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秘的故宮太和殿

神秘的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時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奉天殿為太和殿前身,重檐廡殿頂,面闊九間,兩側有斜廊(尚存爭議),明永樂十九年建成,僅三個月便遭雷火焚毀。正統時重建奉天殿,《明世宗實錄》記載:「原舊廣三十丈,深十五丈雲」,即面闊約95.1米,進深約47.55米。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再次遭焚,於是縮小體量重建,以致殿台比例失調,嘉靖重建後改名為「皇極殿」。到清代,清世祖改皇極殿為太和殿。康熙三十四年太和殿重建,拆除大殿兩側斜廊,改為防火牆,其規模與嘉靖重修時相同,橫寬63.96米,縱深37.2米,高35.05米。這張圖參考明代繪畫及青海瞿曇寺,用明長陵祾恩殿結合太和殿PS而成,不是很嚴謹的復原,僅作示意,希望能對喜歡古代建築的朋友有所幫助。

根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奉天殿 」,合到現在的計量單位,面闊達95米多,進深近48米,可以想像一下,那時的金鑾殿,應該幾乎佔滿整個第三層基座,一定是更加的氣勢逼人。現在的太和殿有多大呢?長十八丈五尺,寬十丈一尺,也就是面闊近64米,進深37米,面積縮小了幾乎一半,它的面寬甚至還不如,明代保存至今的,太廟大殿(面闊68.20米)和長陵稜恩殿(面寬66.75米)。這樣一個天大的秘密,相信許多小夥伴一定是今天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金鑾殿從建成之後,就一直命運多舛,根據記載,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及三大殿竣工,次年就發生大火,前三殿被全部焚毀,直到20年後的正統五年,才重建前三殿。沒想到,有先後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時, 金鑾殿又多次焚毀。現在的這座太和殿,是康熙年間修建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修了燒,燒了修,金鑾殿的名字也從奉天殿,改成了皇極殿 ,再改成沿用至今的太和殿。而今天太和殿的大小,應該是明嘉靖重建時,縮改而成的規模。這樣算起,這樣一個驚天秘密,已經隱瞞了457年了。為什麼要做這麼大的縮改呢?

據說,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多次的焚毀重建,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富,到嘉靖重建時已經財力不足,而且原來修大殿都是用楠木大柱,此時已經找不到那麼大的楠木了,只好進行縮減。還有一種可能,之所以每次著火都是三殿盡焚,是因為三大殿的體量過大,互相之間的間距因此過小,前後殿的兩側,又有木結構連廊連接兩廡,一處著火就火燒連片,縮減體量後,大殿之間拉開了間距。康熙重建時,還將太和殿兩側的側廊改成牆體,也就是大殿東西最窄的兩間,原來連接東西兩廡的連廊,改成了現在的防火牆,這些都是出於防火考慮的。

雖然現在比不上前兩名,但是在這太和殿沒有縮小之前,可是比他們大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一座宮殿會自行縮小呢?

朱棣在下令修建北京紫荊城的時候是在永樂十五年,在十八年底的時候就已經完工了,在此之前是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來進行籌備,其中的主要工作就是挑選木材以及運送木材,這選擇木材也是有標準的,選擇金絲楠木還要上千年以上的。

十九年的時候這座宮殿就使用了,當時並沒有叫太和殿而是叫做奉天殿,不久這座宮殿就遭受雷劈,在正統年間才開始重修,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原舊廣三十丈,深十五丈雲」,換算後,長95.1米,寬47.55米,重檐廡殿頂,面闊九間。這重修的尺寸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材料卻是不及以前,都是用永樂年間的備料。

嘉靖三十六年,這座宮殿再次被雷劈,嘉靖四十一年的時候進行修建,但是之前所用的備料已經是所剩不多了,尺寸大大的減小了,成為了皇極殿。這一座宮殿真是困難重重,在萬曆年間又遭受火災被燒毀,在天啟年間按照原來的尺寸進行修復。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佔都城宮殿再次被燒毀,在清朝順治年間改為太和殿,康熙按照原尺寸重建太和殿,並且加上了防火牆。至此這座宮殿由之前的4522平米縮水到了2377平米,縮小了將近一半的面積。

