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讓他憂傷讓他胖,不再冒險會心慌

讓他憂傷讓他胖,不再冒險會心慌

父親節的由來

1907年12月6日上午10點左右,美國西佛吉尼亞州Monongah煤礦發生了一場爆炸。這場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可怕的礦難殺死了361名礦工,其中250人是父親,致使超過1000名孩子失去父親。Grace Golden Clayton是這些不幸的孩子中的一個,她提出了以一個日子紀念死去的父親們。然而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這個想法沒能推廣出去。

1910年6月19日,也就是108年前的這個周末,因為受到一年前開始的母親節的啟發,Sonora Smart Dodd在華盛頓州的Spokane倡導慶祝父親節。

Sonora的父親是一位美國內戰老兵,他的妻子在生產第六個孩子的時候去世。他一個人辛苦養大了六個孩子。Sonora希望以這一天緬懷父親和像他一樣為家庭付出的男人

隨著男性用品和零售業聞風而至的加入,儘管圍繞著要不要讓父親節成為一個國家節日經歷了幾十年的博弈。最終在1972年,父親節被尼克松總統簽署為國家節日

instagram上Soosh的作品,名為Once a hero, always a hero, 看懂了嗎,有沒有眼睛一酸的感覺?

關於男性產後健康的研究

2018年6月,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和坐在書桌對面的在在爹進行了如下對話:

「爸爸,當爹對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說三條。」

「沒有三條,就一條,就是自己的時間沒了。 」

「ah? 你再想想? 」

「恩,就這一條,都沒時間踢球了。」

你看,爹和媽就是不一樣。讓我說,我能氣貫長虹地寫出一篇長文。男人呢,最愁的是沒法運動了。當然他說的也沒錯,在在出生一個月到現在我倆齊心合力增重了45斤。磅秤上的肥肉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西北大學Feinberg 醫學院副教授、兒科醫生Craig Garfield博士,長期研究父親的健康問題。大量的研究和社會關注聚焦於當媽對女性健康的影響,但是對當爹對男性健康的影響則知之甚少。

值此父親佳節,秉著關愛老父親的一絲善念,就讓我們聊聊當爹的身材問題和情緒健康。

Garfield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用流行病方法調查了10253名男性,研究他們當了爸爸之後在體重和心理健康上的變化。研究者從1994年開始跟蹤這些男性長達二十年。

在這些十幾歲的男生成長到三十幾歲期間,進行了四波採訪調查。每次採訪中,他們會問男人們是否當了父親,如果是,什麼時候,然後研究者就會知道當爹的時間節點,以此為坐標軸原點,往前推是負數,往後是正數。這樣就可以衡量在當爸爸之前和之後的變化。

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2014年的兒科醫學期刊和2016年的美國男性健康期刊。

這1萬多名男性被分為三類:

· 第一類:沒當爹。大概占樣本的66.5%。

· 第二類:當爹但沒和孩子住在一起,他們大概佔總樣本的6.7%,

· 第三類:當爹且和孩子住在一起(我們稱之為住家爹),佔總樣本的26.7%。

研究者們發現了什麼呢?

當爹讓男人發胖

控制了年齡、種族、受教育程度、收入、日常活動和婚姻狀況等因素的情況下,研究者發現了當爹和增重有明確的關係

研究者採用BMI來衡量胖瘦。BMI 是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的簡稱,是體重公斤數/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值。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胖瘦的一個標準。

簡單說,BMI越大,就越胖。

(毫不)驚人的發現

第一,沒當爹的男人的BMI變化只和年齡相關,在研究的時間段內,他們的BMI有輕微降低,也就是說他們變瘦了。

第二,成為爸爸和變胖直接相關。其中住家爸爸胖的最明顯,第一次當爹的住家爸爸們在研究期間BMI平均增長了2.6% 。不住家的爹BMI平均增長了2%。相當於身高183的爹,住家爹長了4斤,不住家爹長了3斤,沒當爹的呢,減了1.3斤。

研究者透露這個數據還是偏保守的。偏~保~守?那是極度保守好么!

當爹導致發胖,原因是什麼呢?

