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新四軍的什麼武器,讓日軍驚呼,讓美軍讚歎!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艱苦卓絕的軍工事業,
如何艱難地起死回生?
簡陋局促的工作環境,
如何研製子彈火藥?
1942年,
那是一段人類歷史上
不堪回首的黑暗歲月。
在敵人的瘋狂進攻下,
抗日根據地面積大規模縮小,
GIF
總人口由1億銳減到5000萬以下,
人民軍隊由50萬人下降到40萬人,
財政經濟困難。
那一年,
一場罕見的旱災席捲了
中國整個北方地區,本已苦難深重的大地上,
哀鴻遍野,
敵後抗戰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
在武器裝備方面,
八路軍和新四軍的
重武器本來就非常地少,
步槍也做不到人手一支,
多年戰爭下來,
這些槍支已經老化,
戰鬥性能非常差。
面對日偽軍的「掃蕩」和「清鄉」,
敵後兵工廠,
生產能力急劇下降。
「不是兵工廠,是一個草屋子,幾台老虎鉗,手搖鑽,沒有台鑽,手搖的鑽床。」
在那時候,
敵後兵工廠的工人們在白天東躲西藏。
他們把設備埋起來,
分散在老百姓家中。
鬼子一走,
工人們立刻爬起來拚命幹活。
很多工廠只能進行簡單的槍械修理。
撞針斷了,
就手工銼一個。
零件壞了,
就想辦法做一個差不多的來替代。
條件稍好的兵工廠還能通過土辦法做點槍,
但數量少得可憐,
一個月能做三、四支已屬不易。
而和槍械不足相比,
缺少子彈則是更嚴重的問題。
別看子彈個頭兒小,
卻集中了機械加工的精髓,
直到今天,子彈生產還有近100道工序,
在過去,工序就更為繁瑣複雜了。
GIF
子彈生產對原材料
和專業設備的要求也很高,
對大部分敵後兵工廠和修械所來說,
造子彈幾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敵後兵工廠唯一能做的
就是復裝子彈。
1941年之前,
各個敵後兵工廠都
能大批地復裝子彈,但是,
分散之後的兵工廠設備
已經簡陋得比鐵匠鋪好不了多少,
人們只能根據各自的情況,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這段最為特殊的艱難歲月中,
我們無法確切統計,
敵後兵工廠究竟為前方
修理了多少槍械、復裝了多少子彈。
但在老兵陳光中眼裡,當年除了復裝子彈,做得最多的武器是手榴彈。
「做手榴彈,做地雷,可以說我是專家。做的最多的時候有8000個手榴彈。」
在那個困難的時期,
因為手榴彈生產比較簡單,
原材料也容易找到,
所以成了敵後軍工企業的主要產品,
對於缺槍少彈的
前方戰士來說,
非常實用,
幾乎成了敵後游擊隊的主要武器。
民間收來的鐵器高溫熔化後,
澆進陶范之中,
形成殼體,
再往裡面裝上炸藥和引信,
安上木把兒,
就做成了一顆手榴彈。
炸藥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手榴彈
能不能達到理想的殺傷力,
而當時的敵後兵工廠絕大多數
只能靠土辦法做出黑火藥,
和鞭炮里的炸藥區別不大。
1944年,
美軍觀察組來到晉察冀軍區參觀,
當他們看到眼前的一切時,
直呼「奇蹟,奇蹟」。
GIF
開放的環境,
沒有防護用具,
這就是當年美軍觀察組的人所看到的場景。
在如此簡陋的環境中,
能生產出高品質的黃火藥
簡直不可想像。
"那時候條件差到什麼程度,比如說做硫酸,這衣裳一濺就壞了,就腐蝕了。衣服真比叫花子還難看。"
黃火藥的爆炸性很強,
研製和生產的過程充滿危險,
在當時簡陋的條件下,
發生事故難以避免,軍工人員經常面臨著死神的威脅。
皖南事變後,
被譽為「槍神」的吳運鐸,
雖然身負重傷,
還是央求領導讓他奔赴前線。
在穿過日軍的重重封鎖後走到了鹽城。
吳運鐸到鹽城時,
新四軍軍部已經正式成立。
和總部同時重建的還有新四軍兵工廠。
在鹽城東台的一個龍王廟裡,
吳運鐸組建子彈廠。
GIF
生產子彈在某種意義上
比生產槍支更困難,
沒有機床幾乎不可能完成。
吳運鐸創造了奇蹟,
兩個月後,
他設計和製造了一批
生產子彈的工具和機床。
從1941年5月起,
新四軍兵工廠就有了自己生產的子彈。
在此之後,
新四軍兵工廠還想辦法
製造出了各種威力較大的武器,
包括迫擊炮和擲彈筒。
之後吳運鐸接到師部通知,
他立即趕到羅炳輝師長那裡
接受新任務:研製新型的類似
擲彈筒一樣的武器槍榴彈。
當時吳運鐸手上唯一的資料,
僅是一篇外國槍榴彈的文章,
通篇不超過300字,
GIF
但他還是在這篇文章中找到
了唯一的收穫,
就是文中提到的
「槍榴彈是用普通步槍
發射的一種小型炮彈。」
通過研究,
他們根據擲彈筒的原理,
將粗鋼棍鋸斷後掏空製成槍榴筒,
再將炮彈裝進槍榴筒內,
用火藥和高壓氣體,
把槍榴彈發射出去。
「就把這個炸彈裝到這個步槍上面,然後槍打的時候,把它都打出去。這槍榴彈可以打200米。全軍嘉獎,非常高興,這是我們最厲害的武器。」
就在吳運鐸成功研製槍榴彈後,
一場大戰爆發。
槍榴彈就被派上了用場。
日本兵躲在步槍射程之外,
槍榴彈的射程完全出乎意料,
直接打中日本兵,
嚇得日本兵鬼哭狼嚎,倉皇而逃。
這次戰鬥,
槍榴彈的威力超乎日軍的想像,
他們連連驚呼:「新四軍的大炮好生厲害!」
除了槍榴彈之外,
在抗戰後期,
新四軍的武器裝備有了長足的進步。
吳運鐸等人研製並生產
的迫擊炮、擲彈筒,
為抗戰最後的反攻和勝利
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敬請收看今晚(6月15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之
《烽火硝煙兵工路-創造奇蹟》。
文字&編輯:冀禹錕
主編:姜黎
TAG:CCTV4國家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