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仗怎麼打呢?我們先看看商朝人打仗用什麼兵器。
原標題:商朝的仗怎麼打呢?我們先看看商朝人打仗用什麼兵器。
商朝考古系列來到第三課。前兩課很受歡迎,也有一些爭議。鏈接如下,供朋友們複習,點擊即可跳轉閱讀:
戰爭是伴隨人類歷史的永恆話題。今天這節課聚焦的就是這個話題,看看商朝的仗是怎麼打的。
作者:唐際根,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原殷墟考古隊隊長
來源:公眾號「一席」(ID:yixiclub)
不喜歡看長文的朋友,可直接看視頻。
以下是文字版。
第三課 商朝的戰爭
我們研究的結果,商王朝是分不同時期。早年剛剛創國之初,它不可能有很大的力量,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力量壯大了,它就要朝外擴張,比方說從中原出發往南擴張,或者從中原出發往四周擴張。
所以你看這張圖,為什麼分早中晚?早期它比較小,到中期的時候跨過了長江,就是藍色覆蓋的那個地方,很大的一片。這個過程它要不要打仗?它一定要打仗,它有征伐。
綠色區域說明商朝晚期的時候它收縮了,它是不是在擴張之後控制了一大片地區,接下來由於控制地方的人起來了,它又收縮了?這個從小到大再到收縮的過程,很可能就是一個戰爭過程的反映。
這片甲骨裡面記錄的就是一場戰爭,字很多,把它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五月的某一天,西邊有不幸的消息傳來,有個人跑過來說,工方來了,出兵了,佔了我的田地,掠走了幾十個人。
過了一段時間,到了辛卯這一天,又有人報告說又有不幸的事發生了,因為什麼,土方一看工方打我來了,土方也出兵了,他也衝過來抓了我十幾個人。
我們都聽說過婦好,婦好被稱為女將,實際婦好的一生就參與了戰爭。
這片卜辭記錄了婦好當年徵兵打仗的這麼一個事例。
▲ 婦好率領一萬三千軍隊伐羌方的卜甲:辛巳卜,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呼伐(羌)
這片卜辭在英國愛丁堡,曾經在台灣展覽過,我看到過這片卜辭的原件,上面確實寫著婦好徵兵,字口什麼的都沒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一片甲骨,我沒見過實物。這片記錄了另一個事情。
▲ 婦好、商王、將領沚戛征戰巴方的卜甲:辛未卜,爭貞:婦好其比沚戛伐巴方,王自東深伐,戎陷於婦好位。
就是婦好跟他丈夫——商朝的國王武丁,兩個人相互配合,打了一場戰爭。婦好在某個地方設一個埋伏,武丁國王就帶著兵深入敵陣,跟別人打仗,然後把他們引到婦好這個地方來,婦好跟丈夫一起配合,應該是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那麼商朝的仗怎麼打呢?我們先看看商朝人打仗有什麼兵器。
商朝的兵器,首先我們看這個符號:一個人,右手拿的是什麼?一把戈,左手拿的是一個盾牌。這是我們圖像上看到的。
我們看看實物。我們曾經挖過一座墓葬,打開以後,墓藏里擺滿了青銅器,一部分是炊器,一部分是酒器。但是你要仔細看,上方那一片出土的都是銅矛、銅戈,都是兵器。
除此之外,還發現過這樣的兵器。
這叫鉞,鉞幹什麼用的?你看這個圖像就看得出來,砍頭用的。尤其是最右邊這個,一個人拖著一個死屍,然後這隻手拿著一把鉞。他幹嗎去?根據我們現在的理解,他應該是去砍頭去。
實際上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在鐵器發明之前,砍頭是不太容易的。我們現在的刀可以很快,就像電影里拍的似的,削鐵如泥,腦袋過來一下就削掉了,那個時候不太容易。
在沒有鐵器的年代,砍頭是要先把人打昏,然後拖到一個地方,把頭給它擺好了,拿著鉞掄圓了,「咔嚓」給它砍下來。這個不是我說的,這是我一個朋友研究出來的,當然他沒做實驗了。
但是他有考古證據,因為商朝出土的人頭骨有好多是王陵區出的。王陵區出的人頭骨我曾經看過,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那個人頭骨我一個個拿出來看,有一些直接就是脖子這兒齊刷刷地砍斷。鉞快的時候,掄圓了一鉞下去,可以把牙齒都給劈掉。
但是前提是要把人打昏,所以右邊這個圖像是拖了一個屍體去砍頭去了。
這種兵器當然出土的不止一件。
這種兵器在戰爭裡頭是什麼呢?當然是行刑,這是一方面。有誰能行刑呢?有權力的人才能行刑,所以他是軍隊裡頭權威的象徵,可能也是社會上或者是政治權威的某一種象徵。
除了鉞之外,商朝人打仗用什麼兵器呢?
