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暴打日軍的英印軍是什麼結構?跟現代印度軍隊有傳承嗎?
樓主「劉夢龍」:在看浴血叢林,英帕爾會戰中,印度士兵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堪稱驚人,在英國軍官的組織下常常能和數量相差無幾甚至勝過自己的日軍旗鼓相當,這還是在英軍軍官和印度士兵大量都是新兵的情況下。尤其是從中國戰場抽調過來的日軍精銳面對戰鬥意志和火力密度都大的多的英印軍明顯不適應。最慘烈的科希馬雖然核心是英國第二師的一個營,但是印度軍也有一個營,戰鬥力也不遜色。以一千人出頭的戰鬥兵配合一千人左右沒有戰鬥力的非戰鬥部隊在完全沒有準備的山地地形對抗一整個師團的日軍主力,雖然外圍還有兩個營的解圍部隊。這種戰績直接使國民黨的遠征軍黯然失色了吧。難怪日後印度兵那麼驕狂,和國軍最好的部隊比他們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吧。
英帕爾會戰插圖(出自魚鷹社)
avante:順便問一句,現在的印度陸軍(建軍於1947年獨立後的這隻軍隊)是否承認英印軍的歷史和傳承關係?
地鐵人:印度第五師在對印自衛還擊戰的時候如果不是印軍敗退的太快的話就拉上去了。
rx78nt1gx:記得《印度對華戰爭》一書裡面提到過印軍中派系矛盾很多的就是獨立後的少壯派和老殖民軍的矛盾,尤其是考爾的那幫霍克式的嘴炮非常不討人喜歡,當然事實也證明考爾一夥確實是幫傻逼。
親共左翼麥卡錫:什麼印度兵這麼強?那是在同等數量英式部隊火力比日軍強,和有大量中下級英國軍官作為骨幹的情況下吧?
印支張巡吳長庭:還真不是,連排級軍官和士官已經基本是阿三了,整體火力肯定是超過鬼子的,還有後勤也好得多。
chinesefox:
nicolascs382:印度軍很複雜。有算英軍的,有算殖民地軍的,還有算印度王公軍的。
avante:還有科希馬怎麼會只有英軍第二師一個營呢?蒙巴頓在紀錄片里明明說放出了英軍三個步兵旅啊?
關中大俠呂輕侯:求片名、觀看鏈接,謝謝了。
avante:BBC在1974年拍攝的《二戰全史》,「出場嘉賓」集中了當時仍在世的幾乎全部重要二戰歷史人物,包括德國的鄧尼茨、曼托菲爾,二戰時的英國外相艾登等人,日本方面的人物也有不少。
蒙巴頓這個出自第14集《一個可愛的日子,明天:緬甸/It"s A Lovely Day Tomorrow: Burma (1942–1944)》,片中出現的幾個在印緬戰區作戰的國軍鏡頭是整套記錄片里鮮有的提及中國軍隊的部分。
土豪金IPHONE5S:英印軍,不屬於英軍編製而是印度帝國陸軍,裡面的英國軍官也是印度陸軍編製,歸德里而不是白廳的陸軍部管轄。
專業豐胸隆美爾:我記得罈子里說過,印巴分治後巴鐵繼承了軍隊主力,而印度繼承了官僚系統。
eumenes:不是,軍隊是兩家瓜分的。行政機構是根據管轄地瓜分。
不賣國家宋子文:人當然承認英印軍傳承的,何止英印軍,跟著八國聯軍進過北京城的部隊番號他們都留著呢。
avante:我的意思是現在的印度聯邦軍隊作為一個整體是否承認英治時期的印軍是其歷史的一部分?
地鐵人:承認,駐達旺的印度第五山地師前身就是參加了東非戰役和緬甸戰役第五英印師。
eumenes:承認。BBC紀錄片《大英帝國》採訪印度陸軍的時候看到他們把殖民時代的軍旗勳章擺在戰史陳列室里,儼然當作是榮譽。
主持人為此詢問部隊長的時候對方也毫不避諱的把本部隊歷史追溯到英國人組建它的時候。
avante:二戰時的英印軍還有一個特殊榮譽,就是1946年和英軍、澳軍、新軍一起組團參與佔領日本本土。不靠英王老闆,印軍永輩子也別想摸到日本列島上去吧,想想豐臣秀吉當年瘋狂到想征服朝鮮、中國和印度,結果最終卻讓阿三們打到自己老家裡來了!
