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ikon FM2:我的初戀膠片機

Nikon FM2:我的初戀膠片機

樓主是2011年入的膠片坑,原因可能是受夠了被數碼照片寡淡色彩支配的恐懼。畢竟當時樓主已經玩了好幾年數碼單反,對數碼的色彩和質感都不滿意,又極不喜歡後期。樓主當年是混豆瓣的,通過本地二手社區淘了一部Nikon FM2和一個50/1.8的標頭。我記得很清楚,那是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我親自跑到隔壁小區,花2500元完成了這次面交。原主人是個不修邊幅的宅男,一邊吃著麵條一邊把相機交給我,手上還有油……不管怎樣,我擁有了第一部自己的膠片相機,也不介意它是二婚的,仍然像初夜一樣,在床上撫摸了一晚上。

當年,FM2力壓Minolta X700和Canon AE1,成為TOP1的豆瓣膠片神機。時至今日,這個神話也還在延續。對新入門的膠片攝影愛好者來說,FM2的優點很明顯:高顏值帶來高逼格,全手動帶來高樂趣,同時尼康的手動鏡頭群非常豐富,適配性和可玩性都很高。X700和AE1當然也各有優勢,但在鏡頭群這方面,比FM2真是遠遠遠遠不如。但讓我最終選擇FM2的一大理由,就是它的全機械和全手動,即便在嚴寒的雪山之巔或者暴熱的沙漠深處,也能正常操作。你看,年輕總會犯傻的,FM2我用了5年,也沒有遇過一次類似的極限環境。最極限的一次,無非也就是鋰電池沒電了,測光失靈,需要人工估光而已。

這貨不是樓主,樓主是個男的。這是樓主的FM2和賤內(當時還是女朋友)。

第一卷膠捲拍了很久,用的是Nikon AI 50/1.8鏡頭,前後大概有一個月。拍得非常慢,出去一趟可能就拍個兩三張,每張都得手動調整光圈值、快門速度、測光平衡、曝光補償,調完參數再去構圖、手動對焦,按下快門,咔嚓一聲,然後撥動連桿手動過卷。對於一個剛從數碼轉到膠片的人而言,聽著膠捲在機器里捲動的聲音,這有著不可言喻的操作樂趣,就像子彈上膛一樣,一切盡在掌控的感覺。當然,基於這樣的拍攝速度,抓拍、街拍是不存在的,連人像都很少,多是風景和靜物。

玩膠片除了手動操作的樂趣,還有等待的樂趣。拍完一卷後,內心非常的忐忑,不知道成片是什麼效果,不知道當時那個場景會怎麼樣,不知道那些瞬間有沒有記錄好……就像高考完等待成績一樣,期待又怕受傷害。還好,第一卷掃出來,讓我非常驚喜和滿意。

第一張拍下的,是深圳南澳的海。明顯的噪點質感,有些許漏光,頗有奇妙感。

楊梅坑的火山岩地貌。張牙舞爪的,像一隻巨獸踩在海里的腳。

西沖海邊拾貝的婦人們。也有些許漏光,卻剛好帶來了類似暗角一樣的聚焦效果。

園博園裡的花蕊。在陽光下沒有過曝,還有足夠的飽和度,讓我了解了膠片強大的寬容度。

錦繡中華里妖艷的小花。這樣高飽和高對比的濃郁色彩,在數碼里是很難拍出來的。

同時也開始慢慢拍攝靜止的人像,從身邊的女朋友和朋友開始做練習。

當時用的都是最便宜的富士卷,偏綠偏藍特別明顯,銳度也不夠,但膠片感還是很明顯。

這貨是樓主的朋友,記錄了他最瘦的狀態。現在他有180斤的趨勢。

拍了一兩卷之後,信心開始增強,迫切的想找地方和找題材去做主題性的練習。在這裡,要感謝深圳宜家,同時也牆裂推薦宜家,實在是練習膠片、浪費菲林的絕佳去處。這麼說吧,就是你定在一個地方花三個小時拍兩個枕頭,都不會有人鳥你。我前後在宜家拍了大概有五六卷,也依然覺得新鮮,宜家裡有太多內容可以作為拍攝創意,比如豐富的顏色、整潔的布局和空間感、別緻的小物件、溫馨的場景等等。當然,周末最好別去,跟菜市場似的。

鐘錶,小擺件。這個圖做了我好多年的微信朋友圈背景圖。

書籍,小擺件。

卧室樣板間的溫馨布局。

植物區的燈光和花草。自從用了膠片,對大光比的環境從來不擔心。

當然也順便給女人拍拍文藝照。捧個花。

遮個眼。

脫了鞋子躺購物車裡45度仰望貨架假裝純情什麼的。

總的來說,Nikon AI 50/1.8的鏡頭性價比很高,所謂標頭無弱旅。有足夠的銳度和虛化,雖然焦外的效果還是比較硬的,但人家價格只要幾百塊啊。不過在一些室內場合和風景場地,50mm還是太局限了,施展不開。剛好,當時我數碼的掛機頭是Nikon AIS 35/2D,是一個全幅的半自動半手動頭,也是著名的尼康35人文頭,性價比也非常高,不到2000元。於是直接用到了FM2的機身上,非常搭配,出片效果也不錯,從此造成了樓主的35MM偏執症。

