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藝術特性
書法藝術形象是「形」、「勢」、「義」統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漢字形體為基礎的抽象形象。漢字形體具有豐富多樣的造型審美條件,書法文字形象是具象與抽象的統一體。其「勢」決定了書法形象的時序性的定向連續空間。書法的空間形式具有時間性、運動性。書法造型結果凝結著一次性的不可重改的過程性特徵。其「義」使書法形象成為形、義兼備的綜合審美形態,字義因素對書法造型形式和審美情感內容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用,書意與文意的和諧統一是書法美的理想狀態。
(一)以漢字形體為基礎的抽象形象
書法形象以漢字為造型基礎。漢字形體具有豐富多樣的造型性 , 為書法美的創造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書法藝術造型既有偏於具象的結構形式規範 , 又以不摹擬客觀具體物象的抽象性為根本特徵 , 是一種不脫離漢字結構的抽象造型形象。
1、漢字形體豐富多樣的造型性
漢字是方塊表意文字 , 其獨立方塊造型具有審美空間的完滿整一和均衡勻稱性。漢字不論是獨體字 , 還是合體字 , 都是一個個獨立自足、互不連續的方塊形體。獨立的空間給人以完滿整一的視覺審美感受 , 具有造型美的重要條件。漢字形體的獨立整一 , 產生了均衡勻稱的基本審美效果。組字成篇 , 形成和諧均勻的整體美。
漢字筆畫多樣 , 交錯穿插。漢字筆畫的多樣使單一筆畫因素具有了豐富的形態美 , 而筆畫的交錯穿插又產生了筆畫結合的交錯 之美。筆畫的交錯穿插成為書法造型美的重要審美法則。歐陽詢《三十六法》列「 穿插」一則,把漢字結構的交錯穿插提升到造型美化的高度進行探討。
漢字字素數量眾多 , 字素拼合方式豐富。據統計 , 在已經考釋的一千多個甲骨文字中 , 字素的總數為 348 個 , 秦漢時代字素 403 個 , 近現代漢字字素為 323 個 , 其總數總在三、四百個之間。眾多的字素基礎使其組合形成的文字形象姿態豐富。從字素拼合方式看 ,漢字有左右、上下、左中右、 上中下、半包圍、全包圍及多重組合等形式。這些組合形式構成了諸如「 頂戴」 、「向背」 、「相讓」 、「朝揖」 、「附麗」 、「包裹」 等錯綜複雜的美的形態 , 顯現了生動微妙的審美特色。字素、偏旁本身就已構成了獨立的形體美 , 而不同的組合方式又構成了多姿多態的合體美。合體之美比單體之美形態更豐富 , 數量更眾多。
漢字繁簡的差異也使漢字造型具有豐富變化的審美特色。拼音文字在整體上給人的感覺是繁簡程度基本一致 , 相對單調。而漢字的繁簡差異大 , 對比懸殊。這就為書法造型的疏密、黑白、大小變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書寫中 , 「 各盡字之真態」, 便可產生大小錯落、形態多樣之美。
漢字還具有異體的普遍性和書寫時的結構可變性。古今漢字約有近萬個字曾有過或至今尚存異體。據統計 , 這些異體字的數量可達五萬之多。雖然從實用的角度出發 , 應盡量使其統一 , 以便通行。但在書法美化書寫中 ( 尤其是以審美為根本目的的書法作品中 ), 卻恰恰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條件 , 來創造出富有變化的文字造型美。 從結構可變性看, 漢字書寫的左右、上下移位增減筆畫等可行性規則 , 更為書家擴展了自由創造的天地。
漢字字體的多樣更使漢字造型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姿態 , 表現出不同的審美意味。漢字的 篆、隸、草、行、楷五體書卻使一字具有了多種寫法。即便是篆書 , 又有甲骨、金文、小篆等不同樣式 , 草書又有章草、今草之別等等。字體的豐富為書家的美化書寫提供了廣泛的選擇領域 , 為書法造型又創造了多樣的結構形式。
2、漢字造型的具象與抽象
