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李白晚年的時候相對於之前的春風得意來說,是十分落寞的。他在猶豫不決中還是接受了永王李磷的邀請,前往他的幕府,成為了宋若思的幕僚。他在幕僚任中為宋若思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若思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能夠再度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終因為永王李璘鋃鐺入獄而反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流放夜郎的過程中,他經過了長江中的重要地段——長江三峽。當時已經58歲的他從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著就進入三峽。三峽是長江最為險峻、最難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同時他的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經告別他回南昌了,因此他就更加孤獨,內心的情緒更壞。

這種境遇對這位浪漫主義詩人來說是巨大的打擊,李白當時的孤獨落寞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下面這首《上三峽》就是當時詩人逆境難熬,情緒鬱悶的狀況:

巫山夾青山,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唐代 李白《上三峽》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這首《上三峽》與《下江陵》(《早發白帝城》)可以說是相映成趣——這首詩中描寫巫山險峻,巴水紆曲,舟行遲遲,愁令發白。流放者唯覺逆境難熬,心情憤懣,壯麗風光為之減色。

前兩句「巫山夾青山,巴水流若茲」其中的「夾」字用得極其到位,既寫出了巫山險峻,遮天蔽日的形勢,也包含著詩人喟嘆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茲」含有無奈之意和難言之隱。三四兩句「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並非說巴水可以行到盡頭,而是寫出了巴水紆曲,舟行遲遲的情景。「巴水忽可盡」運用了一個「忽」字,山回水轉,盡在眼前;「青天無到時」,既是寫實又是在寫情。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接著五六兩句「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明寫逆水行船艱難,船行緩慢,實際表達的是詩人的感受和心態。這裡既運用了互文筆法寫朝暮趕路,又暗含時間的承續:早起趕路到晚上也沒能走多遠,從這裡足可見三峽這條水路的行駛的艱難。我們也能夠明白在這段流放的過程中,李白是經歷了眾多艱難險阻的,他的境遇是十分落寞的。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七八兩句「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寫出詩人因船行緩慢而愁白了頭,包含著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感受。末兩句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既在描寫景象,又在抒發感情,從中可體味出詩人悲愁憤懣的心境。詩中連續重複「三朝三暮」,極有船工號子的感覺,令人彷彿對當時的情景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李白晚年寫的這首詩,與《早發白帝城》相呼應,構成一悲一喜

· 這首詩是李白在流放夜郎時的作品,他內心的愁苦與憤懣可想而知,令人動容。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流放途中忽聞赦書,旋即乘舟東返時寫下的,城高入雲,晨光初燦,氣象開朗,舟行輕快。這一「悲」一「喜」足可見晚年處於落寞境遇里李白的經歷的起伏多變,其實這也是很多人在這種境遇的非常真實的感覺,令人覺得彷彿自己也會有同樣的反映。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圈 的精彩文章:

陸遊最落寞的一首《鵲橋仙》,孤獨至極!

TAG:詩詞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