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之論》-道家養生之道

《養生之論》-道家養生之道

道家養生思想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自道教誕生以來,道家便不斷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以「道法自然」,「清靜無為」,「以柔為貴、弱者變強」,「重人貴生」為養生理念。在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的不斷影響下,道教養生思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道家的養生思想對生命寄予無限的關懷,尊重生命,發展出光耀古今的養生思想,同時指出,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體現生命的優美,充分發揮生命的能量。最後形成了現今的道教養生思想。其實,從最早的醫學觀念到今天所稱的中醫理論,都是脫胎於「道」文化思想對生命的認識。

由於道家重視今生成就,以生身為道場,所以每一個真正的修道人都會煉養自己的身體,很多道士都是當代的名醫,例如扁鵲、華佗、葛洪、孫思邈等,有了「十道九醫」、「醫道同源」的古諺。

道家養生思想,雖經歷代繼承者所發揮、補充,但其中的「貴生」、「貴柔」、「順應自然」、「清靜無為」、「返樸歸真」、「神形兼養」等養生之思想精髓,仍占其當今傳統養生思想的主導地位。

一、道家(教)養生思想起源與形成

(一)道家(教)養生思想的起源

道教是世界各大宗教中,唯一倡導尊重人生,追求人類健康長壽,希冀得道成仙的宗教,故它樂生、重生和貴生。並在長期實踐中,創立了系統的養生理論,尋求到科學的養生方法,撰寫了大量養生著作,形成體系龐大、包羅萬象的道教養生學。道教養生學,堪稱中國傳統養生學集大成者。

道教養生學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淵源於中國最古老的原始巫教,是先秦神仙家思想、老莊道家煉養學說及秦漢方仙道、黃老道發展的必然結果。

道教養生學的源頭是從帶有傳奇色彩的伏羲氏開始的。伏羲當年仰觀、俯察創立八卦,代表著八個方向,形成了一個圖式,奠定了符號學的基礎。

《易·繫辭下》上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可見太極八卦是我們先祖從觀察天地萬物而得來的。

伏羲之後,黃帝將醫學、哲學、卜辭等引入其中,遂使道家成形,亦開創了道教養生文化的先河。如今我們都自稱是炎黃子孫,卻不知道教之祖非老子一人,黃帝才是道教真正的創始人,所以道教的學問也被稱之為「黃老之術」。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都可以在道家(教)里找到根源。魯迅曾說過,「中國根底全在道教」

(二)道家(教)養生思想的形成

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學說,是以老、庄為代表的。他們的學術思想是道家(教)養生學的理論基礎。道家(教)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循環的規律。自然界萬物都處於經常的運動變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則。《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關於「道」的具體闡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動符合自然規律,即「是謂深根,固抵,長生久視之諾」,才能夠使人長壽。這是道家養生思想的根本觀點。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貴柔」及動形達郁的主張,形成了道家養生理論,對以後道家養生學的發展,起到很大影響和作用。

西漢初期,道教重視清靜無為的黃老哲學,並且將陰陽、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充分地吸收進來。如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論六一要旨」云:「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可以看出,這是承襲了先秦道家貴生、養神的思想。

漢武帝既崇尚儒術,又祟信神仙,於是方士們逐漸將黃老之學與神仙術結合,形成為具有宗教色彩的黃老道。宣稱「養神保真」之法,可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事實上歷代道家養生名家幾乎都是以其養生術而傳世的。

此時道教所行養生之術很多,如外丹、內丹、服氣、吐納、服餌、辟穀、存思、導引、行蹻、動功等等,這是將古代所流行的養生之術,皆吸取進來,加以發揮,形成完整的養生學系統。

到了西晉至唐末時期,道教養生學進入成熟期,形成顧四時、調情志、節飲食、宜小勞、慎房事、行氣吐納等幾個方面的養生理論和實踐,內丹與外丹混合修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人養身堂 的精彩文章:

《養生之論》-佛家養生之道

TAG:人人養身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