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不只展示「全球形象」,還為世界貢獻「上合智慧」
上合模式樹立了
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和文明背景的國家
超越差異、全面合作的典範
上合組織顯現全球影響力
本刊記者/蔡如鵬
上海合作組織第十八次峰會6月10日在青島落下帷幕。峰會期間,各成員國達成廣泛共識,一致認為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夥伴關係,才能實現持久穩定和發展。
有分析認為,在當前國際社會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湧之際,上合組織為地區和平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開創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顯現出了全球影響力。
在此次峰會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回顧了上合組織17年來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全面規划了組織未來的路徑和方向,簽署、批准或發表了17份文件,見證簽署了6份合作文件,是歷屆上合峰會成果最多的一次。
展示「全球形象」
此次青島峰會是上合組織接納印度和巴基斯坦為成員後的首次峰會。輿論認為,隨著印巴兩國的加入,上合組織已經具有了「全球形象」。
擴容後,上合組織現有八個正式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印度;另外有四個觀察員國蒙古、伊朗、阿富汗、白俄羅斯。
此前,不少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認為,上合組織的成員國除了中國外,其他都來自獨聯體國家,主要位於中亞地區,影響力有限。但隨著南亞印度、巴基斯坦的加入,上合組織的國際性得到了明顯加強。
上合組織前秘書長拉希德·阿利莫夫在峰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合組織是一個新型的組織,它已經成為成員國協調國家利益與共同的地區利益的重要平台。而隨著兩大亞洲大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已經成為了世界上跨區域的大型組織。
「上合組織已經具有了『全球形象』,將會對世界的命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他說。
阿利莫夫認為,「青島峰會是一場非常重要的國際活動,不僅是對上合組織所涵蓋的,從北極地帶到印度洋、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地區的這一廣大區域來說,對整個世界來說也是這樣。因為區域安全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亦決定了世界的和平。」
如今,上合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面積覆蓋了亞歐大陸的近三分之二,人口總量約佔全球的40%,貿易總額也達到了世界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同時,上合組織涵蓋的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目前已知全球總儲量的近18%和50%。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李自國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則表示,更重要的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中有世界上兩個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和印度。
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3%,歐盟經濟增長率為2.5%(包括德、法、英、意四個G7成員國),日本經濟去年僅增長1.6%,預計今年增長速度會更低。相比之下,印度和中國的經濟增速顯然高出許多,分別為7.7%和6.8%。
作為全球增長的經濟引擎,中國和印度所在的亞太地區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有預測認為,未來10年,預計僅中國就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總量的30%左右,印度則將再貢獻1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亞太地區佔全球GDP總量預計將上升至39%,而北美地區的份額則降至25%。
李自國認為,上合組織成立近20年來,展現了自身的堅固根基,凸顯了現實意義。如今組織擴員,印度與巴基斯坦加入,正是對此的力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介紹上合青島峰會的成果時特別提到,成員國元首充分肯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以來上合所取得的新發展。他說,上合組織已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區域組織。
安全合作仍是首要議題
上合組織成立的初衷是共同維護本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從此次峰會發表的《青島宣言》以及簽署的多份文件看,安全合作仍是上合組織關注的首要議題。
據悉,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執法安全領域已建立起安全會議秘書會議、公安內務部長會議、地區反恐怖機構理事會等一系列會晤機制,分別協調解決不同領域的執法安全問題。同時,在打擊「三股勢力」、禁毒、邊防等執法安全領域簽署一系列法律文件,詳細規定了執法安全合作的任務、措施、原則、程序和實施規則。
在峰會召開前,中國公安部國際合作局局長廖進榮6月8日專門就執法安全合作舉行了首場發布會。他表示,聯合反恐行動是地區合作最重要的內容,恐怖主義威脅是本地區面臨的最突出的安全挑戰。
他還透露,自2001年成立以來,上合組織已破獲數百起恐怖案件,抓捕了極端分子並繳獲大量武器和爆炸物。
「通過多年的努力,上合組織的安全合作取得了很重要的成果。在國際安全局勢紛繁複雜的情況下,保證了本地區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廖進榮說。
他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國執法安全部門,繼續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行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等安全治理模式,推動上合組織安全合作邁上新台階。」
這次青島峰會在安全領域批准了打擊「三股勢力」未來3年合作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涉及反恐、禁毒、邊防等多個領域。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馬加力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些文件聚焦影響地區安全的主要威脅,符合各方的共同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於今年5月發布了「上海合作組織十七年進展評估」,認為在鄰國最多、邊境最長、居民最稀、駐軍最少、「三股勢力」一度猖獗的中國西北邊境能維持穩定與安全,上合組織居功至偉。
這份評估報告說,自1990年至2001年,「東突」勢力在中國新疆製造了200餘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各民族群眾、基層幹部、宗教人士等162人喪生,440多人受傷。2001年上合組織成立後,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成立了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舉行了「和平使命」「天山反恐」等系列聯合軍演十餘次,最終使「東突」勢力的組織化水平明顯被削弱、「東突」勢力與國外恐怖勢力的直接聯繫減弱。
報告指出,上合組織讓中國西北變得更安全、更穩定,是全中國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基石,也是百姓生活祥和安康的外部屏障。
馬加力認為,經過17年的發展,上合組織已探索出新的集體安全合作模式。這個模式包括建立健全法律體系、成立地區反恐機構、舉行反恐聯合軍事演習等,確保地區的穩定。
他相信,此次青島峰會的成功舉辦,將推動上合組織各國在反恐、保障地區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如果說安全合作已經成功促進了上合組織的崛起,那麼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經濟合作正在成為制定新路線的基礎。
