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行漫記之從遣唐使到日本精益進化之旅

西行漫記之從遣唐使到日本精益進化之旅

東京塔

寫在前面的話

公元630年,日本的舒明天皇派出第一批遣唐使,開啟持續二百六十多年全面學習中國唐朝的遣唐使制度。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遣唐使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直到20世紀初,也就是一百年前,歷史的天平開始倒轉,落後的清政府開始以日為師的方針,陸續派遣多批公派赴日留學生,大規模學習日本近代化的先進成果。

2017年6月,在新技術顧問公司組織下,我有幸與華為公司及各大EMS的中高層主管,組成日本精益進化之旅第一批團隊,目的是從本源來學習和實地體會精益生產的發展歷程和最新實踐。

第一印象:靜、凈、敬

此行的第一站是日本的名古屋。飛機抵達名古屋機場,剛出通道第一眼便見到的福原愛的廣告,也許是考慮到越來越多的旅日中國人的緣故,福原愛作為代言人的確令我們倍感親切。走到機場的出口通道看到有日語、韓語和粵語的標語提示,到達提示牌採用日語、英語、韓語和漢語四種語言,其中日語竟然是繁體的「到著」,另一處通向停車場的提示牌,其中的日語是繁體字的駐車場。同行的老肖在廣東生活多年,熟知粵語,他告訴我們粵語的到達也是念「到著」,原來日語與粵語竟然隔空發生某種聯繫。駐車與停車哪個更適合,沒搞太明白,從字面意思理解,停車是短暫停留,駐車是停下不走的意思,似乎駐車場卡聽起來更接近本義。也許從語言發展來看,中國歷經千年文化發展,很多詞語已經賦予了時代的寓意或者引申義,而日語則保留了當時漢語的某種本義。

名古屋機場外面的福原愛廣告

日本人很重視禮節,見面、告別等各種場合都要進行問候,哪怕已經很熟悉的,禮節到位很重要。在辦理入境手續的時候,翻譯小張告訴我們,在日本首先要學好問候話,走遍日本都不怕。常見的日語問候包括你好、早上好、謝謝、辛苦了、再見。可是詞好認,但是話難講,因為日語與中文屬於兩種不同語系,漢語發音為單音節,一個音一個字,而日語是多音節,在接下來的幾天視學的介紹環節,往往聽某個日本企業主管說了半天,一大堆的日語音節,翻譯只翻譯了兩句話。惹得深開發的老賀開玩笑說,這翻譯估計是偷懶,將翻譯的話縮水了。

名古屋附近的村莊

我們一行人出了機場,原來早有一位新技術公司的領隊和翻譯已經等候在出口,人數清點之後,很快坐上去名古屋的大巴。一路上,大家對沿途的風景感到很新鮮,不斷地有人往窗外看,渾然不覺之前飛行四小時的旅途辛苦,實際上我們中間有一大半都是第一次來到日本本土,之前的認識還停留在抗日神劇的畫面。離開機場先看到一片片農田和農舍,農田很平整,此時已經種上了水稻,部分田野還有人使用農用機械在耕作。農田的附近是成片的農家院子,大部分房子都是暗色、尖頂,很有點中國唐宋風格建築的影子。一眼望去,農村幾乎沒有看到火柴盒式的樓房,都是尖頂、青瓦的庭院式建築,戶與戶之間都有一段距離,每戶前面都有四五個停車場,不少農家門口都種了景觀樹,一幅祥和平靜的畫面。

周日的名古屋街道

我們到達時間恰好是周日,大巴車進入名古屋街區的時候,速度放慢起來,周圍的車似乎也不快,感覺生活節奏很慢。下車以後,我們得以看清楚街道情形,看起來街道都是乾乾淨淨的,沒有看到塑料瓶和紙屑。街道上連個垃圾桶都沒有,路上行人也不多,沒有看到共享單車,這與我們國內城市周末人山人海的現象大相徑庭。第二天清早,我和幾個有徒步習慣的同事,早早起來吃完早餐去散步。大約是七點鐘,這時候早上上班的人多開始多起來了,有些人手上拿著塑料袋放在垃圾站附近或者街道轉角。有穿制服的清潔人員,集中收走。後來的幾天,我們努力在名古屋、福岡、東京的街頭都做過類似的事情尋找垃圾,但很遺憾卻一無所獲。

