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蕭條生奇葩 夾娃娃店處處開成全台奇觀
熙來攘往的捷運站、旅客聚集的西門町、堪稱潮流聖地的東區,以及精華商業地段信義區……近期,無人夾娃娃機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舉進駐台北市各個角落,成為台北街頭的最新風景線。
然而,這番「榮景」背後,不但隱藏著台灣實體零售業的蕭條,以及市井小民對島內整體經濟的隱憂,它更反映出台灣步入低成本、低消費的「末端經濟」現象。
台灣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全台夾娃娃機店家數已超過3600個,較前年920間暴增逾三倍。但根據業界非正式統計,全台夾娃娃機店或已突破1萬家,全年產值更上看1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約44億新元),相當於台灣航太業的年產值。
事實上,夾娃娃機登陸台灣已有20多年,但近兩年卻意外激起新熱潮,並吸引各路民眾冒著市場飽和的風險,紛紛投入這個產業。
台灣自動販賣機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前副理事長紀富騰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解釋,由於景氣不佳,加上民進黨政府去年修改《勞動基準法》推出「一例一休」政策,增加營業成本,使得商家入不敷出,導致全台各縣市掀起退租潮,空置的店面家數相應攀升,讓門檻低、利潤高的夾娃娃機店「乘虛而入」,形成「低成本、低消費」的「末端經濟」趨勢。
以國際時尚和潮流品牌匯聚的台北東區為例,原本人潮不斷的黃金商圈隨著多家精品店和科技產品經銷商相繼撤出後開始走下坡,店面的招租廣告四處可見卻乏人問津,有的甚至淪為短期特賣會的場地,近期才由夾娃娃機店進駐填補真空。
多達10萬人從業 九成另有正職
現為台中市自動販賣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紀富騰補充說:「更何況現在經濟不好,社會底層的人都想試試看,用夾娃娃機創業,很多租下夾娃娃機的台主不乏學生、警察和軍官,他們很多都是基於對政府沒有信心,才選擇賺外快。換個角度看,這說明台灣人會為自己找出路,不會坐以待斃。」
他估計,全台從事夾娃娃機的10萬名從業人口中,約九成有正職。
台灣10多年來薪資滯漲備受詬病,據官方統計,台灣去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3萬9953元,年增1.82%,雖創下17年來最大增幅,但若計入物價漲幅影響,每月平均的實質經常性薪為3萬7781元,不及2000年的水準,形同薪資倒退17年。
過半民眾近一年內有玩 其中三成每周光顧
當然,有供要有需才平衡,儘管夾娃娃機店迅速擴張,玩夾娃娃機的愛好者也始終大有人在。《商業周刊》上月初的報道即分析指出,當一個社會的實質薪資普遍停滯,「但人們還是有休閑娛樂、購買非生活必需品等『小確幸』的慾望,這時便會選擇用低價方式滿足需求」。
根據該周刊4月底針對1200多人進行的調查,約53%的消費者近一年內玩過夾娃娃機,並以30歲以上的成人居多,而玩家中有近三成每周光顧夾娃娃機店逾一次。
三個月前因興趣踏入夾娃娃機產業的大學生張書瑜告訴《聯合早報》,她起初擔心「這個行業飽和,怕不會賺錢」,但她近期與友人在車水馬龍的台北車站附近以每月近3萬元合租兩個機台,不到兩周就回本,讓她倍感信心。
她說:「其實現在整個市場就是看地區,只要選址好,貨品又與眾不同,即使可能不會賺大錢,但還是會賺一點點。」
目前市面常見的夾娃娃機店,主要由「台主」與「場主」共同經營。場主選定營業地址後,負責裝潢、水電、購買機台等成本,並制定該店營業規範,將夾娃娃機台分租給多位台主,以收取租金為主要獲利來源。
台主負責經營機台和準備擺放在夾娃娃機內的貨品(如絨毛玩具、科技產品等)以及調整夾取設定。消費者玩夾娃娃機所投入的硬幣全歸台主。
無人經營模式入行門檻低 「1萬元就能當老闆」
此外,由於夾娃娃機店多采「無人經營模式」,靠著監視器遠程監控,可直接剔除人事成本,壓低入行門檻。就有場主打出「1萬元就能當老闆」的廣告,吸引台主加入。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台主基本上都會有盈餘,但獲利情況視個人能力。台主必須做出市場區隔,在成本上要捨得投資,包含擺放正版商品、提高顧客夾到商品的成功率等。一般而言,一個機台每月有望凈賺5000元。
然而,隨著夾娃娃機店增多,其衍生出的問題也越加五花八門,包括場主是否依法繳稅、夾娃娃機內是否擺放違法或有礙觀瞻的物品,以及深夜營業會否引來群眾滋事成為治安死角。
多名朝野立委就曾呼籲負責監管的經濟部制定把關機制,規範夾娃娃機店的地點和商品,例如遠離學校和醫院等場所,並杜絕違禁品等。
不過,紀富騰認為,政府還沒來得及制定辦法,夾娃娃機店或已經退熱。「夾娃娃機店已經是個不倫不類的產業,熱潮或許還會再燒一年,但崩盤的原因還是因為供過於求,到時把夾娃娃機當副業的台主都會回歸到本來的崗位。」
他說:「當經濟復甦,夾娃娃機就會退潮了。」
TAG:獅說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