其實是分防護兵器和進攻兵器兩種,攻擊性的兵器主要是銅戈,還有銅矛,左邊是戈,右邊是矛。
還有銅箭頭。
防護兵器一個是這個圖像上那個人拿的盾牌,安陽殷墟挖過盾牌,只不過它朽爛了,我們看到過痕迹。還有頭盔,保護頭的。
除了這些兵器之外,還有一種打仗的東西,它不是兵器,但是可能比兵器還重要,是什麼呢?馬車。
你看下邊是輛馬車,馬車後邊有一個車斗,其實我們叫車輿。車輿裡頭有個器物。它是一個帶三個彎的器物,我們把它叫弓形器,弓形器是趕馬車用的。
看下面這個圖,這個地方,人的腰部是一個弓形器,但是你看這個地方是什麼?箭頭,也就是說,弓形器中間會有一個箭頭突出,因為箭頭是兵器,反過來證明馬車可能用於打仗。
▲ 侯家在西北岡M2124隨葬弓形器位置圖
這個仗怎麼打呢?應該是有人搭上弓箭,在戰車上站著,然後掛韁鉤把兩根韁繩掛住了,這樣我可以把兩個手騰出來,必要的時候搭上弓箭,可以進攻。
這個裡頭有一個點,我覺得好多朋友可能會誤解,一定會認為在所有兵器裡頭最重要的是弓箭。實際上弓箭在(商朝)戰爭裡頭它的作用是比不上戈、矛這些東西的。為什麼呢?
我們看電影《英雄》,電影裡頭萬箭齊發,特別厲害,這個是不真實的。弓箭只有在弩機發明以後才很厲害,因為弩的距離射得很長,但是靠人力射弓箭射不遠。
但是弓箭有它的重要性,在打仗的時候,它可以用戰法。比方說我把一些人拉好弓藏在後面,前面站一排戈兵,或者站一排矛兵,敵人進攻的時候,他眼看著是一排戈兵矛兵衝過來了。這個時候這幫戈兵矛兵退一步,退到弓箭手後面去,弓箭手再把箭射出來,這時候就比較厲害了。
但是總的說,那個時候的戰爭是有矛、戈、弓箭這樣的進攻兵器,也有其他的防護兵器,但是戰爭裡頭起主要作用的應該還是戈兵和矛兵。
我們考古發現的戈,有的就連裡頭那個把還在,碳化了還埋著。
一般的戈兵的戈把是多長呢?我們想像中國古代打仗可能戈兵是整整齊齊的,清一色一樣長的戈,不是的。戈把的把長短是跟人的身高相關的。我們考古發現,戈通常是在人的耳朵這個位置。
這些銅矛十個十個一捆,就能證明那個時候的士兵是十個十個一組,而它的軍隊也分不同的集團,比如甲骨文上說「王座三師左中右」,左軍、中軍、右軍,組織得很好。
▲ 甲骨文「兵」字
打仗的都是什麼人呢?我舉兩個例子,像我們今天,你去談三千年前士兵的模樣或者士兵的狀態,你肯定很難談,但是恰巧在特殊的情況下我們能找到這樣的例子。
我現在講3000年前一個軍官和一個士兵,我接觸過的——我是真接觸過的,當然我接觸的是他的骨頭。
兩個士兵,一個是我自己挖的。安陽市西北郊的殷墟,大家都知道是商朝的都城,在殷墟的西部,90年代後期要修一條路,這條路有30米寬1000多米長,沿著這條路我們做了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商代墓葬,這是商朝人自己的墓葬,不是俘虜的。
有一座墓的墓主人頭部明顯有一個青銅器扎進去了,然後我仔細一看,這個人不但頭部扎進一個青銅器,後腦勺被明顯砍了一刀,眉弓這個地方被砍了一刀,顱骨的左側也被砍了一刀,現在還看得到這個位置它的痕迹,傷痕纍纍。實際上他的軀幹、胳膊上還被砍了一刀。
經過鑒定,這個人是男性,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這是很高的了,年齡大概25歲到30歲之間,這明顯是個士兵,戰爭傷成這樣。
大家注意他頭上那個東西,那個東西不是箭頭,是戈。他應該是打仗的時候,敵人拿戈擊殺他,結果他一使勁,這個戈頭給斷了,所以我們現在看的是戈頭斷到頭部了。