靜岡車站附近的一處文物

日本的垃圾管理聞名全球,以前只是聽說,現在總算親身經歷。首先是日本深入人心的垃圾回收法律和垃圾分類辦法,相比於國內分兩三類,日本最少是七八類,部分城市的分類達到二十多種。實際上,日本關於垃圾回收法律不僅類別齊全,而且這些法律對垃圾回收的相關問題規定得很細緻,有很強的操作性,便於公民、企業執行。例如,北九州市法律明確規定瓶罐之類的垃圾每周回收一次,使用政府規定的垃圾袋(每個約合人民幣0.7元)。在名古屋市,每種垃圾袋有特定的顏色分類和系列號,容量一般分為10升、20升、30升和40升等,按大小每個袋子的價格也不等。如此嚴格細緻的垃圾分類,的確值得仿效和學習。

日本料理

無儀式、不生活

我們的住處是名古屋當地的一家希爾頓酒店,領隊告訴我們,毛呂俊郎老師已經提前等候在酒店門口。說起來,我們與毛呂老師已經是舊相識了,他是公司的精益生產顧問,今年的多次HPS現場顧問周的輔導毛呂老師都與我們共同度過,只是那時候是在松山湖的製造現場和教室。到了酒店,看到顧問老師毛呂俊朗和兩位酒店迎賓等候在酒店門口,與我們一一握手表示,旁邊的酒店迎賓則一一鞠躬,並送上「你好、辛苦了」的漢語普通話問候,這些細節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日本人向來重視秩序和儀式感。第一天吃飯的時候,我們基本上認識了此次的顧問公司團隊,其中最熟悉的毛呂老師是新技術中國分公司的社長。剛開始我們都搞不清楚社長、會長等區別,哪個級別更高。為此,毛呂老師專門給我們了專門普及,原來日本以及韓國稱呼公司為會社,其中股份公司稱為株式會社,會指的是董事會,社則是會社的意思。照此說法,原來社長指的是總經理,管公司日常運營的,會長則指的是是董事會董事長或者董事會主席。三位顧問分別是永松俊廣,是新技術的會長;毛呂俊郎,新技術中國的社長;中尾工,新技術美國的社長;加上兩位助理團隊成員,伊藤是新技術中國的辦公室主任,而藤井則是名古屋的辦公室主任。他們分工有序,每個人負責內容非常具體,並且互相支持,此次行程沒有一位在中途遲到或者異常。

理化工業的主管們揮手告別

從第一天開始的聚餐,到最後一天的告別,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儀式感的具體表現,簡直是無儀式、不生活。吃飯開始前要推選代表與日方代表獻上祝酒詞,其實也就是中日代表各講幾句話,然後共同舉杯開啟第一杯;結束也要儀式,全體一起喊YO YI(不是呦西,是結束的意思),當然結束儀式以後並不真的結束,部分人員可以繼續吃,儀式過後可以自由活動。視學告別則要求更高,大巴車啟動時,所有人都要揮手告別、揮手,直到對方看不見為止。記得是大發工廠,因為工廠門口要轉彎,廠門口非常開闊,結果是我們左邊和右邊分別揮手,足足揮了三分鐘。

不起眼的八幡屋

去往理化工業的大宮茨木工廠的路上,導遊帶我們品嘗一次當地原汁原味的日本料理。這是一處當地的榻榻米式的飯店,名叫八幡屋,典型的日本式建築。停車以後,我們看到路邊還有古時候的墓碑。問了飯店老闆,告訴我們這是應該是房主人的祖先,日本土地狹小,一般都把墓地安排在房屋附近,同時認為祖先神靈可以保佑他們。吃日本料理時,也有一番規矩。我們被安排在一間包廂,進去之前要在門口脫鞋時,門口有一個長凳子可坐,也可以蹲著脫,脫下來的鞋子調頭往內放。用餐之前先要等所有人都坐下,然後開始上菜,先上湯,接著是主食,然後是各種小碟盛的配餐小食,加起來估計有十來個。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後都要高聲表達兩種感受,用餐前要說「Itadkimasu!」,意思是欣賞這頓飯食;用餐後要說「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謝款客者預備這頓極美味的飯食。我們一行人第一次吃如此正式的日本料理,雖然各種動作都有人引導,仍然覺得不自在。出來的時候,我和老賀開玩笑說,日本人吃的精緻,就連洗碗都很麻煩,怪不得日本女人很多在家當家庭主婦,因為準備每一餐和洗碗都要花費不少時間。