很簡單,胖和生活方式直接相關。具體說因為父親們承擔了新的家庭責任,他們需要為了照顧孩子,而犧牲原來照顧自己的時間,比如運動。

到了一定的年齡,除了那些擁有瘦子基因的幸運兒,保持身材不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八塊腹肌的背後是花在健身房、球場上、泳池裡的大把時間,準備健康食物並洗碗打掃的勞動,當然同樣重要的還有自制力和體力。

對於沒有孩子的男青年,這些都不在話下。但對於一個深度參與帶娃又要全職上班的娃爹,這統統都是奢侈品啊。

換句話說,長胖也許正是因為他們較多的參與了照顧孩子肥肉都是勤勞老爸的功勳章啊。想那個曾經玉樹臨風,一到周末天上下刀子都要上球場的男生變成了眼神渙散日漸臃腫的孩子他爹,也許是只因為他在努力做一個好爸爸、好丈夫。

寫到這裡,深情地望向坐在我對面那個胖子。

自從在在出生,夜裡都是我倆一起起來。後來在在睡整覺了,我乾脆自己睡到另外一個房間,並且發現這是三個人睡眠都更優化的方式。早上他先起來弄娃,送去日托,晚上下班回來就陪玩,和我一起完成在在的睡眠程序。周末也都是一家人一起奔波在灣區遠遠近近的溜娃場所。

真的是除了上班,其他時間大部分都分配給「爹」這個角色,「自己」 的時間被擠壓到最少

圖中是在在爹和剛從NICU出來三天大的在在,從此隊友就沒有睡過一個懶覺

當爹讓男人有點憂傷

以往我們總認為產後抑鬱是媽媽專有的,其實爹們也同樣經歷了巨大的生活變化和精神壓力,心理健康也在成為爹以後經受嚴峻挑戰

Garfield 副教授用同樣的樣本也進行了新父親產後抑鬱狀況的研究。 參與調查的這些男性在四輪調查中都要回答關於抑鬱症癥狀的十項問題,這些問題來源於的流行病調查中心抑鬱量表(CES-D)。

研究發現

第一,不住家父親的抑鬱癥狀分數最高,在剛當父親之前尤其高。

第二,住家父親的抑鬱分值雖然在成為父親之前有所下降,但是在孩子從0-5歲之間有顯著增加,平均增加68%

南加州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Darby Saxbe也從生物角度佐證了以上用流行病學方法得到的結論。研究者發現新爸爸的睾丸激素水平和他們本人以及配偶的抑鬱癥狀有關聯

Saxbe博士對149剛生育了嬰兒的夫妻進行了研究。這其中95%的爸爸和妻子孩子住在一起。研究者在這些夫妻產後兩年內對她們進行了三次調查,詢問他們基於愛丁堡產後抑鬱癥狀的問題和其他諸如夫妻關係、養育壓力等等的評估。

分值越高,意味著越嚴重的抑鬱,更多的壓力,不滿和攻擊性。並且在爸爸9個月的時候測量了他們口水中的睾丸激素。

研究表明,老公的睾丸激素水平在老婆產後下降的更容易有抑鬱癥狀,但是他們的配偶卻較少有抑鬱癥狀,而且對夫妻關係更為滿意

Saxbe博士猜測,這是因為有抑鬱癥狀的爸爸們荷爾蒙狀況和媽媽更同步。而在配偶生育之後父親們降低的睾丸激素,也許正是一種自然的對新的養育角色的適應方式

所以,那些產後抑鬱的爹其實是在迅速適應父親的角色,同時用心良苦的在幫助媽媽減緩產後抑鬱癥狀呢。

爸爸胖了抑鬱了,有問題么?

當然!雖然胖了和抑鬱也許是投入當爹的證明,但這不能掩蓋當它們的問題本質。

第一,爹胖了,影響媽的心情啊。養娃已經夠糟心了,自己肥了也已經很嫌棄自己了,又沒時間參加些娛樂活動,要是爹的顏值hold住,生活里還有點舒心的東西看看。現在倒好,朋友圈貼個照片曬個父慈子孝,我還要無數次的回答旁友們明知故問的「哎呀,爹是不是胖了啊 」這種問題。

第二,就算你們不在乎爹的顏值,那總也得替孩子想想吧。爹的身體出了問題絕不僅僅是僅僅是他個人的問題而已。

有研究顯示,爸爸的體重相比於媽媽的體重可以更好地預測孩子日後的肥胖情況。體重也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有較強的相關性。而胖是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父母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三,父親的抑鬱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父親是在孩子0-5歲和家人形成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抑鬱癥狀上升。

研究發現,父親的抑鬱會讓幼兒出現問題行為,比如打人,撒謊,焦慮。 抑鬱的父親和孩子的眼神接觸較少,笑的也更少。和孩子越疏離,就越難和孩子建立親密和健康的依戀情感。

新父親形象的興起

樂觀點看,爸爸們胖了,抑鬱了,其實是一種社會進步。喪偶式育兒的那些爹們的日子才不會這麼難過

雖然和媽媽對孩子、對家務付出的時間比還有距離,美國的父親在養育孩子的參與度上比起他們之前的任何一代,都進步了很多。根據2013年的皮尤Pew社會趨勢調查:

