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人稱自己是中國人,漢語漢字是他們的官方語言
佤邦,是緬甸的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其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的一個自治區,曾經是緬甸共產黨的根據地。佤邦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明朝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艮府,均為傣族世襲土官封地。清中期的時候,阿佤山部分地區脫離原傣族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
佤邦的官方語言為漢語官方文字是中文,佤邦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佤邦的總人口約55.8萬人,主體民族是佤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
佤邦這一稱呼從何時開始已無從考證,但有資料證明,自英國殖民時期開始就有人稱茫弄以北、緬甸一側靠近阿佤山區的地方為「佤邦」,1941年,英國借中國抗戰處境艱難,為急於修建滇緬鐵路,以關閉公路為威脅施壓手段,於1941年6月18日通過政府換文形式,迫使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阿佤山地區劃定對其有利的邊界線, 將部分班老、班洪地區劃給緬甸, 史稱1941年線。
行走在佤邦的街道上,常常讓人感到有種時光錯亂的感覺,明知道他們與我們不同,可就是感覺他們好像是我們的同胞似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廣告門牌,以及行人交談的話語,無不讓人感覺身處一個內地小城裡。佤邦是多種民族雜居的地區,這裡居住著佤、拉祜、撣、克欽、漢、愛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龍、阿克、緬、克倫、老棉等十六種民族。其中,佤族佔70%左右,其次是拉祜族和撣族。
佤邦當地是以佤族華人為主,多種華人少數民族混居的地區。很多人在中國有親戚。比如佤邦和接壤的中國滄源都屬於佤族聚居區。所以文化上,佤邦和中國是天然親近的。在90年代,軍閥坤沙被擊敗後,佤邦收編了一部分土地和部隊,即所謂南佤。該部隊和國民黨殘部關聯很大,這又加強了佤邦在文化上的中國色彩。
佤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屬於中國,是阿佤山區的一部分。後來英國殖民者划了一條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把佤邦,果敢等地划了出去。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和緬甸認同了該線的南段。在法理上,這才變成了緬甸領土。
政治上和經濟上佤邦的政府也是很傾向於我國的,過去緬北有緬共游擊隊,游擊隊里有大量文革時期中國知青和老同志加入。後來在80年代末期緬共解散,其中一部分戰鬥力較強的親中國佤族部隊組建了佤邦自治政府這個國中國。佤邦和緬甸政府時戰時和,想要生存必需依賴中國,於是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依賴度很高。同樣,中國也需要佤邦的資源和地緣優勢,在那裡中國人也經常見。
TAG:無探險不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