但是有證據表明他在戰爭中並沒有死掉,而是從戰場回到了安陽,最後埋到了自己的家族墓地。因為人頭上的這個部分的刀痕明顯還有癒合的痕迹,也就是說他回來以後還活了一段時間,然後死掉的。他正好又埋在自己的家族墓地,是在安陽挖出來的,這充分地說明他在戰爭中沒死。
所以大家想像一下,在冷兵器時代戰爭是多殘忍,那都是一刀刀砍下來的,然後他忍著疼痛,回到家鄉。
實際上我還接觸過一個商朝的軍官。在安陽的西部,1984年挖了一座墓葬,這個墓葬不是我挖的,但是挖出來以後,文物收集起來,放到了考古隊的倉庫。我見到了這些文物以後,我才發現這個墓主人是一個商朝的軍官。
怎麼知道他是軍官呢?這就是這座墓葬的平面圖,中間躺著的那位就是墓主人。在左邊有一個人跟他並排躺著,但是躺的位置比他高一點,我們叫二層台上,那是他的殉葬人。
▲ M1713
那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墓主人是有地位的,有人陪葬。他腳底下也躺著一位,也是陪葬的,這裡頭一共有3個人陪葬。裡頭出土了很多青銅器,說明他是個當官的,有地位的。
特別是裡頭出了一組青銅兵器,兵器裡頭包括兩件鉞。鉞是幹嗎的?那是指揮用的,他有身份,所以他是一個軍官。
他到底能帶多少兵呢?裡面出土了戈和矛,這是那個時候最重要的兵器了。出了30把戈、30把矛、2把鉞,那說明這個軍官最少是30個戈兵、30個矛兵,所以他是個軍官。
這個人有意思得很,他曾經在商王朝扮演過一個重要角色。從文物裡頭透露出來的信息看,最早的時候,他還不是個軍官的時候,他是幹嗎的?他曾經是商代國王的寢官,寢官就是幫國王收拾寢室的。
那麼怎麼知道他是寢官呢?因為裡頭出土了兩件青銅器,一個簋,一個爵。但是你會隱隱約約感覺到它倆哪個地方有點相似。
就是它器物的腹部都有一條花紋帶,簋和爵的銘文居然如出一轍,都寫的是「辛卯,王賜寢魚貝,用作父丁彝」。什麼意思?辛卯這一天,王賞賜給寢魚貝給父丁做了個銅器。所以這兩個是同時間做的。
但是注意,這個時候它是「寢魚」,同樣在他的墓葬裡頭出了另外一件銅器,居然寫的是「亞魚」,這件銅器做的時間比剛才兩件要晚。
怎麼知道晚呢?你回憶一下,剛才兩件寫的是「辛卯王賜」,這個寫的是「壬申王賜亞魚貝」。因為商朝的時候靠天干地支來說時間的,辛卯在早,辛卯這天賞賜的海貝給寢魚,而壬申這一天賞賜的東西是給亞魚,那說明這個人陞官了,他從「寢魚」變成了「亞魚」。
商朝人打仗是從建國開始,一直到國家滅亡,它是伴隨著戰爭走過來的,500多年。這個國家到最後亡國,也是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也記錄下來了。
這件東西是出土在陝西臨潼的一件簋(guǐ),叫利簋,就是一位叫「利」的人做了這件器物。簋本來是一個禮器,原始的功能是裝吃的。因為鬼也要吃吃喝喝,要用來裝吃的獻給鬼神。這件禮器的不同凡響之處是因為它有一篇銘文,而這篇銘文清晰地記錄了武王征商,把商朝剿滅的歷史事實。
▲ 銘文內容: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
從上往下,從右往左念,就是武王征伐商王朝,這個時間是在甲子的早晨,很快聽到了消息,前方得勝,商朝被擊敗了。王在闌師給右史利賞賜金,就是青銅器,右史利就用這個金做了一件器物祭祀祖先。
這件器物在年代上我們把它確定為剛剛打下商王朝的時候,所以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整個西周王朝最早的一件青銅器。
未完待續。想看更多中國歷史,點擊公眾號底部「看往期」菜單,或者在公眾號回復「中國」。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