書法以漢字形體為審美意味表現的媒介、載體,它不直接摹擬客觀物象,不再現、反映具體的自然、生活場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點。對古代書論中有關「狀物」、「象形」的觀點要有正確的理解。所謂「各象其形」、「須入其形」、「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蔡邕《筆論》)的文字形象,是「無形之象」,是一種具有微妙暗示意義的形式符號。它可以使人聯想到「高峰墜石」、「千里陣雲」,但要說其筆畫、結構就是巨石、雲朵的形象摹擬,那就大錯特錯了。文字本是遠離實物的符號,初始的象形文字已與現實事物有了相當大的距離,到了楷書、草書等就更難看出文字與實物外形上的直接聯繫。說橫如「千里陣雲」,是指一橫畫的筆意有千里陣雲般開闊舒展之感。這種摹狀更是一種氣勢、韻律、情態的暗示,是一種筆墨意味的探求,是在相似聯想基礎上的意味寄寓。 「生動」的審美意味使書法形象與具體的生命物象建立了暗示、聯想的審美關係。對具有強盛生命力的審美物象的聯想式意味摹狀,使書法獲得了概括而豐富的審美內涵。人們對那種片面向具象繪畫看齊、力求形似的作法是極力反對的。「 龍蛇雲露之流 , 龜鶴花英之類 , 乍圖真於率爾 , 或寫瑞於當年 , 巧涉丹青 , 工虧翰墨。」 ( 孫過庭《書譜》 ) 。這些作法忽視了書法在用筆、 結體、布局等方面的抽象造型性 , 破壞了文字形式與生命意味的審美聯繫。
書法不同於具象繪畫,不摹擬、再現客觀物象,它又不同於純抽象繪畫,不能脫離文字結構形式。漢字形體是書法不能捨棄的基本因素。一些書法創新論者認為,現代書法如果擺脫漢字結構形式,純粹以線條為媒介,便可以更自由地進行審美創造、抒發情感。人們最願把書法與音樂相比擬,認為書法的筆畫形式如同音樂的樂符,筆畫的曲直剛柔如同旋律、節奏的起伏變化。我們認為,書法特有的表現媒介不單純是筆畫、線條,而主要是由筆畫組成的文字結構形式。字形是書法構成中不能最終捨棄的因素。筆畫不能脫離字形而孤立存在。與其說書法與音樂最相似,不如說它與表現性舞蹈更接近。書法之文字形式如同舞蹈之人體媒介。二者都有其訴諸視覺的外在造型形式。舞蹈以四肢、軀幹的不同姿態、富有節奏性的運動,構成人體情感表現符號。書法則以曲直結合、短長變化、骨肉相稱的筆畫構成一個個富有生命活力的文字審美形象。文字形象是書法用來表現審美意味的感性形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字形式也有其「具象」特徵。由筆畫構成字形可以說是一種特定的具象造型過程。文字有自己的形象性,它以一種視覺結構形態存在並被認同。書法造型的「象形」(象文字之形)與否,依據於某種既定認同圖式。寫的是不是字,不在於筆畫線條樣式,而在於筆畫線條的組合方式。文字不像山水草木和樓堂衣冠等那樣有可以觸摸的特定物質實體,它是一種人造符號形式,呈現為一種結構狀態。這種結構狀態是可以憑視覺直觀把握、憑既定圖式加以認同的。此結構不是隱於事物內部,而是以較純粹的筆畫線條關係呈現於外的。
書法形象是以字形為基礎的具象與抽象的統一。其「具象」特徵使書法形象具有了完整性、可識性。書法筆畫的「皆拱中心」是以字形結構為依據的,書法形象的空間方位與時間結構是以字形為基礎的。文字形象使審美理解有了較明確的定向,避免了純抽象繪畫般的模糊難辨。其「抽象」特徵又決定了書法的非摹擬性、非象形性。作為結構形態存在,字形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摹擬。作為審美表現媒介,它更不能用來摹仿再現自然物象。對書法美的創造者來說,不能搞「文字畫」,背離書法本性。對欣賞者而言,不能作具體的形象附會,而要注意從文字造型本身去體味抽象性的審美意味。
(二)時序性的定向連續空間
書法形象有「形」又有「勢」。「形」者靜,是空間的形態。「勢」者動,使書法視覺空間具有了時間的、運動的性質。具有時序性、方向性、聯繫性、連續性的「筆勢」、「字勢」,是書法造型空間的獨特審美因素。造型空間的時間性,使書法比其它靜態造型藝術增加了許多審美內容。而時間過程的空間凝結,可以由結果推溯過程等特徵,又使書法有別於一般時間藝術、表演藝術。
1、書法造型空間的時序、定向、連續、運動性
書法雖然側重空間造型,但與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形態比較,它更具有突出的時間特徵。書法造型是時間性的空間,書法審美形態是空間—時間性的形式。
