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憶那些風靡一時的日本家電,是「日本製造」沒落了嗎?

回憶那些風靡一時的日本家電,是「日本製造」沒落了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產的家電曾風靡全球。誰家結婚能置辦上一台三洋彩電,那絕對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

曾幾何時,世界500強榜單上,有149家日本企業,更有多家日本電子企業進入前50,日立位列13,松下位列17,東芝位列36,索尼位列43,NEC位列48。

當時的日本企業都曾創下輝煌的成就:1960年東芝生產了日本第一台彩電顯像管電視機,被譽為日本的彩電之父;夏普開發了當時日本獨有的高尖端液晶技術,被譽為液晶電視之父;當時的三菱電器更是買下了紐約的地標洛克菲勒中心。

日本家電企業可謂是雄極一時。

1985年,買電視機還要憑票的年代,一台16吋的三洋牌彩電售價1200元,那時候一個普通員工的月工資大概在幾十元。

但不過二、三十年時間,很多事情都成了滄海桑田。

2011年,松下、索尼、夏普這三家日本家電企業的虧損總額累計達到了1.6萬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約合200億美元,其中松下的虧損額創造了日本製造業虧損額新高。

同一年10月,海爾集團公司從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手中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它家用電器業務。

2015年10月,四川長虹和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松下電器株式會社(三洋之前被松下收購)簽署協議,作為「三洋」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視品類排他性授權使用者,在中國大陸範圍內有權進行「三洋」品牌電視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承繼日期為2015年12月1日,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止。

2016年4月,鴻海集團以3888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66%的股權並接管夏普。

曾經的巨頭東芝則乾脆一路「賣賣賣」不止:

2015年末,東芝將其在印尼的彩電工廠和一個洗衣機生產製造基地賣給創維;

2016年,把以洗衣機、冰箱等主營白色家電業務子公司出售給美的,醫療設備部門出售給佳能;

2017年上半年,同意以189億美元將半導體業務賣給貝恩資本主導的「日美聯合體」;

2017年11月14日,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正式轉讓海信,成交金額129億日元,海信電器將擁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及40年東芝電視全球品牌授權;

最新的消息則是,有富士康撐腰的夏普將以約50億日元(約合457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東芝個人電腦業務。

松下也退出在廚衛電器、燃氣台灶、嵌入灶、熱水器等領域的中國市場,放棄了等離子電視業務。就在不久前,日本最大媒體《日經新聞》報道:「松下集團由於多年虧損,經營不善,準備出售松下集團位於中國的工廠,標價是4.5億美元」。

1985年,上海,大量民眾趴在櫥窗外觀看索尼電器。

日本電器為什麼沒落了?

日本家電沒落,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首當其衝的是,由於中韓的崛起,日本家電企業能在家電行業中利潤不如以前那麼豐厚。

《日經新聞》對這一現象進行了一番調查,總結其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為:

首先日本公司過時、僵硬的職業階梯制度,是電子業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日本消費電子公司的許多人才外流到了中國大陸、台灣地區、韓國等外資公司,其中包括東芝、日立、NEC、富士通、索尼等。跳槽人士表明:「1990年代晚期行業出現了變化,日本公司的高管不再有做大事的夢想,他們千方百計避免風險,不重視那些願意提出挑戰的同仁。」「當日本的工程師發明出所期待的產品時,他們感到了巨大的成就感,許多日本工程師在海外就職,是因為他們希望尋找一個環境,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外,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也是原因之一。日本過去幾十年執行終身僱傭制,大學生新進入公司,報酬就被固定,隨後每年按照一定速度上漲工資。但當日本工程師走出海外,看到美國、韓國等公司的工程師享受豐厚的薪資,心中自然有失落感。

另外,在半導體等新業務上,日本公司的高管缺乏足夠的了解,加劇了人才外流。顯示面板和半導體業務都需要巨額投資,而且未來的投資回報不明確,這將會導致公司業績波動。日本電子公司往往將這些業務視作「新興業務」,這些業務的負責人往往很難被提升到重要的高級管理崗位。

和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相比,日本的半導體和顯示面板行業面臨另外一個競爭劣勢,在新工廠的補貼或稅收優惠方面,日本政府表現得不夠慷慨。

1982年,北京街頭的松下電器廣告。

中國成為全球家電主導者,然後呢?

誠然,日本電子企業有著大量問題。但是,日本家電企業的「沒落」,很大程度上不是日本企業的技術與產品不行了,而是緣於其經營思維過於僵化,市場反應過於遲鈍,導致其市場適應能力下降,全球化戰略與經營能力下降。換言之,日本家電企業的衰敗,不是敗在產品和技術上,而是敗在經營與觀念上。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是,一個國家家電產業崛起的過程,往往也是這個國家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蛻變的過程。一旦這個國家成為發達國家,這個國家的家電產業就會被另一個國家超越。40年前美國企業主動退出家電領域,日本從美國人手裡接過這一棒;而今天,中國和韓國再從日本手裡接過這一棒。

雖然不少美國和日本企業退出了家電領域,但全球數字技術、顯示技術的專利仍然掌握在它們手裡。因此,美國和日本從家電領域的退出,很大程度上是退出製造和銷售,而不是退出研發與標準,並且他們退出競爭激烈的白電市場後,在其他新領域繼續高歌猛進。

在多元化經營的策略下,松下、索尼等公司早已淡化「家電」標籤,產業轉型與戰略升級更利於增強老牌家電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他們甚至擔心海外消費者仍然以老眼光視其為「家電企業」。

索尼2010年收購美國伊利諾伊的生命科學公司iCyt Mission科技公司,開始涉足流式細胞術業務,旨在將其眾多的音像技術應用於備受期待的醫學和生物學領域。而日立則是在2012年主動結束了有著56年歷史的電視製造業務以及液晶面板和硬碟業務,大力發展健康、還有智能物流等新業務,很快恢復元氣,當年的市值相當於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家公司的總和,成為日本家電企業轉型的典範。

松下拋售了「安全監控攝像頭」的江蘇製造工廠,卻又在江蘇投資了一家新能源電池製造商,事實上,早在2017年5月,作為生產特斯拉18650型三元鋰離子電池供應商,松下就曾宣布投資數億美元,如今有了「拆遷款」,這項投資得以徹底完成。如今松下已經成為特斯拉汽車全球最大電池供應商。顯然,松下認為下一輪的科技革命中,一個主旋律就是資源戰爭、環境戰爭,誰能搞定這兩項科技,誰應該就是新的世界首富。

再比如東芝,已經在人工智慧、雲計算、無人駕駛方面布局。同時,國內媒體援引日媒的報道稱,「東芝社長綱川智表示,出售半導體存儲器業務後,東芝將變為電梯等樓宇相關業務和發電系統等『以社會基礎設施業務為主體的企業』。」

未來如果有一天,中國家電被印度、土耳其或其他東南亞國家所取代,可能也是中國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一個表象特徵。而在這之前,中國家電企業需要擁有如美國、日本企業一般的遠見和視野,這才是在時代的浪潮中屹立不倒的立身之本。

(本文由焦點視界focusvision綜合自《日經新聞》、新浪財經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焦點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焦點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