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樣角逐戛納,為什麼是枝裕和能拿獎而李滄東只是無冕之王?

同樣角逐戛納,為什麼是枝裕和能拿獎而李滄東只是無冕之王?

傳媒大眼導讀

按照影評人的觀點來看,《燃燒》的解讀空間很大,且寓意深刻,一如既往地承載了導演李滄東對現實和人生的強烈觀照。然而,就是這樣一部難得的作品,為什麼沒能拿到金棕櫚?李滄東和是枝裕和的創作風格,以及他們在國際、本土的藝術地位又是怎樣的呢?

作者:文心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有兩位亞洲導演的參賽影片倍受矚目,一部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另一部就是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最終是枝裕和斬獲了電影節上最具份量的金棕櫚獎,並在頒獎典禮後被各大媒體競相報道,可謂搶盡了風頭;而李滄東儘管獲贊無數,甚至還創下了戛納場刊3.8分(滿分4分)的歷史最高紀錄,卻最終遺憾告負,成了所謂的無冕之王。

作為有著「電影詩人」之稱的李滄東時隔八年後的最新力作,《燃燒》由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原著小說《燒倉房》改編而來。通常來說,影視化的作品往往很難超越原著,但這一次,李滄東卻在小說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全新註解,成就了一部遠超原著的經典作品。

《燃燒》的故事講述了三個經歷各不相同的年輕人之間的關係糾葛和懸疑故事。鍾秀在一次運貨的過程當中遇到了自己兒時的小夥伴惠美,惠美請鍾秀幫忙照顧自己的貓,因為她要去非洲旅行,而惠美在去非洲旅行的途中認識了住在江南的富二代ben。回來後,她介紹ben和鍾秀認識,於是三個人的生活有了一段短暫的交集。後來有一天鐘秀接到了一通惠美的電話,但是接通之後卻沒有人應答,從此之後惠美就失去了聯繫。鍾秀想盡了一切辦法去尋找惠美,後來發現這位富二代ben的嫌疑最大,於是他開始跟蹤ben,想要找到真相……

按照影評人的觀點來看,該片的解讀空間很大,且寓意深刻,一如既往地承載了導演李滄東對現實和人生的強烈觀照。然而,就是這樣一部難得的作品,為什麼沒能拿到金棕櫚?李滄東和是枝裕和的創作風格,以及他們在國際、本土的藝術地位又是怎樣的呢?

對女性的物化,或許才是導致《燃燒》與金棕櫚失之交臂的原因

先來說說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為何能夠拿到金棕櫚大獎。從影片中不難看出,之所以該片能夠引起全世界觀眾的共情體驗,恰恰在於導演運用的是一種更為國際化的電影語言,來講述一個十分日本的故事,他的語言是國際化的,但創作風格和故事內核卻有著鮮明的個人化和本土化特色。

事實上,是枝裕和的作品向來都以家庭題材見長,且始終關注底層生活。他的電影不僅局限於對家庭瑣碎的討論,更多的其實是對整個日本社會文化的一種反思。這部電影深刻反映出日本的國粹主義,以及拒絕承認歷史的根源所在,還有日本家庭在共同體文化打擊下瀕臨崩潰的現狀。

這些極具歷史與文化深度的電影元素,顯然是戛納的那些評委們最想看到的東西,再加上是枝裕和成熟穩健的執導能力,拿到金棕櫚也就不足為奇了。

反過來再來看李滄東的《燃燒》。儘管他也是一位關注社會話題的導演,且該片明顯存在將村上春樹的《燒倉房》和威廉·福克納的《燒馬棚》合二為一的痕迹,也強化了整部影片的懸疑成分,但想在一個新的故事中無縫融合宗教、階級壁壘和政治等諸多現實問題,顯然並不容易。

該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爆出歷史最高分後,豆瓣上也很快給出9.2的高分,可僅僅一天後,隨著更多的中國觀眾在網路上找到資源並觀看了此片後,其豆瓣評分又迅速跌至8.1。之所以會有這樣明顯下滑的情況發生,和李滄東的拍攝手法也存在很大的關係。

事實上,該片的敘事邏輯確實存在不夠明晰的地方,對懸疑的解答也不十分明確,甚至就連電影的立意看得也並不是很一目了然。對大多數觀眾來說,這樣一部作品帶給自己的心靈衝擊,恐怕遠沒有《熔爐》《殺人回憶》等超高分的韓國電影來得更大,失望在所難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戛納的各位評委尤其是女性評委,都是借了#me too#運動的東風而來。而《燃燒》中對於女性的刻意物化,甚至是藉助女性的失蹤作為整個故事的推動力的處理方式,都讓今年以女性評委凱特·布蘭切特為首的評審團感到極為不適,或許這才是它與金棕櫚獎錯失交臂的主要原因。

日式家庭哲學VS韓式詩意電影

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就是將家庭中的平凡的瑣事拍出生活的味道,並且從中參悟出人生的道理。他願意從生活中最最平凡的角度入手,從中攫取巨大的能量。縱觀是枝裕和的整個創作歷程,其主要作品都是家庭電影,且特別會拍孩子戲,雖然戲劇衝突不夠明顯,但充斥其中的生活細節特別多,給人一種寧謐、祥和、娓娓道來的即視感。

與之相比,被譽為「電影詩人」的李滄東,其作品風格就稍嫌凜冽了。他的電影總是以悲劇故事為主,畫面極美,且喜歡將小人物的人生變遷放在一個特定的大時代背景下。在成為一名導演前,李滄東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擔任著韓國文化部部長之職。作為一位始終致力於韓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電影人,其作品更是有著韓國電影中罕見的大師氣度。

什麼原因讓是枝裕和與李滄東在本土的待遇迥然有別?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想要把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拍成電影,是件很難的事情,至少之前大多數根據其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都難逃撲街的結果。但李滄東和村上春樹一樣都是作家,所以更懂得如何將紙上的文字轉化為畫面,加之他的電影作品一直都保持著很高的水準,所以這一次同樣圓滿完成了拍攝任務。

在豆瓣上,李滄東之前導演的六部作品有四部都在8分以上,剩下的兩部也都是在7.6以上,可見其功力十分了得。更難得的是,他的每部作品都會入圍戛納、威尼斯這樣的國際級影展,且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韓國本土,都有著極好的口碑和觀眾緣。

而是枝裕和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同樣是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作品,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為日本拿到金棕櫚大獎的同時,卻受到了來自本國民眾的強烈抵制。在日本,對《小偷家族》的負面討論和攻擊,甚至已經上升到政治層面。就連特別喜歡錶彰日本文化出海的安倍晉三,都對如此重大的文藝事件視而不見。

在日本國內,是枝裕和始終都被扣著一頂反日的帽子,且被認為其政治見解一直都是在抹黑日本的形象。他希望日本能夠像德國那樣正視歷史並公開道歉,而《小偷家族》也恰好戳到了日本社會的痛處,揭示出日本並非一個拾金不昧的國家,而是有著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問題。這顯然與日本主流社會所認同的東西並不相符。

另外,是枝裕和還積極主張日本的電影從業者能夠放眼世界,不要只著眼於本土的票房收益,而是要考慮拓展海外市場,否則日本電影將會面臨衰落。這麼一個勇於針砭時弊的人,在一個國粹主義泛濫的國家,不受待見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