·從1965年到2011年,美國的爸爸每周花在育兒上的時間翻了將近三倍,做家務的時也多了一倍多。

· 父親和母親在平衡養娃和工作中同樣存在很大挑戰。有了孩子的男人在職場上也沒有那麼春風得意。

· 相對於23%的媽媽認為自己陪孩子的時間不夠,46%的爸爸認為自己陪孩子的時間太少。

文化中一種新的父親形象正在興起。當女性更加獨立,更多的父親和媽媽形成了育兒 (co-parenting)搭檔,而不再扮演傳統中袖手旁觀的威嚴父親了。

換句話說,我們常說的父愛如山,其實是強化了父親不參與,不表達的刻板印象。而新一代年輕的美國的父親們,越來越和媽媽一起分擔育兒的瑣事,對孩子表達情感,與孩子一起自在的玩耍

這些爸爸面臨一個困境:他們的成長經歷里,很少見到和媽媽在養育孩子上平等合作的父親,所以並沒有榜樣可以效仿。而社會也沒有提供給父親很多資源的支撐。

對於媽媽們,資源相對充分。比如我生完在在,每次去醫院回訪,醫生都會問我有關抑鬱的一些問題,也有很多當地或者在線的新媽媽群,讓媽媽們可以找到夥伴,相互安慰鼓勵。

男人在當了爸爸以後壓根沒有任何醫學或者心理學的支持;社會還停留在「又不是男人生的孩子,有什麼好持續關注男人健康」的這種階段;不僅如此,男人傾向於不和別人去訴說感受,不情願向他人尋求幫助,社交媒體上也鮮有爸爸群的存在讓他們可以互相交流生活的劇變和陡增的壓力。

在在爹和在在

雖然這裡說到的研究或者調查針對的是美國的父親們,但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爸爸們不再受到傳統「父愛如山,大愛無言」的禁錮,更不願意接受「喪偶式育兒」的標籤,他們願意去尊重媽媽,和媽媽共同學習,在養孩子的路上共同成長。

我們要看到父親依然在育兒和家務的付出中和母親存在距離,但也不能無視距離在逐漸縮小,爸爸們在努力進步我們清楚的知道生育對母親身體和心理的巨大消耗,但也要意識到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一些爸爸身上。

美國作家,同為Berkeley居民的Michael Lewis 寫過一本敘述當一個三娃爹體驗的小書,「Home Game:An Accidental Guide to Fatherhood」。說到當爹以後讓他吃驚的一個改變,是自己對風險的態度。

比如他曾經常讓陌生人搭順風車,跟上門募款和宣教的人饒有興緻的交談,但是當了爸爸以後,他對陌生人有了戒備心

他曾經是頻繁坐飛機出門的人,有了第一個孩子並且發生了911以後,每次上飛機他都有一種悲愴的末日感:他會帶著孩子們的照片,以備在引擎爆炸,飛機墜落的一瞬間可以長久的凝視孩子們最後一眼。

在有孩子之前,他並不害怕死亡,因為死亡並不會帶來更可怕的後果,然而現在想到若他去世了,就會有三個喪父的孩子和一個沒有丈夫的妻子,他便會頓時珍惜起自己的生命。這些想法聽起來有點傻,但卻是他的真實感受。

父親節快樂

在看文章的爸爸們,

你們當爹了以後體重有怎樣的變化?你們的生活有了怎樣的改變?你們對當爹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媽媽們也可以問問隊友這些問題。

歡迎留言給我們~

參考文獻:

1. Fisher, S. D., Brock, R. L., O"Hara, M. W., Kopelman, R., & Stuart, S. (2015). Longitudinal contribution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depression to toddler behaviors: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later depression as mediators. 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4(2), 61-73.

2. Garfield CF, Duncan G, Gutina A, Rutsohn J, McDade TW, Adam EK, Coley RL, Chase-Lansdale PL, 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2016 Jan; 10(6): N158-N167.

3. Garfield CF, Duncan G, Rutsohn J, McDade TW, Adam EK, Coley RL, Chase-Lansdale PL, Pediatrics. 2014 Jan; 133(5): 836-843.

4. Lewis, Michael (2009), Home Game: An Accidental Guide to Fatherhood, 2009, New York : W.W. Norton &Company Inc,

5. Parker K, Wang W. Modern Parenthood: Roles of Moms and Dads Converge as They Balance Work and Family. Washington, DC: Pew Research Center; 2013.

6. Saxbe, D. E., Schetter, C. D., Simon, C. D., Adam, E. K., & Shalowitz, M. U. (2017). High paternal testosterone may protect against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s in fathers, but confer risk to mothers and children. Hormones and Behavior, 95, 103-112.

作者:小樂

排版:小爽

文章版權歸成長合作社所有,轉載請聯繫成長合作社。

歡迎關注成長合作社

科學養娃,自我成長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父親們辛苦啦,節日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我從小就是一個不喜歡粉色布娃娃、數學很好的女孩,有什麼不對嗎?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