在書法筆畫結構形態中,具有明顯的先後、連續的時間性質。漢字書寫的筆順字序使書法形象構成具有了時序法則。具有物理意義的書寫時間過程,在書作中存留為具有結構意義的造型時間形態。
具有結構意義的時序遞進轉換,通過「筆勢」、「字勢」得以實現。「勢」在古代書論中有不同側重的含義,但對書法根本性、本質性的含義,是指富有時序性、聯繫性的筆畫、結構趨向。它使書法形象產生了具有方向性的筆畫、結構聯繫,使相對孤立的筆畫、結構形成了有始有終、前後相承的運動整體。「上皆覆下,下以承上」,「遞相映帶」(蔡邕《九勢》)。無生命的、靜止的漢字在書法中組成了氣脈貫通、生機勃勃的運動結構序列。通過某一點畫的過去、未來的暗示,使它的現在形態與前後筆畫之間得以銜接,產生虛實相生的氣脈貫通的效果,達到「筆斷勢連」、「意到筆不到」的視覺感受目的。
書寫順序的合理安排,使筆勢連貫,行氣通暢。從篆書到隸、楷,再由隸、楷到行、草,從無嚴格筆順到有筆順規範,再由固定筆順到變化筆順,書家在書寫順序上的探究可謂大下力氣。他們想方設法使前一筆與後一筆、前一字與後一字順勢過度、不逆不背。甲骨、金文甚至小篆等,在筆順上要求不嚴,沒有統一的筆順規範,但書寫時書家也有自己的筆順習慣。隸書,尤其是楷書,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等筆順規範確立了。其筆順沒有外在映帶呼應痕迹的筆畫間得以「渡」勢——「一畫方竟,即從空際飛渡二畫,勿使筆勢停住」(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這種「空際飛渡」的書寫,需要對筆畫順序的熟練程度。如果不是由第「一畫」很順暢地遞進到第「二畫」,而是有所滯頓,或者錯誤地遞進到第三畫第四畫,都會打亂了先後時間序列,「使筆勢停住」。在行、草之中,與楷書的筆順規範又有所不同。如果說,隸、楷的筆順更基於一個字的筆畫安排,那麼,行、草的筆畫順序更受到字與字上下貫勢的影響。
書法之「勢」顯現出筆畫、結構的運動趨向。它使有限的形獲得了延伸,並為這種延伸規定了方向。有了勢的暗示,點畫的收筆並不意味著點畫的結束和此一空間的封閉。它為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接續觀看的軌跡,引導著你過渡到下一個承應的筆畫、空間。
書法的時空結合形式 , 使其造型形象呈現出「 不動之動」 的審美效果。崔瑗《草書勢》談到「志在飛移」 、「將奔未馳」 ,說明了書法靜態形象的動態意味。蔡邕《篆勢》用「若行若飛」 、「駱驛遷延」 來說明點畫運動的勢態和連續不斷的線路。在古代書法審美體驗中 , 「 不動之動」是其重要的內容。
富有時序性、定向性、連續性的筆順、字勢、書勢,使徒手書寫的筆畫、結構有秩序地成為一個整體。有了時序和方向的規定,有了勢的引導,眾多筆畫放在一起卻不會無序而互相抵觸,字與字、行與行也不會各自孤立地分布在紙面上。尤其是以「散亂之白」見長的行、草書,看似雜亂散落的章法布局,卻有著內在的有機聯繫。大疏大密的空間因為有了勢的流通,便會疏而不散,密而不悶。徒手書寫的個性的自由有著理性化、規律化的秩序內涵。
富有時序性的定向的連續的文字書寫,使書家的情感力度表現獲得了造型形態上的節奏性與連貫性。書家不僅可以表現靜態呈現的情感傾向、情感意味,更能傳達動態變化的情感過程。繪畫、雕塑重在描繪、塑造某一運動瞬間,所表現的審美意味、情感內容也呈現為相對固定的總體狀態。而書法則又具有了音樂、舞蹈般的過程性,可以表現變化起伏的情感力度。尤其是那些長卷書法,一行行,一段段,字形或大或小,筆勢或急或緩,起伏跌宕,變化多端。蘇軾《黃州寒食詩卷》、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黃庭堅的長卷大草,都給人以情感力度、審美意味起伏變化的連續性審美感受。
2、書法空間形象塑造的不可重改的過程性
書法的空間形象,不僅是富於時序的、有方向性的、連續的和有動感的,而且這個空間形象的塑造過程也突出地表現了時間的一次性、不可重複性。因而,書法的顯現為塑造結果的文字形象,凝結著書寫創造過程的審美特徵。
「信之自然,不得重改」,是中國書法審美創造的突出的原則。不可逆的時間序列對空間造型進行限制,每個過程都是一次性的,任何重複、修改都是不允許的。書法是「書寫」過程的空間呈現,美術字則是空間形式的「描繪」結果。書法強調氣韻貫通、一氣呵成的「一筆書」,注重的是可以使人聯想到「揮運之時」的動態氣息。