藏在山中的凈姿日本料理,類似於私房菜

當然吃的精緻,必須要付出時間代價。但是這個精緻的背後,我們卻似乎看到了幾百年前,唐宋年間的飲食禮儀的面貌。據記載,早在聖德太子主持制定的日本第一部憲法里,即《十七條憲法》的第一句便提出「以和為貴,無忤為宗」,開始全面學習中國唐朝典章禮儀。至平安年代,日本為培養出「文武兼備」的武士,在藩校里開始設置禮法、道德教育課程。當時的遠見之士還在庶民階層的「寺子屋」(一種由寺院面向上不起學的庶民子弟開設的學堂)、私塾等處也進行禮儀教育,以爭取做到人人知禮。日本人善於保護傳統,代代相傳,加上戰亂較少,禮儀教育就不斷得到完善並發揚光大。親身體驗過這些複雜規範的日本禮儀規範之後,作為來自禮儀之邦的我們都感到了汗顏和壓力。

據說是日本排名第一的拉麵品牌一蘭拉麵

晚上回到酒店大約是七點鐘,休整之後,我們一行人約好去逛逛福岡的夜景。福岡市(Fukuoka),目前是日本第6大人口城市,位於日本九州的北部,周圍形成福岡都市圈。福岡市這裡也是古時日本與中國往來最主要的港口,著名的「漢委奴國王」的金印就是在福岡發現的。我們找了最近一家「一蘭拉麵」吃過晚餐,便沿著酒店附近的河邊散步。福岡的夜晚很安靜,路邊有一些居酒屋,都是關著門,走近一看發現裡面坐著幾乎都是西裝革履的男人,湊在一起喝酒。回來路過地鐵站已接近十點,又發現一群群身著西服、提著公文包的男人,互相攙扶著搖搖晃晃地走著,這場景如同電影再現。據說日本男人一般都不會在八點之前回家,即使工作完畢,也不會馬上回家。因為回家太早,則意味著在公司不受重視。上面說到日本女人多在家做全職家庭主婦,其實背後日本男人的壓力,可見一斑。

豐田早期的產品工業織布機

尋找工匠的本源

視學第一天到的是名古屋,正是豐田大本營所在地。這裡有以豐田命名的豐田市,豐田汽車總部,和聞名已久的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也是此次行程最重要的地方。顧問公司很重視此次視學活動,會長和社長親自參加,親自學習和身體力行。同時第一天視學參觀的日立工廠還派代表跟隨我們一同前往豐田大發工廠和紅乙女釀酒廠,可謂是互相學習。日本人特別重視實幹精神,提倡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口頭禪就是JUST DO IT。確實,聽說是不可靠的,要去做,做才能見效,所謂實踐出真知。實際上,到日本的一周視學實踐,我們的標準動作是視學、交作業和一分鐘發表,做作業也有要求,顧問強調不只是要文字表述,更多要畫圖,因為圖示更容易看懂。

豐田汽車發展示意圖

在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主題是豐田產業文化觀光與旅遊。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是豐田集團利用其發祥地——原豐田紡織公司總部的廠房遺址建設的專業性博物館。成立於1994年,由豐田集團等13家公司共同設立,豐田佐吉於1911年發明自動紡織機就是在這裡。紀念館主要由大廳、紡織機械館、汽車館、技術樂園、豐田集團館組成。大廳包括紀念室、大屏幕參觀導覽和一台老豐田發明的環狀織機,豐田集團館主要介紹豐田集團的歷史。紡織機械館展示的主要是紡紗機和織布機技術的基本原理以及紡織機械技術的演變。展館薈萃了從原始的紡織工具、最早的動力機械直到最新的紡織技術的豐富多彩的實物,許多機械都可以現場操作演示,織出各種各樣的布來。

早期的豐田汽車裝配

汽車館主要展示汽車及其生產技術,包括汽車的原理、結構,汽車技術和生產技術的演變等。在這裡,所有的汽車機械原理都實現了動態演示,許多還結合了多媒體的介紹和演示,你可以親手操作和體驗,對於專業人員的學習和培訓非常有效,非專業人員也能得到許多收穫。現代汽車製造技術也在這裡進行了豐富的體現,各種模擬生產過程如焊接、噴漆和組裝機器人生產線的真實過程模擬,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另外,展館還彙集了豐田集團的所有代表車型,使人得到汽車歷史和文化的體驗。在技術樂園,我們看到不少成群結隊的穿著校服的學生,看年齡應該有小學生、中學生,他們邊看邊操作,都非常地專心致志。後來翻譯告訴我們,豐田產業技術博物館每天都會接待不少組團參觀的學生,實際上就是現代科技館理念的貫徹,通過互動式的展品,介紹各種機械原理和機械結構的現場演示和動手實操,其目的是從小培養對工業產業的熟悉,以及民族自豪感。

