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格拉底的申辯

蘇格拉底的申辯

閱讀一件很美好的事,遨遊在書籍中,總是好的,除開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增長見識,拓寬胸懷等等不一而足的好外。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從小到大我聽過很多次,知識改變命運,懵懂無知少年時覺得有道理,等年歲稍長一點,發覺這句話總缺了一點什麼。後來我才知道,知識只是本身不一定是力量,只有你自己提煉出來的知識,才是力量。知識本身也改變不了命運,只有你從知識里鍛造出的思維,才能改變命運。

在我還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常羨慕能捧著書,就著日光看一整天的人,從清晨到夜間,從朝霞到夕陽。我羨慕他們的狀態,喜歡他們嘴角偶爾揚起的微笑,那都是一群很美的人。人總是嚮往一切的美好,最初我試著去模仿他們,拿起書本去閱讀,想知道他們偶爾的微笑為何會如此美麗動人。如一個蹣跚學步的稚童,一點一點地走進一個嶄新的世界,有人閱盡世間的繁華,有人通曉人情世故,我在這裡看見雲海縹緲上的山上風光。說山上風光,有點吹大了,但心裡總是需要有點盼頭,哪怕路漫漫其修遠兮,也要有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另外一點,我這人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凡的人,芸芸眾生中的一根浮萍。不聰明,甚至有點愚笨,之前讀到查理.忙格的一句話,他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我不奢求自己變得聰明,能減少自己的一點愚笨就歡喜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千友。讀書,行路,交友,這只是手段,目的是修行。我修鍊的是一種特立獨行、學無止境的問道人生。

以下是蘇格拉底申辯這本書得來的一點筆記整理,零零散散,無邏輯可言,寫出來記錄一下,望自己時刻體味參詳,化為自身的一點功力。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蘇格拉底告訴我們,知道自己的無知,才是最大的智慧。他說,和別人相比,我一樣一無所知,但是和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時,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無知,而我知道自己的無知。常陷我們於無知的是我們的已知,處處留心,時時求證,才能從看似不同尋常的地方找到深思熟慮的結論。承認自己的無知吧,把自己放空,不斷去省察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抽絲剝繭,搬開了揉碎了,擺在日光下久久省察,才能在認識自己的路上走的遠一點。

越是經典的著作,越要注意其歷史的背景和細節

在讀書的時候,不要只顧著情節,還有注意看細節,能夠透露出真相的,往往在細節裡面。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找呢?要到背景里找細節。讀經典著作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這一點。經典著作大多是偉大的思想家為了回答那個時代重大問題而寫的,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才能很好地理解經典著作的微言大義。

蘇格拉底的「反問法」

在說反問法之前,先說一個關於蘇格拉底和游敘弗倫談虔誠的故事:

有一天,在王宮的前廊,蘇格拉底遇見了一位熟人,叫游敘弗倫。游敘弗倫說:「咦,這不是蘇格拉底嗎?你怎麼也在這裡呀。不會是跟我一樣來打官司的吧?」

蘇格拉底說:「對啊,我就是來打官司的。有人告我不敬神,引誘青年學壞。不用管這事兒了,他們愛告就告吧。那麼,你是來幹啥的?」

游敘弗倫告訴蘇格拉底:「我來這兒是要告我的父親。」

蘇格拉底說:「哦,發生什麼事情了?」

游敘弗倫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一下:「我要控告他謀殺。我家有個僕人,這個僕人喝醉酒之後把家裡的另一個家奴殺死了。我父親當時很生氣,就把這個殺人的僕人手腳捆起來扔到了溝里。然後,我父親派人去請教神巫該如何處置這個殺人兇手,回來之後卻發現這個人已經在溝里凍死了。在我看來,我父親就是殺人兇手。你知道嗎?竟然還有人認為我控告自己的父親是褻瀆神靈,真是愚昧地不可理喻!」。

蘇格拉底趁機問游敘弗倫:「那我跟你請教一下,什麼是虔誠?什麼是褻瀆神靈?」

游敘弗倫想了想,說:「做神喜歡的事情就是虔誠,做神不喜歡的事情就是不虔誠。」

蘇格拉底又問:「那要是這樣的話,如果不同的神有觀點的分歧該怎麼辦?就說你的事情,你要起訴父親殺人,可能有的神會支持你,有的神不喜歡你這樣去做。按照你的標準,這件事情到底是虔誠,還是褻瀆神靈呢?」

游敘弗倫皺起了眉頭,說:「那我再修改一下吧。褻瀆神靈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不喜歡的事,虔誠就是做所有的神一致贊成的事。」

蘇格拉底說:「那我再問你,那是因為虔誠所以神喜歡,還是因為神喜歡所以是虔誠?」

聽到這裡,游敘弗倫有點被搞糊塗了。蘇格拉底想說的是,我們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一件事情本身是虔誠的,所以神喜歡這件事。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管什麼事情,只要神喜歡,做這件事情就是虔誠的。

游敘弗倫辯不過蘇格拉底,就找了個借口走掉了。到最後,他們也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即到底什麼是虔誠呢?