從審美創造結果可以追溯審美創造過程,是書法美的專長。在靜止的成為結果的書法作品中,通過點畫、結構的形與勢,可以體味出書家書寫時的先後、輕重、緩急,在腦海中彷彿呈現出生動的揮運情景。姜夔談自己的欣賞經驗說:「余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劃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續書譜》)。書法的富於時間性的揮運書寫,有了空間形態的存留結果。對它的欣賞,便不單純是就結果而結果,而恰恰可以由結果到過程。
不重複的書寫創造顯現著生命意味,洋溢著生動的氣韻。書法形象可以說是呈現出生命活動的典型特徵的形象。「書寫」的方式使書家揮運創造的生命活動顯現於紙面,存留在書寫結果上。書寫過程的痕迹無不保持著鮮活的生氣。書家的個性不容偽飾地訴諸筆端。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而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簡斷,永存乎生意。任何修改、重複,都會破壞創造結果的自然生動的的意境。其「生氣」的顯現離不開一次性揮運的創造方式。
(三)兼顧字義的綜合形態
書法在以字形為基本表現媒介的基礎上 , 兼顧字義的審美功能。識讀性的審美心理使字義具有了特殊價值。書法形象成為形義兼備的綜合審美形態。字義因素對書法的造型形式和情感內容嚴生極大的影響。文字內容意境與書法形式意味和諧統一的書法美 , 給人以更豐富更全面的審美享受。
1、字義與書法的造型形式和情感內容
從書法造型形式看,字義、語義、句義的識讀及其關聯,對書法筆畫、結體、布局等具有視覺上、心理上的審美整合效應。因形見義是漢字的重要性質,由義聯形又是書法造型及其欣賞的特殊規律。古代簡札書法的間跳、轉行,造成行間結構的大疏大密,但由於語義、句義關聯,它們又是「行斷義連」的,從而也有了結構上的連。古代文稿墨跡中的一些夾注、增刪,自然造成行間的分合、輕重、密疏、虛實變化。這些特殊章法結構的可行性,正是來自於書法形象識讀知覺的語義關聯功能。
書法的時間推移效果,也有賴於時序性的識讀書寫與欣賞方式。字形結構的書寫安排是以特定的句式篇章來組織的。存在著一個由文字內容獲得的形式秩序。字義的內在邏輯影響了字形的外在結構聯繫。在逐字、逐句、逐行的識讀性書寫、欣賞中,書法造型形象的時序性、定向性、連續性又得以突出,書法的「不動之動」的審美效果又得以加強。
從書法的情感表現看,文字內容對書家的書寫起到情感激發作用,也構成了審美欣賞的一條線索。書家在書寫不同情感內容的文字時,產生相應的審美感受,形成不同的心境、情緒狀態。「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堅》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孫過庭《書譜》)。由於心境不同,所書寫的作品便呈現出不同情感力度和審美意味的境界、氣氛。「《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王澍《虛舟題跋》)。書家的書寫創造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了不同的情感意味。
文字內容為書法欣賞提供了一定的情感線索,起到意味提示作用。欣賞者往往藉助文詞、字義去體味、把握作品的審美內容。讀了《蘭亭序》文,有助於品悟其書法的瀟洒俊逸、平和舒暢的審美意趣。看了《祭侄稿》詞,更便於體會視覺感受的跌宕率然、蒼崛沉鬱的氣勢神韻。但是在藉助文詞內容欣賞書法美時,要避免倫理道德態度情感的直接比附和逐字逐句的形、義對照。
文字內容與書法形式的審美對應點在於概括性、寬泛性的抽象審美意味和起伏變化的情感力度,而非具體明確的倫理化的情感態度。特定的文字內容使書家有所感,產生或喜或怒或哀或樂的情感反應。但這些具體明確的心理狀態、情緒內容,在書法的抽象形象中是難以表達的。那種作為某種內在心理狀態的感情,常常是藝術品的源泉,但並不是藝術品最後表現出來的東西。而只有文字內容中和書家心理因素中那種起伏變化的情感力度和或奇縱、或瀟洒、或沉雄、或雅典的抽象審美意味,才是書法可以表現的內容。從前面引文看,《祭侄稿》的文字內容具有激憤之情,讓人「心肝抽裂」,這些書法形式並無直接的對應關係。而其不平和、不寧靜的動蕩情調、「奇崛之氣」,則通過「頓挫郁屈,不可控勒」的筆畫結構表現出來。如果硬要從書作中去尋找、比附非常具體明確的倫理態度,則是以字義取代以字形為主的書法美,遠離了書法美的性質。