而在日立空調工廠,我們參觀了近年來在精益生產的最新實踐,包括月光工作室,大部屋和「神奇」的卡拉庫里(一種無重力的物流傳送裝置),零距離接觸現場操作和改善。在日本,工廠不叫工廠而是叫工場,體現現場優先的理念,實際上日本的工廠是分多個工場的,這裡的工場實際上相當於各部門的生產區域或者樓層。視學期間,發現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幾個工廠都沒有QC(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縮寫,中文質量控制,又稱品管),現場幾乎看不到閑雜人等,只有單純作業和現場改善,這與現在大部分中國工廠的生產狀態很不一樣。

一群日本學生進來參觀豐田博物館

從外表看起來,日立工廠的現場並不美觀,但卻大有玄機。原來日立工廠按照空調的製程,分為主線和支線,主線在中間區域、支線在兩邊區域,區域與區域之間是用設備連接在一起的。同時其物流路徑,責任區域都是井井有條,除了參觀的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任何的閑雜人等。看慣了中國工廠的成群結隊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來到這些工廠還真不適應,這些工廠男工多,女工少;中年以上多,年輕人少,甚至有白髮蒼蒼的老人在操作機台。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日立工廠CHAKUCHAKU(一種叫插拔插拔的先進生產方式)生產線上,是三個五十多歲的中老年婦女在操作,手腳不緊不慢,看起來速度不快,但是做出來的產品卻非常標準。現場引導的主管告訴我們,日立的生產重在平衡,不在於多快,因為單個工序的快沒有意義,而是在做到線平衡以後再逐步提升效率,這就是所謂的生產安定化。無QC,無生產二線人員,無閑雜人等人少,工廠整體生產安定化,能讓中老年人員在產線上生產出符合標準的東西,也許這裡就是我們未來追尋的生產應有狀態。

顧問告訴我們,這個日立工廠招收的都是本地人,大部分都是從年輕干到退休,非常穩定。這與日本的教育體制有關,日本實行二元教育體制。一條路線是普通教育,需要實行層層考試,包括本科、研究所和博士,即我們常見的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路線;但是更多的人走的是職業教育路線,日本有規模眾多的職業專門學校,從教學內容到畢業方式,都採取和大學完全不同的模式。這些專門學校旨在培養大量的藍領工人和技術工人,完全對口就業,為包括豐田、日立在內的大量工廠培養所需的藍領和技工。實際上,多年來,專門學校的學生就業率都保持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生。一名技術崗位的高級藍領工人,憑其月薪足以支撐全家的開銷,並同時供出一套三層樓的獨門獨院住宅。他的妻子可安心在家做全職太太,並養育多個子女。正是有了國家體制提供的堅實物質基礎做後盾,日本大量的技術工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成為各行各業的工匠。

矢崎化工的主管在介紹卡拉庫里的構造

隱形的冠軍

來日本之前,曾多次聽說一個故事,叫永不鬆動的螺絲。講的是中國的高鐵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然而小小的螺母卻不得不採用進口產品,這就是只有45名員工的小企業——日本哈德洛克(HardLock)工業株式會社生產的「永不鬆動的螺母」,他們將螺絲做到了極致。當時還在想,這是否一個特例。經過這次的視學實踐才發現,日本的精益生產不僅僅是在機械、電子製造領域,他們已經嘗試向快消品領域進軍。

與上期不同的是,本期視學活動增加了一家酒廠,名叫紅乙女酒造廠。據永松老師介紹,新技術前幾年進軍消費品領域,成功幫助過一家日本食品企業復興,紅乙女與這家食品企業比較熟悉,剛好遇到經營困境。看到朋友公司起死回生,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與新技術進行合作。目前已經是合作的第二年,今年六月份,第一階段的生產改造剛剛結束,組裝線搬遷到新的區域。紅乙女酒造工廠位置很偏,在北九州島的一處山腳下,快進山的時候我們看到附近還有一條河流,水流清澈,這的確是是造酒的好水。我們的車到達時,已經是中午十一點,遠遠地就看到一行人整齊地排列在廣場上,其中一位中年人領頭舉著一個海報,印著大大的華為LOGO,顧問告訴我們那位領頭人正是紅乙女的老闆。

