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粽子分甜咸,想念卻不分時間地點

粽子分甜咸,想念卻不分時間地點

隨著端午節的愈發臨近,粽子癮一天天地被勾了起來。看著超市裡成堆的粽子,雖然忍不住買回家,但心底卻是更加渴望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每次節假日,心中惦念的,永遠是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粽子分甜咸,想念卻不分時間地點。希望每個在外的遊子,在今年的端午節都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

【蛋黃肉粽】

材料:糯米750克、鹹蛋黃10個、 五花肉200克、生抽30克、老抽20克、白砂糖20克、鹽15克、 蔥姜適量、新鮮粽葉適量、 食品專用棉繩適量 。

做法:

1.糯米洗凈晾乾;鍋中倒入適量水,燒熱後放入新鮮粽葉,加鹽焯水,燙2分鐘後撈出。(重點:水不用燒開,燒至不斷冒氣泡,80-90度的樣子即可。放入粽葉後就關火,不用一直煮。菜場可購買新鮮粽葉,如果你用的是干粽葉,可以先用用涼水浸泡5小時左右,然後放入開水中煮5—10分鐘,以增強粽葉的韌性。)

GIF

請輸入描述

2.撈出粽葉,用涼水沖洗乾淨。(好的粽葉經過高溫蒸煮顏色會有些變暗和發黃,這樣粽葉看起來雖然品相差一些,但是質量絕對好。如果煮後粽葉的顏色顯得十分鮮亮,可能是添加了化學材料,建議不要使用。)

GIF

請輸入描述

3.剪去粽葉前端的梗,放盤中備用。

GIF

請輸入描述

4.五花肉洗凈後去皮,切小塊;調入蔥、姜、老抽、生抽、鹽和糖。用手抓勻,腌制30分鐘。

GIF

請輸入描述

5.浸泡好的糯米瀝干水分,調入蔥、姜、老抽、生抽、鹽和糖,用手抓勻。

GIF

請輸入描述

6.鹹鴨蛋分離蛋清和蛋黃,將蛋黃取出放入碗中。

GIF

請輸入描述

7.取兩片粽葉,重疊中部。(不要完全重疊,只重疊中間的1/2部分。)

GIF

請輸入描述

8.兩手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粽葉,向內彎曲成圓錐狀。

GIF

請輸入描述

9.左手捏住,右手用勺子舀適量餡料放入,裝6分滿,用大拇指壓實。

GIF

請輸入描述

10.放入1顆鹹鴨蛋蛋黃。

GIF

請輸入描述

11.再放入餡料,用筷子調整空隙部分,裝8分滿即可。

GIF

請輸入描述

12.尖頭向下,粽葉蓋住餡料,向前翻,用手固定住。

GIF

請輸入描述

13.另取一片粽葉,放入圖中位置,再將旁邊的粽葉從上側翻蓋過來。

GIF

請輸入描述

14.左邊的粽子翻轉至右側的粽葉上,右手捏住,上方露出放餡料的口。

GIF

請輸入描述

15.放入1塊腌制好的五花肉。

GIF

請輸入描述

16.再用糯米將空隙填滿,壓實。

GIF

請輸入描述

17.參考步驟13,用粽葉蓋住餡料,向前翻。

GIF

請輸入描述

18.順著粽子的尖角翻折。

GIF

請輸入描述

19.剩餘的粽葉順著粽子的形狀包裹即可。

GIF

請輸入描述

20.棉繩一端纏在小拇指上,另一端繞著粽子多纏幾圈,纏緊一點防止粽葉散開。

GIF

請輸入描述

21.繫上結,看不會掉哦。(打結的時候一定要繫緊。)

GIF

請輸入描述

22.粽子放入鍋中,倒入沒過粽子的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煮2小時後,揭開鍋蓋將鍋中的粽子上下調換位置,保證所有的粽子都煮透;再加入清水,加蓋繼續中火煮1-2小時後關火。(重點:不同口味的粽子要分鍋煮,根據鍋的大小決定放入粽子的數量。鍋中的水要始終保持沒過食材。關火後不要立即取出,放在鍋中悶一夜。)

GIF

請輸入描述

23.悶放一夜後的粽子更香了,再蒸一會兒,開吃!

GIF

請輸入描述

【八寶粽】

材料:糯米750克 、 紅豆100克、蜜棗100克、蕎麥50克 、燕麥50克、黑米50克、新鮮粽葉適量、食品專用棉繩適量 、

做法:

1.糯米、蕎麥、大黃米、燕麥洗凈晾乾,所有食材倒入碗中混合均勻。(重點:黑米提前浸泡1天;紅豆入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關火後再燜10分鐘即可。)

GIF

請輸入描述

2.取兩片粽葉向內捲成圓錐形,放入八寶餡料,壓實。

GIF

請輸入描述

3.包成粽子後,用棉繩繫緊。(具體做法參照上述蛋黃肉粽的步驟8-步驟22)

GIF

請輸入描述

4.粽子放入鍋中,倒入沒過粽子的清水;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煮2小時後,揭開鍋蓋將鍋中的粽子上下調整位置,保證所有的粽子都受熱均勻;再加入清水,加蓋繼續中火煮1-2小時後關火。(重點:不同口味的粽子要分鍋煮,根據鍋的大小決定放入粽子的數量。鍋中的水要始終保持沒過食材。關火後不要立即取出,放在鍋中悶一夜。)

GIF

請輸入描述

5.悶放一夜後的粽子更香了,如果喜歡吃甜的可以蘸白糖吃哦。

GIF

請輸入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有元味記 的精彩文章:

TAG:妙有元味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