2、字義與字形的和諧統一
字義與字形、文字內容意境與書法形式意味的和諧統一,是書法美的重要方面,它會給人以更豐富、更全面的審美享受。因此它成為書法美創造與鑒賞的重要審美尺度。
「 書文相稱」 是人們推崇的書法境界。孫鑛評蘇書《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說 : 「《醉翁記》以散文行賦體 , 正自奇處 , 可謂前無古人 , 第不可有二耳。 《豐樂記》意不渾而醞藉有餘味 , 其精神只在求戰地不得 , 遂轉入休養生息意 , 前後掩映 , 機軸甚妙。坡翁書與此二記正相稱也」( 《書畫跋跋》)。《醉翁亭記》描寫怡情山水與宴飲的歡樂;《豐樂亭記》讚美社會安定、民享豐樂,描述自己欣賞山水的愉怡之情。二記在平和舒放的情感基調上融匯深沉闊大的胸襟,流暢簡潔的文筆中又有頓挫跌宕的氣韻。「雄古」而「秀媚」、「無意於佳」而自然天成的蘇書,恰與此二記之意境風貌形成比較和諧的審美對應關係。
書意與文詞意境不協調、不相稱,會使人們的審美欣賞產生衝突感,書法美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清道人李瑞清曾談論以碑書之法寫箋啟:「余學北碑二十年,偶為箋啟,每苦滯鈍。曾季子嘗笑余曰:『以碑筆為箋啟,如戴磨而舞!』」(《跋裴伯謙藏〈定武蘭亭序〉》)。用澀重沉實的北碑筆法書寫隨意抒放的箋啟,自然會「滯鈍」不暢,如「戴磨而舞」了。
在達到字義與字形的和諧統一的過程中,有雙向審美選擇。一是由文字內容到書法形式。文字內容、文體形式影響、制約著書寫形式的選擇。「若乃高文大冊,則宜以篆籀著之以金石,至於尋常簡牘,則草隸足矣」(徐鉉《重修〈說文〉序》)。「王右軍之書經論序贊,自為一法;其書箋記尺牘,又自為一法」(董其昌《陳懿卜〈古印選〉引》)。莊重肅穆的經論序贊、高文大冊,宜以端嚴的篆、隸、楷書為之。而交際應酬、尋常隨便的箋記尺牘,則便於用率意簡捷的行、草來寫。
書家不斷變換書法表現形式,以期與文字意境相協調。董其昌「用米襄陽楷法,兼拔鐙意」 寫白居易的《琵琶行》(《書〈琵琶行〉題後》)。董其昌看重的是《琵琶行》中凄婉但又艷麗的情意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錯雜跌宕的曲致。這種詩境,用旭、素大草來書寫過於狂放,用隸、楷為之則嫌板滯,諸體之中,唯行書而兼草意為佳。而行書之中,王羲之稍含蓄,李北海稍俊滯,顏真卿則多了一些厚重,只有米元章那種既沉著又痛快、俊爽靈活、轉折微妙的小行書是理想的形式。而且董其昌又在米書基礎上「兼拔鐙意」,更增添了些許靈轉和暢之致。董其昌還嘗試在米芾書法與陶淵明辭之間找到真率自然的同構之處 , 用虞世南圓轉潤暢的筆意對應文章之圓通神韻。這些都顯示了董其昌以書風適文意的自覺追求。
形、義結合的第二種審美選擇是由書法形式到文字內容。書家有意識地選擇與自己書風、情感力度相稱的文字內容。王獻之、趙孟頫一書再書曹植的《洛神賦》,正因為「才情氣習,有所相類者」(《珊瑚網》卷八)。「相類者」何?「翩翩逸氣」與「麗」、「媚」之意也。王獻之、趙孟頫的小楷書風不正體現了「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洛神賦》)的韻味嗎?
形與義的綜合不是平分秋色。其綜合是以字形為基礎、為核心,用書法的視覺文字形象「同化」 文字、文學內容。文學內容在這裡不能以具體的描述、明確的概念、道德的內容佔據主導地位。否則便把書法的美變成了一種輔助的裝飾。文字概念內容、文學內容是以其特定的情感意味構成了書法美的因素 , 從而進一步豐富人們的審美體驗。因此 , 書法的兼顧字義的綜合審美形式,是以字形塑造為主導的形與義的和諧統一。
搜索公眾號「陝西省書法院」添加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我們
※書法中筆力和速度的關係
※書法三意,「筆意」「字意」「書意」
TAG:主編大人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