳承著自強不息的精神。

而所有的記錄形式都是這種精神保存和傳遞的方式。百年之後,雖然我們都不在了,但是當我們的子孫再踏進六祖寺聽著她的故事時,突然發現在這場泥石流保留的圖片或者文字中,出現了熟悉的某個人或者某個名字,他可以自豪地說道,他是我的爺爺奶奶或者更遠的親人,而那不是炫耀,這是家風精神的傳承。

或許這就是文字的意義,記錄偉大,記錄平凡,但都是在記錄每一種精神的傳承。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感恩,所有的關注都值得說一聲謝謝。

(一)現在的磨難,未來的文化

泥石流的衝擊力將小路裂開成一個小盆地,零碎的石頭順著斷口滑成了一堆。

泥石袋靜靜地躺在那兒,那是它功勞的標誌,也是所有人付出的標誌。

在禪修中心居士樓的旁側,水管已經被沖刷地完全暴露在外面,裡面的水還在小心翼翼地流著,似乎在提醒著我們它剛剛經歷過的故事。

這本是山的一脈,現在已經撕裂成山口,或者認為是小峽谷。大大小小的石頭被剝去了外衣,光禿禿地矗立在那兒。下面的水泥路,也連帶著被衝出了一個小溝。

泥石流的腳步雖然已經離開,但是它帶來的觸目驚心還在。房子裡面的泥水以及被泥土堆滿的窗戶還在。

自然的力量總是在平常中被遺忘和漠視,而當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蓄髮時,我們才明白自然是值得敬畏的,我們需要常懷一顆敬畏之心。

(二)現在的故事,未來的傳承

六祖寺方丈大願大和尚(中)到女眾下院視察

六祖寺教育辦主任登覺大和尚(右)

六祖寺監院禪定法師(左)

六祖寺二監院禪理法師(右)

禪理法師與消防官兵上山轉移禪修中心信眾及禪修學員

男眾法師們在禪修中心清理

法師和居士們清理齋堂

悟如法師以及下院女眾法師清理河道

法師和居士們清理經書

法師們搬運經書

大願讀書會書·花·海創意擺書

(三)現在的你,未來的故事

真情和善良總是在同舟共濟中被深度鏈接,我們一起心連著心,情牽著情,在這裡讓愛飛揚,在這裡讓故事啟航。

莆田市翡翠協會志願者們

天柱慈善服務隊

陳偉裴翠工作室的志願者們在禪修中心清理

還有默默付出的你們

也許文字有限,圖片有限,但是你們的故事無限。

清理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挖掘機賣力地鏟著淤泥,小貨車默契地配合著運輸。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之後,這兒都會美麗起來,所以兩輛車的擦肩而過都顯得那麼詩意。

未來,起於今天,今天來自於你們,因為有你們的護持,才有了未來的故事,才有了六祖寺自強不息之精神傳承——荷擔如來

責編:釋禪法

編輯:李媛 覺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禪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