India
Indian Army
5th Battalion 1st Punjab Rifles.
7th Indian Light Cavalry Regiment.
16th Indian Field Battery.
92nd Indian General Hospital.
Royal Indian Air Force
No 4 Squadron RIAF flying Spitfires.
yxds:我看英阿戰史的時候,也說三次阿富汗戰爭參戰的印度部隊的獲得榮譽全傳承下來被現在印度部隊繼承了。
rottenweed:當然承認這個傳承關係,還引以為榮呢。
陳毅訪問印度時,參觀過印度陸軍參謀部,對參謀部牆上掛著歷任參謀長的畫像中還有最初的幾任英國人就表示完全不解。
海陸雙雄桂永清:第31師團的主力4月5日就早已進到科希馬東側。由宮崎繁三郎少將指揮的該師團—部,與第15師團的一部相配合,在山夾庫附近消滅了英印軍的一個旅,4月6日佔領了要衝科希馬。當時科希馬的守敵,只有一支很少的駐防軍,和趕來支援的挺進部隊所屬的兩個營而已。
斯利姆將軍生怕日軍從科希馬一舉沖入迪馬普爾,切斷阿薩姆鐵路(富昆方面中美軍的補給線),便趕緊將第33軍團的英軍第2師、接著將印度第7師集結於迪馬普爾,令其反攻奪回科希馬。4月5日,其先頭部隊已陸續到達迪馬普爾。
第15師團的進攻也極為順利,4月8日,挺進部隊佔領了英帕爾至科希馬之間的密宣。師團主力也在4月10日進到英帕爾北部及東北部地區,英帕爾已在指顧之間。
山本支隊此時正在反覆強攻位於達木與帕勒爾中間山嶺上的托巴爾。該支隊在此以前已歸軍部直轄。
惟獨第33師團由於上述情況進展遲緩,4月10日才到達英帕爾平原南方入口杜爾奔山口。第33師團的遲緩行動使軍司令官深感焦慮。在此期間,軍司令部和師團司令部之間往返了措詞激烈的電報,感情尖銳對立。而且在師團司令部內部,師團長與參謀長之間發生了消極與積極兩種意見的激烈衝突,師團長已難以統率了。
五月初,牟田口軍司令官終於採取措施,請求更換師團長,後任命在討伐馬占山戰鬥中驍勇聞名的田中信男少將(6月晉陞中將)。
另一方面,對空降部隊的戰鬥,自第53師團到達後情況改觀了。該師團5月初到達戰場,預定以5月11日為期,準備對莫罕的敵陣地開始總攻擊。但在開始總攻擊之前,敵空降部隊已主動向北撤退,第53師團立即追擊敗敵,向北面孟拱進擊。
雖然出現了諸如第15師團兵力不足,第33師團貽誤軍機,以及由敵空降兵團造成的後方交通斷絕,和兵力分散等許多意料不到的齟齷、挫折和失誤,但在4月上、中旬左右,包圍英帕爾的局勢已基本形成,使人頓感到「烏」號作戰勝利在望了。
可是,經過一旬之後,形勢完全逆轉,前途已有難以逆料之勢。即在4月末到5月初之間,戰局開始出現膠著狀態。敵第4軍團在空軍不分晝夜運輸的支援下,阻擊和反攻漸趨激烈。
北面的科希馬,我第31師團面對強大的敵軍第33軍團的進攻,已開始攻守異勢。軍方原來計劃以三周時間結束戰鬥,現在已經過了40多天,戰況難望早日取得成功。
並且,第15,第31師團的全部馱牛和大部分馱馬在進攻當中已經死掉。從開始進攻以來,這幾個師團一直沒有得到一馱軍需品的補充,山炮的彈藥已經幾乎用盡。由於連日激戰,將士的傷亡和疲勞與日俱增,戰鬥力迅速下降。全師團的官兵們僅以當地土著在欽高地的向陽山坡上種植的陸稻,勉強充饑。各師團司令部連日不斷地向軍司令部發出戰況危急、請發彈藥、請調空軍支援的告急電報。