但這不重要,我們關心的不是找到標準答案,而是怎樣提出正確的問題,這裡就要說到蘇格拉底著名的「反問法」了。

怎麼使用用「反問法」呢?有三個步驟:

1、找出一個看似不證自明,天經地義的觀念

2、假設這一觀念是不對的,試著找到一個例子,證明這一觀念存在邏輯上的破綻

3、修改緣由的觀念,使之能夠包含我們剛剛找到的例外,接著,我們再反覆使用戶這三個步驟,步步緊逼,把原本似是而非的觀念逐步澄清。

跟著蘇格拉底學習,我們必須學會懷疑,凡是公認理所當人的事情,其實很少真的如此,一種觀念是否正確,跟它是否被大多數人接收,跟相信他的人有多麼偉大,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有獨立去思考,反覆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讓我們的信念更加的堅定。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我們心中都有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我們的都想要 努力和完善自己的理性,但同時,我們還有另一種傾向,我們都會逃避,害怕和憎恨自己可能犯的錯誤。

但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一招更適合自我修鍊,用在別人身上要慎之又慎,每個人都是很自負的,讓別人下不來台,會很傷別人自尊的。跟他人相處,最好還是用孔子教我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別人做得好,那我們就向他們請教、學習,努力吸收他們身上的優點,如果別人做的不好,那我們就從他們的缺點中汲取教訓。

必須保持必要的張力

這裡講到古希臘的「智者」,古希臘的「智者」是幹什麼的呢?他們教學生修辭術,就是詭辯。要注意我這裡的「智者」是打雙引號的。「智者」他們會從兩種觀念中選擇一個和強者相信的觀點,或權貴相信的觀點,或是更多的民眾相信的觀點,然後他們會裝作擁護這種觀點,其實內心充滿了鄙夷。他們最擅長的是用「用弱命題反駁強命題」。

蘇格拉底走的道路去完全不一樣,蘇格拉底讓我們學會質疑,因為對真理的探尋必須從質疑開始。蘇格拉底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會想,或許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許他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要保持一種半信半疑,又信又疑的態度。讓我們面對兩種截然不同觀點的時候要保持足夠的張力,這也同樣符合中國儒家學派的「中庸」之道。

寫過《了不起的蓋茨比》 的美國作家費茲傑拉德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測試是否擁有第一流的智慧,就是要看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在頭腦中同時持有兩種對立的想法,並且依然能夠保持運轉」,要達到這種境界,成功學教不了你的,只有蘇格拉底才能教你。

人生和道德

蘇格拉底最關心的是人生和道德,不要覺得這個兩千多年前的問題已經被人說爛了,蘇格拉底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比原來更加重要。只要我們往四周看看,就會發現,大部分人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夢遊。現在已經有科學研究表明我們一天當中有百分之四十多的時間都在做白日夢。

蘇格拉底對這種渾渾噩噩的人生是痛心疾首的,他的目標是去激發人們去愛真理和美德,幫助他們過上正當的生活,在他看來,美德需要知識,知識是至善,正確的思維才能導致正當的行為。一個人想要過一種有美德的生活,同樣需要知道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公正,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正直,說你很是虔誠,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友誼,什麼是美,這都是要去深思的。

蘇格拉底說:沒有人有意作惡,有意追求邪惡的東西,但如果不明明辨是非,人們就會誤入歧途,自己卻渾然不覺。

隔壁老王的人生公式和蘇格拉底的人生公式

蘇格拉底不屑於做哲學家,也 不喜歡我們成為書獃子,蘇格拉底教我們的是如何照料好自己的靈魂,在蘇格拉底看來,人生哲學不是天天坐在扶手上苦思冥想,而是要像健身一樣每天鍛煉。

隔壁老王的人生公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

蘇格拉底的人生公式: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

在蘇格拉底看來只有踏踏實實地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我們才能有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才能更積極地工作,獲得巨大的成功。

ABC 情感模型

奧勒留講過一句名言,他說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而是被他們關於事物的意見困擾

這個說法啟發了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艾利斯被稱為認識行為療法的創始人之一,他提出了ABC情感模型。那麼什麼是ABC情感模型?

A是什麼?A是我們經歷的事情,B是什麼?B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理解,是我們的觀念,C是什麼?C是我們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理解,產生的情緒反應

A:事實——> B:觀念——>C:情緒

你是不是認為C直接從A來的,也就是說,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情緒是直接由經歷過的事情引發的?

不是的,C是從 B那裡出來的。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很難影響A,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可以改變 B的,而B能夠直接影響到C。對我們生活質量的直接影響最大的是C。通過改變B,我們就能改善自己的人生。但是我們如何改變B呢?那就需要我們經常省察自己的人生了。

我們不需要把人生哲學搞得神秘莫測,就定一個小目標,這個小目標就是,我要像每天鍛煉身體一樣,時刻記住省察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悟空要上天吖 的精彩文章:

TAG:悟空要上天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