據統計,近年來,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貿易投資發展迅速,區域經貿活動速度快。2001年,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總額僅171.4億美元,2017年達到了2176億美元,相當於2001年的12.7倍。
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經貿已成為各成員國、觀察國合作的重要內容。在赴華出席上合會議前夕,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加尼在喀布爾表示,他對於青島之行充滿期待,願同與會各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深入討論。其中,如何進一步提升區域經貿合作水平將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阿富汗可以為促進區域合作提供平台。」加尼表示,阿富汗在歷史上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阿富汗在未來要充分利用上合組織創造的機遇,努力發展為地區互聯互通的中心,成為連接東亞、中亞、西亞和南亞的橋樑。
尤其是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間的經貿往來顯著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發布的「上海合作組織十七年進展評估」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多年互動積累的互信,中國與其他成員國可就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協商,並擬定和啟動具體的雙邊合作項目。
這一評估報告指出,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更多依靠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雙邊合作,避免了相互競爭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據悉,中國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計劃、與哈薩克部署的「光明之路」計劃、與烏茲別克提出的「2017-2021年新發展戰略」、與吉爾吉斯斯坦的「2013-2017年穩定發展戰略」、與塔吉克的「203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與蒙古國提出「草原之路」計劃、與印度實施的「季風計劃」,都實現了相當大程度上的對接與合作,削減了雙邊合作中額外的交易成本,可使各方在推進戰略對接的過程中實現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青島峰會就經濟合作通過了多份務實合作文件,涉及貿易便利化、糧食安全、海關協作等眾多領域。尤其是發表關於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呼籲維護以世貿組織規則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出了堅持多邊主義、反對保護主義的一致聲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副所長李自國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青島峰會通過的這些文件和聲明,可以說分量重、覆蓋廣,有助於各國間的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為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經濟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除了安全、經濟之外,此次青島峰會還在人文合作、對外交往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分析認為,上合組織已從最初安全合作一個輪子發展,到如今安全、經濟、人文、對外交往等多個輪子一起運轉的合作新局面。
為世界貢獻「上合智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上表示,上合組織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根本原因在於它創造性地提出並始終踐行「上海精神」,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
他說,「這超越了文明衝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掀開了國際關係史嶄新的一頁,得到國際社會日益廣泛的認同。」
事實上,上合組織內部成員國之間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經濟發展和文化傳統都存在巨大差異,但通過有效協調彼此對外政策,實現了成員國在上合這樣一個多元複雜地區的共存共榮。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上合組織是在冷戰結束、美國西方繼續奉行冷戰思維的背景下建立的,正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源於應對面臨的共同威脅和維護和平發展國際環境的現實需要,上合組織提出並踐行了完全不同於以往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的新的理念,這就是「上海精神」。
「事實證明,『上海精神』是一個解決地區難題的有效良方,是上合組織貢獻給世界的『上合智慧』。」鄧浩說。
上合組合倡導結伴不結盟原則,通過加強成員國之間的互信互動與合作交流,推動構建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
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形成了以相互信任、裁軍與新安全觀為內涵的新型睦鄰安全模式,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模式,以大小國家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文化互補、經貿發展為特徵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在國際關係中具有典範性意義。
外交學院院長助理、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理事高飛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這種新型國際關係模式,開創了區域合作新模式,為地區和平與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他認為,這種模式樹立了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和文明背景的國家超越差異、全面合作的典範。
在此次青島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上合組織成立17年來的發展歷程和有益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提出了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和全球治理觀等一系列重要提法和論述。
分析認為,這五大觀念概括總結了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的基本理念,為「上海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賦予了上合組織新的歷史使命。
同時,習近平在講話里還指出,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不斷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倡議在青島宣言中得到了確認,成為上合組織八國最重要的政治共識和未來發展的奮鬥目標。
鄧浩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和構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為目標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兩大支柱,也是中國為上合組織未來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他認為,「兩個構建」實質上與「上海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在當代國際新形勢下對「上海精神」的進一步完善和升華,為上合組織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戰略機遇,從而確保擴員後的上合組織行穩致遠。
本刊記者/蔡如鵬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