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肺腑之言:父母永遠不要對孩子說這「6個字」
GIF
15
現代的社會要求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本事,而如何教育孩子,對我們家長而言,真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
清華大學教授給孩子的一封公開信中,他談到了「道德、時間、交友、知識和競爭」,唯獨沒有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幾乎是很多家長的口頭禪。
我的父母這代人,文化程度不高,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後來家裡生活條件好一些,置辦了彩色電視機,我們兄妹唯一的樂趣,便是在周末看看動畫片,看看電視,此時,爸媽就會念叨我們,「你們看看人家電視上的孩子,跟你們一樣讀書,還會發明創造,你們兩個什麼都不會」。
這些話造成的結果便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會無意識地排斥和優秀的同齡人接觸,面對機會甚至選擇放棄、逃避,而在工作中,我也會依賴別人的選擇,即便自己心裡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但我也會認定,別人的方案一定比我優秀。
就這樣跟隨別人腳步過了好幾年,內心的聲音告訴一定要改變現狀,而問題的根源在於——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就像魔咒無處不在。
中考前,有個女孩給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從小被人誇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長的好看,乖巧」,十幾年了,我已經忍無可忍了,他們誇我一句學慣用功,學習好有那麼難嗎?我不會鋼琴、不會跳舞、沒有特長,學習成績不拔尖,長輩們經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結果就是我一無是處,這麼多年,我已經看淡了。「
你們能想到這個孩子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嗎?
她很自卑,同時也很會察言觀色,用她的話說,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她必須學會偽裝自己,才會顯得沒那麼在乎。
你都不是」別人家的父母「,又怎麼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寫過一本書,叫《為何家會傷人》,其中有個例子我分享給大家。
一個朋友,有一次收到一條簡訊,看到女兒一科考了92分,她想,嗯,還不錯啊,但隨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98.5分,她一下子覺得被打擊了,回到家後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兒。
因為這樣不斷的教育女兒,女兒的脾氣越來越壞。後來,她意識到這個問題,就開始幫孩子分析問題,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孩子的脾氣才慢慢恢復。」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面對孩子的學業,其實真正焦慮的是父母,而別人家的孩子表現越好,父母就越焦慮,這種情緒傳達給孩子的,就是你不行,你比別人差,孩子小小年紀,也和大人一樣唉聲嘆氣,內心深處埋下自卑的種子。
而解決焦慮的唯一辦法,就是少提別人家的孩子,避免橫向比較,多用縱向比較,比如,孩子這段時間計算的準確率是高還是低了,錯別字是多還是少了?解決孩子自身的問題才是王道,與別人沒有關係。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獨特的品性、優點,沒有必要總把他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較,對他太不公平。
※14歲之前,一定要跟孩子強調這個習慣,孩子早晚會感激你
※孩子,在階層日益固化的時代,不努力,就面臨淘汰!
TAG:老魏侃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