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前——話端午

端午節前——話端午

新蟬噪罷亂蛙鳴,芒種過後即到端午。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而關於端午的各種考證和冷知識,也是四個節日中最多的。

話端午|別稱

《風土記》「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

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與端五同義。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話端午|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西晉周處在《風土記》中稱「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可見古人夏至也吃粽子,非端午專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屈原其實姓」羋」(發mǐ音),司馬遷曾在屈原列傳中說:「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的國姓就是羋。

春秋時期,楚武王封兒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領,人們於是稱他為「屈瑕」。屈原就是「屈瑕」的後代,屈氏就成為了一個支氏。屈原來是他的氏!

話端午|佩飾

豆娘,舊時端午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清嘉錄》引《唐宋遺紀》云:「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畫額,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五色絲,以五色絲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漢代應助《風俗通義》有記:「五月五日,賜五色續命絲,俗說以益人命」。

香囊,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香囊的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話端午|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

《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這是清代之俗。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

話端午|民俗

食粽,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掛艾草、菖蒲,《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

賽龍舟,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采雜葯。」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到了現在賽龍舟依然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放風箏,端午節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故稱為「紙鳶」。

跳鍾馗,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鐘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到了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曆五月於大門或堂中掛鐘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飲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性辛溫,具有解蟲蛇毒、燥濕、殺蟲的功效。但雄黃內含砷、汞等有毒物質,建議改喝雄黃酒為擦雄黃酒,將其外塗在毒蟲叮咬、生痱子或長包長癤的地方。

話端午|假期

2007年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新的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方案:從2008年起取消五一黃金周,並將清明、端午、中秋規定為法定假日。

端午假期已到

在此恭祝大家

端午安康,美好如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竹書苑 的精彩文章:

TAG:紫竹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