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淺釋》46.大乘經典有七種的意思
序品第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C2 現瑞序 分二
D1 此土六瑞 D2 他土六瑞 D1 分六
E1 說法瑞 E2 入定瑞 E3 雨華瑞 E4 地動瑞 E5 眾喜瑞 E6 放光瑞
今E1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為諸菩薩來說這個大乘經,這個經名字叫「無量義」。這是在沒說《法華經》之前,佛說《無量義經》,這是教菩薩法門,佛所護念的。
佛欲說《無量義經》前,這時候,有六種的祥瑞: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眾喜瑞、放光瑞。現在這兒,就是說法瑞,說法是一種祥瑞。有人就問:「佛常常說法,常常入定,這是家常便飯,怎麼變成祥瑞了?」因為這一次說法,和其他的說法不同。這一次說法之後,就入定(入定瑞);入定,然後就雨華(雨華瑞);雨華,就地動(地動瑞);地動,大家就都歡喜(眾喜瑞);然後佛又在這眉間白毫相來放光(放光瑞)。這是一種特別的因緣、特別的情形;所以這六種,就叫六種祥瑞。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佛為這一切所有的菩薩,說大乘經。這所有的菩薩,在這個大法華會上,就是經文前面所說的「八萬人」;這些個菩薩,都是大菩薩,他們來聽這個大乘經典。大乘經典有七種的意思:
(一)法大: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都在大乘經典里包括著。小乘不能包括大乘,而大乘就可以包括小乘;所以第一,就是法大。
(二)發大心:發大菩提心,不是發小菩提心。這大菩提心,由凡夫乃至成佛,永遠都不退轉;不退轉的菩提心,叫大菩提心。
(三)解大藏:他能明白大乘菩薩藏的道理,依照這個菩薩藏的法,去修行大藏。
(四)凈大:他能見道,見著這個道了,而清凈的心也大;學大乘法的菩薩,他凈心大。
(五)莊嚴大:用什麼莊嚴?福智莊嚴;用福德和智慧,莊嚴他自己。
(六)時大:佛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來修持,這也可以說是「因大」。
(七)具足大:具足,就是六度萬行都圓滿了,以相好自嚴,而得菩提果,所以又可以說是果大。
有這七種的意思,所以叫大乘。
一般人說,大乘是 Mahayana! 什麼是 Mahayana?我問他有多大,就是問這個大乘有多少種意思?他不知道。現在你們聽過這個大乘,「大乘」有這七種的大,但是這和「摩訶薩」的七種大有多少不同的。說大乘經,「說」是言說,「經」是經典。經,梵語是修多羅,譯為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還有很多的意思,不必重複。
名無量義:在沒說《法華經》以前,釋迦牟尼佛說過一部經典,就是《無量義經》。無量義,就是沒有數量那樣多義。可是,這無量從什麼地方來的?從有量那兒來的;有量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從「一」那兒來的;「一」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無相那兒來的;無相從什麼地方來的?從實相那兒來的。所以說,實相就是無相。無量義,就是從有量義那兒來的;有量義,又從那個「一的義」──第一個意思那兒來的;第一個意思從什麼地方來?從無相義那兒來的;無相義,就從實相義那兒來的。
這「實相者,無相也」;沒有什麼相呢?沒有生死相、無無相,也沒有涅槃相。沒有生死相、沒有涅槃相,這叫實相。但是無所不相,無量義,都是從實相這兒來的;所以「無量義經」,也就是實相義經。前幾天,我為什麼把「諸」字講成「一」字?也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無量為一,一為無量」;甚至於連「一」也沒有了,這就是實相。
為什麼有個「一」?從「沒有一」那兒來的;那麼人故意頭上安頭,就弄出個「一」來。所以沒有事情,就找事情來干;本來沒有麻煩,自己找一點麻煩的事情來做一做。
現在說這《無量義經》,是做什麼用的?教菩薩法:這是教化大乘菩薩行菩薩道的方法。菩薩學大乘法,佛所護念:這種法,根本佛就不想說,久默不談──默,就是默然不講話;久默,很久,佛也不說這個大乘法。為什麼?《無量義經》是佛自所證得,所以為佛所護念。佛不想說這個大乘法,因為說出來,會令一切眾生都不相信;不相信,這就不對機,所以佛很久都不講這個法的。
※38.要想見文殊菩薩,就要先記著這十種吉祥的事情法華經淺釋
※居士如何「斷欲去愛」?宣化上人金剛棒喝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