第33師團的給養情況比其他師團稍好,但戰鬥的損耗與疲勞情況不相上下。4月末,各師團的戰鬥力已減到40%左右。
4月份,敵軍以70多架的運輸機向英帕爾平原空運了印度第5師和大量軍需品。到了5月,敵軍為了打通英帕爾-科希馬之間的道路,反擊特別激烈,第31和第15師團的各部隊被敵軍切斷,開始陷於孤立。向帕勒爾方面挺進的山本支隊從4月10日以來反覆強攻托巴爾敵軍的堅固陣地,毫無效果,5月末,各大隊的兵力已減到幾十名。
4月以來,印度國民軍第1師在山本支隊的戰線參加戰鬥,這時在支隊的南翼與敵對峙,抵擋著敵軍的反擊。
在敵軍步兵、炮兵、空軍和坦克聯成一體的壓制下,我軍被迫潛伏在各條山谷里,已經失去了戰鬥行動的自由。白天不僅不能舉炊,甚至也不能晾曬一件衫衣。日軍能運用的戰術只有夜戰了。然而一到天亮,在敵軍的炮轟和空襲下,夜間戰鬥的成果又化為烏有了。
5月上旬,牟田口軍司令官決定將主攻方向完全集中在第33師團一個方面。從山本支隊調來了坦克和重炮聯隊,又從新編入的第53師團調來兩個步兵大隊增援,並親臨該地指揮戰鬥。
從5月中旬起,我第33師團在距英帕爾西南約20公里、沿比辛布爾山地西側一帶,展開了連續40天的殊死戰鬥,但戰線並沒有向英帕爾推進一步。全軍孤注一擲的總攻擊歸於失敗。這方面的敵軍是由空運增援的印度第5師。聯隊長、大隊長在戰鬥中相繼戰死,第33師團的戰鬥力下降到30%以下。
大本營因對「烏」號作戰放心不下,派秦參謀次長到南方軍總司令部及緬甸方面軍司令部研討戰局的前景。次長一行5月初到達緬甸,認定本戰役難以成功後回京。5月15日,正當參謀次長在大本營作戰室要向東條參謀總長及有關人員報告此行時,收到了正在視察前線的南方軍參謀長發來的與此意見相反的報告。參謀次長參照了南方軍參謀長的報告,提出了「英帕爾戰役成功的希望正在逐漸減少」的報告,暗示前途不容樂觀。對本戰役寄與很大希望的參謀總長也許是由於這兩份一個悲觀、一個樂觀兩種意見的報告,沒有弄清楚「烏」號作戰的真相,仍未放棄期待本戰役成功的希望。於是又失去了停止本戰役的一個機會。
六月初,河邊方面軍司令官帶病視察帕勒爾前線。歸途於6月5日在東枝會見牟田口司令官,聽取了第33師團方面戰況的彙報後,認為戰局不容樂觀。
然而,兩位司令官還都對從帕勒爾正面打開戰局寄託希望,臨別前約定再盡最後一次努力。6月9日,方面軍司令官來到眉苗第33軍司令部,從該司令部向馬尼拉南方軍總司令拍電彙報戰況、並請求增派空軍兵力、特別是戰鬥機,但終於沒有提出希望停止「烏」號作戰的報告。
此時,大本營將作戰部署的重點已轉向太平洋方面,如前所述,南方軍總司令部已由新加坡遷到了馬尼拉。大本營和南方軍的注意力就自然集中到菲律賓方面的十一號作戰準備上去了,於是「烏」號作戰就向悲劇的結局發展了下去。
5月末,牟田口司令官還試圖在山本支隊方面打開戰局,命令新由南方軍增援來的第4師團的第61步兵聯隊向該支隊方面前進,並將軍的戰鬥指揮所移到芒果。此時恰值印緬國境進入雨季,出現了河水泛濫、道路崩坍的徵兆。阿拉干山脈上空陰雲密布,該軍前途顯得十分暗淡
此時,第31、第15師團長愈益強烈要求軍司令部發給補給。5月,第31師團長竟提出了放棄科希馬、向能得到補給的地點後撤的報告。
牟田口軍司令官接到這個報告大為震掠,指出當今正值「烏」號作戰成敗的關頭,實屬全軍危急存亡之秋,堅決要求無論如何必須固守科希馬。因為第31師團一旦後撤,開放科希馬至英帕爾的道路,必將造成全軍崩潰。這一點已是洞若現火。因而確信只有傾注全力迅速攻佔英帕爾,才是打開難局的唯—辦法,而且這才是全軍必須完成的任務。