紅乙女酒造的展覽店

原來,紅乙女的一家重要客戶的老闆也非常喜歡華為品牌手機,所以跟我們有緣,因為愛屋及烏的緣故,紅乙女也很認可華為品牌,工廠不少同事都是用的華為手機。這種親切感,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紅乙女的酒類眾多,以胡麻酒為特色,這在日本以前很流行,但是現在已經是碩果僅存。經過精益顧問改善,我們看到紅乙女的生產線別具特色,非常窄小、流速穩定,但是可以實現混流,即各種品類的酒類可以在一條線上同時生產。出來時,我們不少同事都在展示區品嘗了紅乙女的酒,有清冽、有甜膩和淡香等類別,口感都很好。我們一邊品嘗一邊思考,能將酒類生產做到如此精益,著實令人感嘆。

顧問點評學員們在矢崎化工的現場操作

出了北九州,我們坐新幹線來到東京。視學的對象是矢崎化工的靜岡犬山工廠,1968年成立,目前120餘人,2014年營業額為214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24億。以人均效益計算,工廠每人每年可達到一千萬人民幣,單位效益驚人。靜岡的矢崎是一家做塑料管的中小型工廠,只有一棟廠房,但是支撐著年度十個億的銷售,在業界排名第一。

在宣講教室裡面,我們就發現了與眾不同的地方,原來教室的椅子都是帶有輪子,椅子的構造更是神奇,全是管子連接而成。矢崎的介面人告訴我們,這些管子和輪子就是矢崎化工的基本單元,矢崎化工的主要產品是工作台、無動力傳動裝置、物流管搭建的周轉工具,近年來開始發展AGV(Automated GuidedVehicle的縮寫,意即自動導引運輸車)小車。矢崎化工的神奇之處在於用各種外包塑料的金屬管子和連接件可以做出任何你能想像的出的你需要用的架子和操作台,又輕、又好推,可拆卸、可安裝。

第一代卡拉庫里,一種用輪子和管子構造的無動力傳送裝置

在工廠的研發人員練習場,我們分成兩組進行無動力傳動裝置的現場動手實踐,現場體驗了一把「不花錢的改善」。相比於美國製造重在大數據應用,德國製造強在裝備自動化,日本精益生產則非常強調人的因素,重要特徵就是通過組織的不斷優化、文化建設和人的訓練來解決生產系統中的問題,其中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就是認為改善並不一定要花錢。為此TPS提出「三現主義」,特別重視現場操作員工的自我改。我們在日立看到1995年的設備,經過多次升級改造,至今還在發揮用途。在矢崎化工,由工程師與現場員工聯合設計製作,使用滑輪和物流管可以拼裝包括生產線操作台、推車等各種各種生產車間所需的工具,同時這些工具每年還在迭代升級,很少報廢。

成田郊區的一處民房

觸摸文化背後的力量

曾經在一本雜誌看到過一個故事,講述一位日本宅女的愛好,最大的愛好就是幫助中國人之路。當時還覺得好笑,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么,是不是小編嘩眾取寵。在新技術公公司總部,竟然親身經歷了這個故事,我稱之為「田中小姐的興趣」。新技術總部位於名古屋的豐田大廈14樓,樓上就是豐田公司的員工辦公,永松老師解釋這是為了貼近前言和客戶。新技術總部一共四名員工,都是做後勤和行政工作的。

田中小姐是其中負責機票預訂和出差安排的,輪到她自我介紹時,與其他員工不同,她用的是中文,而且口齒清晰,作為日本人已經非常難得。田中說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幫助中國人指路,每逢周末的上午,她一般會來到街道的東邊,這邊靠近火車站,下午則到街道西邊。這兩個時間點的中國人過來問路的比較多,她會很耐心的幫助,甚至會帶著走一段路。但是這兩年問路的人少了,因為很多中國人的日語水平在提升。我們當時都很奇怪,為什麼對指路很感興趣。田中解釋道,因為她喜歡中國文化,可惜沒有去過,所以通過幫助中國人指路,一方面能方便行人,另一方面還能學習中國話,同時還能了解中國文化,一舉三得。藤井告訴我們,日本人生活節奏緊張,像這樣單一愛好的人很多,對中國人抱有好感,對中國充滿好奇的人也不少。

