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鬩神星,曾經以為是第十大行星

鬩神星,曾經以為是第十大行星

鬩神星(Eris),小行星編號136199,已知柯伊伯帶及海王星外天體的第二大矮行星。早期數據估算比冥王星大(冥王星直徑約2370公里,鬩神星直徑約2326公里),首次公布發現時,人們將鬩神星稱為「第十大行星」(當時的冥王星未降為矮行星,太陽系仍然有九大行星)。

由邁克爾·E·布朗、查德·特魯希略和戴維·拉比諾維茨於2005年1月5日所發現,發現團隊有系統地找尋大型太陽系外圍天體,曾發現了創神星、亡神星和小行星90377。

2010年11月6日,天文學家們通過對鬩神星掩星的觀測結果表示:鬩神星的直徑約2326公里,誤差±12公里,略小於冥王星。

2015年7月,NASA最終得出的數值約為2326千米,比冥王星的2371千米小。

2005年1月25日,科學家利用位於夏威夷的8米口徑北雙子望遠鏡對鬩神星的觀測中,從光譜儀紅外線數據中發現鬩王星表面有甲烷冰的存在,與冥王星相似,是冥王星之外,第二個含有甲烷的海王星外天體天體。

鬩神星擁有一顆衛星,鬩衛一戴絲諾米婭(Dysnomi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童兄弟的小窩 的精彩文章:

太陽燃盡的那一刻,太陽系還有生命嗎?
拔完智齒大概20天後出現咀嚼肌疼痛,張大嘴就痛,特別是早晨起來時是什麼原因?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