然而,佐藤第31師團長並沒有接受軍司令官的要求。佐藤中將不忍坐視全師將士束手待斃,6月初,親自率領全師團主力,帶著1500名傷病員開始退卻,留下步兵團長宮崎少將指揮的一個支隊截斷英帕爾至科希馬的道路。面對全師主力尚難抵禦的敵軍壓力,這是宮崎支隊萬難完成的任務。
而且,此舉對於一直在英帕爾北方同第31師團背靠背進行苦戰的第15師團一點也未通報。到了6月,第15師團對面的敵軍益愈增多,受到當時擁有150多輛坦克的兩個師左右敵軍的強大壓力。師團長山內正文卧病在床,只好由參謀長代行指揮。
牟田口軍司令官接到第31師團擅自撤退的報告後,急派久野村軍參謀長趕赴該師團司令部。久野村參謀長在伏米內會見了退卻下來的第31師團長,指責他擅自撤退違犯軍令、同時向他傳達軍部命令:「和第15師團的南翼接上,加入進攻英帕爾的戰線。」
佐藤師團長強調,在毫無得到補給希望的目前情況下,難以遵奉軍部命令,便繼續後撤。雨季眼看臨近高峰,大小河流泛濫、道路崩坍,印緬國境面貌全非。
於是牟田口軍司令官不得不申請罷免佐藤中將,另外,山內第15師團長因病情危殆,接著也提請更換。佐藤中將由河內槌太郎中將繼任,山內中將由柴田卯一中將繼任。
前此,第33師團長柳田中將已被罷免,現在又換了兩位師團長。在大戰過程中更換全部師團長,這種不祥事件,在具有光榮傳統的日本陸軍史上向無此例。牟田口中將自責統帥不當,也向河邊方面軍司令官提出了請予處分的報告。
宮崎少將雖然不惜犧牲,英勇奮戰,但科希馬至英帕爾的道路終於在6月22日被突破了。這一天,敵軍由科希馬蜂擁衝進英帕爾,共有坦克、重炮、工程汽車等—千多輛。第15師團腹背受敵,右翼很快被突破,而且其背後聯絡線上的烏克魯爾、山夾庫地區,也處於即將遭到敵軍踐踏的境地。宮崎支隊消息斷絕,擔心是否已經全軍覆沒。這時,英帕爾平原敵軍倍增,我軍北翼瀕於崩潰,形勢危如累卵。
牟田口司令官為了完成使命,將退卻中的第31師團調往山本支隊的北側,企圖先行攻下帕勒爾,但在軍紀已瀕於崩潰、毫無戰鬥力的情況下,這個企圖根本無從實現。
至此,軍司令官終於下了決心,6月23日初次向河邊方面軍司令官提出意在停止「烏」作戰的報告,內容是:「在萬一停止進攻轉入防禦時,根據我軍現狀,認為退到從印緬國境線上的親敦江西岸高地經莫萊西北高地至鐵定一線,較為合適。」
6月25日,方面軍司令官接到牟田口軍司令官的這一報告後,複電指示:「當目前南方軍總司令部尚無任何命令時,你軍提出如此消極意見,實感意外,仍應一心為完成我軍任務向前邁進」。
方面軍司令官一面這樣鞭策第15軍,一面向南方軍總司令官彙報實情,請求停止「烏」號作戰。這一請求立即得到了南方軍總司令官和大本營的批准。7月10日,方面軍向第15軍傳達停止「烏」號作戰的命令,令其轉入「烏」號作戰開始前的防禦態勢。
從3月8日以來歷時四個多月的英帕爾周圍的激戰,至此終歸失敗,我軍的壯志宏圖成了泡影。
日軍4月6日攻佔西柯瑪的時候,當地守軍只少量駐防部隊和印軍兩個營,英2師和印7師是在日軍佔領希科瑪後對佔領的31師團進行圍攻。