東京帝國劇場外面追星的人們

視學結束後我們又回到東京,住的地方是東京帝國酒店,位於日比谷公園附近,旁邊恰好是帝國劇場,顧問告訴我們可以在東京體驗最大的不夜城和購物廣場。當天恰好是周五晚上,我們吃完東京著名的雪花烤牛肉回來,大約是九點半,看到一群人坐在劇場前面的台階上,前面幾排帶著黃絲帶,中間幾排帶著綠絲帶。日本的追星與與國內的畫風完全不同。我們見多的國內追星場面一般是搖旗吶喊,甚至是敲鑼打鼓,結果在這裡看到的是這樣一種場面:一群人靜靜地坐在台階上,前面一個帶隊的人舉著小旗子,當一位帶著口罩的明星從劇場大門口走出來以後,帶隊會舉著小旗子迅速起身,其他人跟著起立,然後明星走過來,一個個逐一握手,這時大家分別與喜歡的明星交換禮物。待走到最後一位時,大家集體揮手目送明星離場。如此安靜且規範的追星畫面,竟然令我們產生一種很不適應的感覺。

成田站

因為要從成田國際機場返程,最後一天是住東京附近的成田市。入住酒店以後,大約是下午五點鐘,時間尚早,於是同事老張、小余和我三人決定坐通勤車去成田市區逛逛。說是成田市區,其實並不大,這還要從日本的地理區劃說起。日本的地方行政區劃制度,隨明治政府於1871年實施的廢藩置縣政策而建立,一般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現今日本全國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縣,其下再設立市、町、村。成田市位於日本千葉縣北部,人口並不多,約9.8萬,面積131.27平方公里。

我們坐了酒店的擺渡車,不到十分鐘就來到成田市區。老張、小余和我都喜歡民間文化,於是我們決定去穿街走巷,感受一下日本普通居民的生活。走了好幾個街道,也逛了一些小店,可惜的是小店的店員大都不懂中文,就連基本的英語對話都不行。路過郊區民居的時候,發現絕大部分都是關著門,據說日本人很重視隱私,不像國內鄉村,一般都是大咧咧的敞著門。

成田市區一處賣酒小店

正當大家覺得索然無味,從一處巷子走出,就要打道回府的時候,我們被一陣音樂吸引出了。此時夜幕還未降臨,原來前方是一處廣場,儀式標語用的是漢字。我們走近一看,是花蓮町神道教的祭典儀式,廣場旁邊的石碑記錄了從至今的歷次祭典儀式。花蓮町是成田靠近的一處小地方,中文含義就是花蓮村。說是神道教的祭典,其實是花蓮町當地的村民發起的一種「跳神」活動,從形式來看很像是中國鄉村的儺舞,只是沒有化妝。老人和長者前排就坐,神情嚴肅;而未成年則手執白扇,邊跳邊唱,動作只有三四個,簡單卻認真;旁邊的父母,還在不時幫助指導。實際上,我們根本聽不懂唱的內容,只感覺與抗日片中的音樂相比,更為輕柔和一些,且帶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回想起八十年代,還看到過家鄉的龍燈和舞獅,也是全村參與,如今早已不見,而日本卻能將現代與傳統的交織融合,並能一代代繼承下去,令人感慨不已。

成田花蓮町的祭祀典禮

後記:播下精益的種子

未到日本之前,我對日本的印象既是簡單卻又模糊的。一方面是從小便接觸到的各種抗日宣傳和抗日神劇,另一方面是聞名已久的精益生產方式和各種先進的電子產品。經過這短短一周的視學經歷,我對日本的感覺卻變得清晰起來,不僅僅是馬桶蓋、居酒屋,也不僅僅是禮儀和精益生產……想要不斷進步,就必須正視差距。

行程6天,視學8家工廠,橫跨日本6個城市,總計2000公里

明朝著名官員兼科學家徐光啟面對西學東漸,曾提出,「欲求超勝,必先會通」。兩百年以後,中國陷入三千年以來未有之大變局,清代著名學者魏源旗幟鮮明地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當年的日本遣唐使,歷經艱險,前後十幾次往返終於學得一系列文化科技制度。而今,恰逢中國製造2025戰略全面實施的關鍵時機,一批又一批的來自中國企業高管組成的精益之旅不斷走向日本,前赴後繼,考察和學習日本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播下的精益生產的種子,也必將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千里巴山,山高水長
怎麼判斷女生是否喜歡你 女生喜歡你的6個表現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