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發明了滿漢全席,但同時又規定,每桌飯菜用銀不得超過八兩
提到滿漢全席,便離不開奢華、鋪張這些關鍵詞。確實,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滿漢全席被神化為中國飲食的巔峰之作,皇家御用之筵席。按說,這麼奢華的飲食巨作應該出自乾隆之手才對,可為何會是康熙創立的呢?
康熙皇帝中晚期是大清盛世,在吃喝方面講究點本不為過,可是我們知道康熙帝是清代皇帝中較為節儉的皇帝,其鋪張程度遠遠不及乾隆。如果反過來講,或許滿漢全席在康熙時期那會並不奢靡。事實上,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的記載來看,康熙一朝所舉辦的最昂貴的筵席,每桌也僅僅只有八兩銀子而已。
滿漢全席之所以出名,除了食材講究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政治意義。大清是滿族人建立的王朝,他們入關後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飲食特色,不論在菜品或是烹飪技法上都遠遠不及中原漢人。但是滿族的很多傳統飲食習慣在入關後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到了康熙時期,為了籠絡漢族士人,「滿漢一體」的政策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儘管還不能完全做到滿漢平等,可在很多情況下,滿漢官員的交流卻更加暢通了。
為了表示對漢族士人的親近與重視,康熙這種思想也體現在宮廷飲食上。此後「滿席」和「漢席」一起被列入清廷的禮食制度。每逢重大節慶時,康熙便以這兩種不同的菜式招待滿漢官員,這便是「滿漢全席」的由來,可以看出那時的滿漢全席和奢華似乎沾不上邊。
當然,也有不同的說法。民間流傳了一個版本說的有鼻子有眼,而且更富傳奇色彩。據說,蘇州城有一位叫張東官的貧民,因其廚藝高超,在江南一帶十分有名,很多達官貴人置辦筵席都會請他主廚。
康熙帝南巡時到了蘇州,蘇州織造請來了張東官置辦御宴。康熙吃過之後覺得十分滿意並指名要見做菜的師傅,張東官不僅向康熙展示了他的拿手絕活,還以能言善辯的口才與康熙進行一番討論,很快便贏得了康熙的歡心。為表厚愛,康熙御賜他為「江南第一名廚」,並讓他到御膳房去工作。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在暢春園舉辦了千叟宴,主廚的正是張東官,在這次筵席上,張東官自編了一套108道的食譜,並為其取名為「滿漢全席」,這次千叟宴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宴會過後,康熙對張東官大加封賞。
可是,張東官卻向康熙辭去了所有的封賞並希望辭去御膳房的差事,說自己要在京城開一家最大的酒樓,為天下人做菜。康熙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撥款相助,不久又御筆欽賜「滿漢樓」的招牌。「滿漢全席」也因此流傳到了民間,此後逐漸成為天下第一宴。
筆者經過考證,發現康熙帝時期確實真有張東官這個人,而且廚藝也的確很高明,康熙帝不管是在宮中還是出巡時,張東官都是他御用的第一大廚。不過,張東官創立了滿漢全席這個事情並沒有官方記載。
另外,也有說滿漢全席並非始於皇宮,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是揚州官方專為悼揚州巡視的官員所創辦的菜式。因揚州富庶,所以菜式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而且集宮廷滿漢菜系的精華於一身,是當時聞名的美味佳肴。
應該來講,康熙創立滿漢全席的說法更為可信,從這個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出裡面所蘊含的政治信息,而且「滿漢」這兩個字官方意味更濃,民間創立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整體來看,滿漢全席情景宏大、莊嚴,只是歷史上真實的清宮筵席並不像電影電視描述的那樣奢華、鋪張。如果以康熙所定的八兩銀子為最高標準來看,也就相當於現在的3000元左右。只不過滿漢全席經過幾百年的演變,菜肴經過不斷改進,才成為了招牌宴會。
※此人是晚清重臣,有功於社稷,但朝廷賜給他「文正」確實受之有愧
※同樣是罷官,李鴻章能鹹魚翻身,翁同龢為何卻被連根拔起?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