這是在桂林陽朔路邊抓拍的旅客。應該是樓主第一張抓拍成功的膠片。

深圳灣廣場上騎車的人。

在漫咖啡里假裝文藝的女人。

一起逛宜家拍照片的朋友。

蛇口一個碼頭的燈塔和指示牌。

北京798的展覽雕像。

練習多了之後,樓主對於全手動操作流程的時間已經壓縮到了3秒左右,在街拍時面對一些迎面而來的路人,已經沒有什麼壓力了。

面對飛馳而過的汽車,有時也能準確的抓拍到。

面對大量的人群主題,當然也輕而易舉。

南京的雞鳴寺。此時的樓主拍攝內容稍微轉向了帶環境的人像,風景照不多了。

這是樓主的兩個攝影朋友,一起開始玩膠片,現在只剩樓主在玩了……

關於Nikon AIS 35/2D鏡頭,確實是2000以內35定焦的不二之選。很多人可能更喜歡35/1.4或35/1.8G,我負責任的講,在膠片機上,還是35/2D的人文氛圍感最好。當然,前提你得學會像樓主一樣厚臉皮,因為用35mm拍人,如果要稍微特寫一點,基本上就快要貼著人家臉上去拍攝了。但不得不說這個鏡頭的虛化是一般的,對於需要拍攝人像特寫的時候,確實不太適合。所以期間也入過一個AI 50/1.4的鏡頭,拍過一些不是那麼標準的偽糖水片。

此時,樓主已經基本明確了拍景用富士,拍人用柯達的膠捲使用方向。

話說當時,無論富士100還是柯達200,都還只需要10塊上下。現在啊……

這是樓主的賤內的閨蜜和賤內。

這是樓主當時拍人像最擅長的一招,「突然一叫讓她猛然回頭法」,效果特別自然。

用了ISO 400的膠捲,所以噪點特別明顯。

還用過ISO 800的維納斯卷,拍拍夜景人像啥的。PS,樓主非職業攝影,就是喜歡玩兒。

接著,來說一下我在FM2生涯里,最喜歡的一個鏡頭:Nikon AI 135/2D。其實樓主已經習慣用35mm視角掃街了,但有時候距離太遠確實抓不到,於是選了很久,選中了這支135/2鏡頭,價格4000多元。在尼康鏡頭群里也是傳說一樣的鏡頭,所謂刀銳奶化的人像鏡皇。

這是老式的手動鏡頭,用料紮實,上手很重。遮光罩是內置的,用的時候拉出來,也不短。用在FM2上面稍微有點頭重腳輕。——這裡插一句,老的手動鏡頭為什麼在二手市場不降反升?除了稀少以外,我也覺得老鏡頭的做工和成像質量更好,屬於鏡片不壞可以用上百年的那種;而新的數碼鏡頭都是速成產品,更新換代也快,電子元件更易老化,所以不保值。因此樓主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手動鏡頭買舊不買新,數碼鏡頭買新不買舊。混跡閑魚二手市場多年,出出入入鏡頭/設備也好幾十個了,年輕,就是要折騰啊……

135MM的距離,適合那些不易打攪被拍攝者的場景,遠遠的記錄就好。

長焦F2的光圈挺大,但為了交待環境,通常也會收到4或5.6。

最大光圈用於特寫的時候,還是勉強能到達到所謂刀銳奶化的程度的。

這裡用了柯達的Ektar膠捲在夕陽下拍人,拍出了著名的難看的豬肝色……

南京的秦淮河岸,F2的光圈能確保在晚上也能有足夠的進光量。

上海城隍廟的老闆和遊客們。

香港塔門島上玩帆船的的青年們。

香港西貢碼頭熱情奔放的外國妹子們。

我一直很後悔出掉135/2這個鏡頭,因為它隨我多年,拍下了不少讓我滿意的瞬間。也正是它讓我喜歡上了用長焦街拍的習慣。但玩攝影的人,總是渴望新鮮,包括拍攝題材,也包括拍攝器材。如果有朋友手上在用這個鏡頭,相信我,一直用下去,它的價值遠超它的價格。等你老了,可以把它供起來,告訴你的孫子,你爺爺當年,就是像這樣器大活好的……

總的來說,FM2和這些鏡頭,是我膠片路上的領路者,幫助我從1分鐘拍1張,進步到3秒鐘拍1張;見證我從漫無方向,變成了以35mm和135mm為主的人文和街拍視角;幫助我使用裂像屏對焦的極限,從1天1卷,變成了1天2卷;也多虧它們,讓我從一個膠片新手,變成了一個頗有經驗的膠片老手(自詡的)。

而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FM2讓我喜歡上了街拍,卻也因為全手動操作的關係,滿足不了街拍必須快速的臨場反應,3秒鐘的準備時間,已經拍不到某些瞬間了。所以後來升級到了FM3A,帶自動測光功能和A檔光圈優先,在恆定的光圈和曝光補償狀態下,只需要全心聚焦在手動對焦和構圖這兩方面,拍攝速度縮短到了1秒左右,還是比較靠譜的。

最後,曝一張樓主當年使用FM2的照片,非常貼切的展現了樓主不辭勞苦、努力學習膠片拍攝技術的英姿,希望能給準備學習膠片的朋友一些參考。樓主其實還是比較忙的,是深度的尾巴潛水者,一直觀望,近期才稍微有些冒泡。今天百忙中抽1個多小時發表了在尾巴的第一篇文章,如果有朋友認可的話,樓主就繼續抽空介紹一下手裡的膠片設備鏡頭和攝影心路歷程。畢竟樓主也用過不少器材,拍過大幾十卷膠捲,哈蘇啊徠卡啊中畫幅啊之類的,都也還正兒八經的用過,感慨還是蠻多的。恩,就醬,以上~

PS:樓主是個原片黨,以上除了早期會加個水印,其餘都是原片直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這些手機互聯網套餐用戶,將可免流觀看世界盃直播
在開關門這件小事上,優點智能門鎖 E1 讓我很放心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