劉夢龍:科希馬的戰鬥從4月4日到4月18日解圍科希馬就只有兩個營多一些的戰鬥兵,核心是英國第二步兵師的一個營,還有一個是印度軍阿薩姆團的一個營加一些一個廊爾喀連。英軍這個營是在科希馬陣地被包圍的最後一刻進入陣地的,之前科希馬連像樣的工事都沒有,第二師一開始只有一個旅三個營到位,四營進入科希馬以後,兩個營八門炮已經沒有辦法進入科希馬了。第二師在之後半個月就在外圍以兩個營守著八門炮不斷炮擊日軍。解圍部隊是10號空運到迪馬普爾,直到18號才發起解圍作戰,20日才進入科希馬的,如果科希馬有三個旅這地方最後一塊陣地才350X350米怎麼可能擠得下。估計是翻譯的鍋,蒙巴頓搞不好說的是三個營,給翻譯成三個旅了。
地鐵人:阿三軍也是打過卡西諾,打下東非,打下中東的,本身不差。早期表現差的鍋得要英國高級指揮官背,正派英18師和澳8師表現也沒好到哪去。
矢鋒:軍事組織,真正見功力的是大編製。兵團以上級編製一個是組織複雜,運營複雜,一個是要求基層部隊要標準化,正規化。國軍和印軍這種基層素質良莠不齊的封建軍隊,一打大編製很容易被人擊破一點,全軍皆潰。
天天1979217:1962年印軍戰敗的主因是軍事行動被政治綁架,而政治又被自己鼓吹起來的民意綁架,結果不顧前線軍官反對,強行把部隊送上只有騾馬甚至只有腳夫才能運輸的地方如克節朗河谷和章多等地,當開打的時候,印軍一線部隊彈藥只能維持三十分鐘,這還咋打?
另外,英國殖民時期出於政治和軍事考慮(前者為了挑撥民族關係,後者為了保障戰鬥力),主要僱傭的是錫克人這樣有武士傳統的西北地區印度人當兵,印巴分治時這類軍隊很多都在巴控區。這也是剛分治那陣印度地盤和人口遠多於巴基斯坦,整體軍力差距卻不大的原因。等印度完成重整軍備,逐漸基於本國民眾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防軍後,巴基斯坦就明顯處於下風了。
avante:不過整個烏號作戰里無論英軍還是英印軍的表現都不能算太出色吧,才3個師團10萬多日軍居然長途跋涉衝到印度境內折騰了3、4個月,最終還有半數以上的日本人得以保住性命逃走,比起同時期南太和中太戰區的米軍動輒數萬數萬地在島上和海上宰殺日本人要差遠了,直到45年的敏鐵拉戰役,英印軍才算是開始痛宰日本人。
chinesefox:是的,是島上和海上。
印支張巡吳長庭:斯利姆等高級軍官跟宮斗似的瞎折騰,而且英軍也沒直升機不是?
忠義無雙小黃皓:現在中印兩軍差距沒那麼大了吧?
glowworm1985:如果用20世紀的標準看軍人,那我在德里機場看到的印度兵真不如解放軍。當然在那種地方當兵的也許是少爺兵或者後台兵。
錫克人另說,他們真見過血,紀律性服從性也很強的樣子,放20世紀都是好兵苗子。
如果用21世紀的科技軍人標準來衡量,印度好像也沒啥21世紀的武器裝備,沒法比較啊。
偷魚的貓:這個我記得在美國軍官指揮和美國補給下的國軍表現也是不錯的,另外在八國聯軍時期英國人招募的中國人組建的部隊表現也很不錯。
這些歷史充分表明人和人是差不多的,不是日本人美國人中國人就天生比印度人或者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人強。差距在於組織、後勤和領導。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布,主編原廓,原著北朝網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這款英國坦克竟把德國隆美爾元帥都給打絕望了?
※你知道排隊槍斃時代的輕騎兵、重騎兵和龍騎兵是怎麼分工作戰嗎?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