故宮太和殿的大殿頂端有個藻井,藻井裡面有條金龍,金龍嘴裡面含著一顆大龍珠,這顆大龍珠叫軒轅鏡,這就是有名的金龍吐珠,而皇帝做的龍椅正好放在軒轅鏡的正下方。

據說這個軒轅鏡非常神,如果龍椅上坐的是真龍天子,那自然什麼事都沒有,如果不是真龍天子,一旦坐到龍椅上,那麻煩可就大了,軒轅鏡直接就從金龍的口中掉下來,將龍椅上的亂臣賊子砸死。因此,袁世凱心虛,怕被砸死,登基時,將龍椅挪開了原來的位置,往後挪了三米,這樣,即使軒轅鏡從大殿上方掉下來,也不能砸中自己。

除了袁世凱,當年的李自成也是這樣。

李自成到山海關征討吳三桂失利後,跑回北京登基。李自成也感覺自己得位不正,不敢在太和殿登基,害怕被大鐵珠子砸死,所以匆匆忙忙在武英殿即天子位,然後向西跑路了。

關於金龍藻井的這個說法非常流行,而且也並非就是無稽之談,要知道,其實直到今天,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鬼神,都是個未知數。畢竟,沒人見過不代表著沒有,而且好多現象仍然不是科學能解釋的。《論語》里有「子不語怪力亂神」的詞句,意思就是孔子不談神狐鬼怪,為什麼不談,因為不確定有沒有,所以索性不談。

龍椅,在古人的心中一直是至高權利的象徵,吸引著無數皇族後裔去爭奪。其實,現存於故宮太和殿里的這把龍椅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髹金漆雲龍紋寶座

這把龍椅被稱為「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是紫金城裡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個明代寶座。它是明朝嘉靖年間製作的,選材為楠木,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整體貼金,布滿了祥龍紋。椅背中間是一條昂首挺立的正龍,據統計在椅圈上共盤繞著13條金龍。

髹金漆雲龍紋寶座

但不為人知的是,自1929年到1964年這三十多年間,眾人所看到的那把龍椅其實是假的!是袁世凱為了圓自己的皇帝夢而造的,當時真正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早已被當做廢棄物丟在了倉庫中。

清 清太祖努爾哈赤畫像

當故宮博物院接管太和殿後,機緣巧合下,偶然從一張1900年所拍攝的太和殿照片找到了真寶座所在地的線索,最後終於在故宮破傢具的庫房裡找到了傷痕纍纍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

清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畫像

隨後,專家們發現,從明朝的嘉靖皇帝到清朝的末代皇帝,坐的龍椅都是它。最後,經過故宮專家們的修復,終於恢復了寶座原來的面貌。

甄嬛傳裡面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的匾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能說出它具體意思的人,恐怕不多。不僅僅是正大光明匾,現在故宮還有很多匾額,其中充滿了古代帝王家治國的經驗與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故宮匾額背後的故事!

此匾大家都非常熟悉,電視里經常出現!由清代順治皇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後藏有決定太子命運的"建儲匣"。

這塊太和殿里叫「「建極綏 (sui ) 猷 ( you )」」為乾隆御筆," 極 " 是屋脊棟樑," 建極 " 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國方略。" 綏 " 為順應之意," 猷 " 為道,為法則。就是說一國之君要上體天道,下順民意,用中正的法則治理國家。

這塊匾是由乾隆皇帝寫的,保和殿中的皇建有極匾的意思是,由天子來制定中正的天下最高準則,有強調皇權之意。

這塊匾最簡單易懂,無為匾為康熙皇帝所提,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又云: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皇帝題無為,意在告誡君主體恤民情,休養生息。放在今天,就是要構建和諧社會。

勤勞的雍正皇帝,把寢宮從乾清宮搬到了養心殿。其中的中正仁和匾就是雍正所書,是說帝王要中庸正直,仁愛和諧。反映了帝王對自身行為準則的高要求。

這塊匾,在故宮西暖閣位於養心殿,勤政親賢匾也是雍正所提。顧名思義,告誡後人要嚴於律己,嚴於律人。

這塊看著陌生「允執厥中」,此匾也是乾隆御筆。《尚書》雲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意思是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長大後再讀《天龍八部》為何會心痛?
郭靖黃蓉真的只留下了倚天劍和屠龍刀嗎?

TAG: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