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掃盲,說「端午快樂」你就錯了……

端午節掃盲,說「端午快樂」你就錯了……

白銀吃喝玩樂圈

白銀本地吃喝玩樂大集合 試吃試玩 免費福利

粽子飄香、艾葉情長,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時節。朋友圈裡也掀起了互祝端午的熱潮,但是那麼多的祝福語,如果你說:「端午快樂!」那就錯了,為什麼呢?讓白小妹帶你一探究竟……

你是否有記憶里的端午情結呢?譬如小時候媽媽擰出的花線繩,奶奶綉好的荷包還有家家門頭的柳條。這些老舊的習俗年年如是,總在五月初五這個特定的日子裡被翻新,因為它們總代表著一種情懷,表達著一種夙願。

愛國

的情懷

以大家熟知的愛國詩人屈原為典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在汨羅江畔抱石投江,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楚國百姓為此哀痛不已,紛紛到汨羅江畔憑弔。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百姓紛紛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能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因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才想出用艾葉包飯,外纏彩絲,慢慢演變成現在的粽子。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也藉此表達著人們的愛國情懷。

盡忠

的情懷

端午的第二個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他本是楚國人,因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後吳王之子夫差繼位,吳越大戰時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國宰相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以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但是在死前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東門之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人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也寄託了人們對「忠」的肯定與褒揚。

至孝

的情懷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因出海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其年僅十四歲的女兒曹娥,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也投江,五天之後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江面。這件事被縣府知事知道後,就命人為曹娥立碑刻傳,頌揚其孝行。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她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將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其救父投江之處也定名為曹娥江。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它以人物古迹的形象表達著人們對「孝義」樸實而純真的頌揚。

雖然對於端午的傳說,近代史學家不斷質疑,但是忠君、愛國、至孝的情懷一直延續至今,不僅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我們每個人立身家國、服務社會、實現價值的必有情懷,而端午以一個傳統節日的形式承載著這份情懷。

平安

的夙願

無論是詩人、孝女的投江,還是忠良的被投江,五月初五總是一個因悲壯而被銘記的日子,所以現在的端午,你還能說快樂嗎?

還有那被我們戴過多少年的「花花繩」、「荷包」,在戴的時候奶奶總是會說:「戴上它今年就會不見蛇蟲,祛病防疫,平平安安。」雖然後來我們知道這並不靈驗,但是人們祈求平安的夙願卻是真的。所以現在的端午,一定要說:「端午安康」哦!這才是屬於端午的祝福。

小常識

端午別稱,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地支,農曆五月為午月,古時,「五」通「午」,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中記:「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故又稱「浴蘭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是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因此也稱「端禮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也稱「菖蒲節「。

詩人節

楚國詩人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

編輯:白小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白銀 的精彩文章:

TAG:掌上白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