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進沙退!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十多年持續凈減少

綠進沙退!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十多年持續凈減少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連續十多年持續凈減少,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範。」 6月14日,在陝西省榆林市召開的第24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紀念大會上,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表示。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本次紀念大會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主題是「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宣傳治沙與治窮的經驗,講好中國故事,凝聚社會共識,共建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出席大會並講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馬中平、陝西省省長劉國中參加會議並講話。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莫妮卡·巴布為大會發來賀信。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風沙危害嚴重的國家。全國有荒漠化土地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2%;沙化土地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9%。經過不懈努力,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三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荒漠化擴展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陝西是阻止西北風沙東越南進的重要防線,沙化土地面積主要集中在榆林地區。陝西沙區近20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30多萬公頃,初步建立了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風固沙林帶;沙漠腹地建起萬畝以上片林165塊,極大改善了生態環境。據監測,陝西沙化土地面積由上個世紀末的年均擴展0.02萬公頃,轉變為現在年均縮減2萬公頃。陝西沙區初步形成了沙漠治理產業化、產業發展促治沙的發展體系;90%的養殖戶實行「林牧一體化」;通過舉辦觀花、摘果、沙雕等生態文化節活動,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張建龍強調,要清醒看到,荒漠化是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全國仍有4億多人口受到風沙危害。土地荒漠化與貧困相伴相生、互為因果。我國近35%的貧困縣、近3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區。改善沙區生態,消除沙區貧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要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利用的方針,從保護沙區植被、堅持科學治沙、發展特色沙產業、持續改革創新、加強宣傳引導、深化國際合作六個方面強化措施,全面推進荒漠化防治工作,推動沙區增綠與增收協調發展,治沙與治窮良性互動。

莫妮卡·巴布在賀信中表示,在中國的支持下,一大批綠色基礎設施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拔地而起,這凝聚了中國可持續土地管理的豐富經驗,通過南南合作,中國在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方面發揮了示範和表率作用,為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的實現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主席國,希望中國在推動荒漠化公約履約事業上繼續發揮引領作用,讓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智慧和方案惠及全球。

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共同推進荒漠化防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來自中宣部、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荒漠化、石漠化重點省區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全國治沙英雄代表等100餘人參加大會。

新聞鏈接

什麼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

防治荒漠化的目的是什麼?

「防治荒漠化」包括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為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土地綜合開發的部分活動,目的是:(一)防止和/或減少土地退化;(二)恢復部分退化的土地;(三)墾複已荒漠化的土地。

本期編輯:趙志坤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土資源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國土資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