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妝博客到 4億美元估值,揭秘互聯網美妝品牌Glossier的崛起之路
早在她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時尚帝國的CEO之前,Emily Weiss和很多企業家一樣,將白天正常工作之餘的其它時間全都用在了自己的副業上。在Weiss擔任《Vogue》的助理編輯時,她的副業是一個名為「Into The Gloss」的美妝博客,最終她將這個副業打造成了一家公司,用Weiss的話來說,這是一家能夠使美大眾化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Glossier。
Glossier並不是一家普通的美妝公司。Weiss是基於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打造Glossier的:如果美容品牌真的去聆聽女性的聲音會怎樣?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Weiss通過簡單地傾聽女性她們想要什麼,而不是告訴女性她們想要什麼,從而將一個美妝博客打造成一家估值4億美元的龐大業務。
Weiss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Glossier是如何讓用戶對自己的美妝產品產生強烈共鳴的呢?最為重要的是,Glossier是如何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脫穎而出的呢?
下面,我們將探討Glossier是如何在消費性包裝產品這個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與那些強大的傳統品牌博弈並打敗他們的。
2010年-2013年:美妝博客Into the Gloss和Glossier的起源
在短短8年時間裡,Glossier已經成為美國最知名的美妝品牌之一。然而,Weiss的最有趣之處在於,她從未刻意地去打造一個基於產品的美妝品牌。在推出Glossier之前,Weiss在美妝行業的名氣來自於她的名為Into The Gloss的美妝博客。
Weiss一開始的目的是想重新定義關於美妝的交流方式。由於對消費型美妝行業現狀不滿意,Weiss想要給女性提供一個談論和交流美妝的平台。在推出Into The Gloss之前,美妝品牌和網站通常都傾向於採用自上而下的推廣方法。傳統美妝品在生產出化妝品後,通常會花數百萬美元通過傳統的電視廣告、印刷廣告和無處不在的廣告宣傳活動中向女性推銷自己的產品。
換句話說,在這種傳統模式下,美妝品牌告訴女性用戶什麼是流行的、時尚的和值得擁有的。
由於厭倦了被大品牌告知什麼是美,Weiss想要講述購買這些產品的女性的真實故事。她想知道女性用戶真正在購買什麼美妝產品以及為什麼會購買這些產品。她想知道她們是誰,美妝對她們意味著什麼,以及化妝品是如何融入她們的個人風格和日常生活中的。
Weiss希望女性來講述她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讓自己的故事轉由時尚和美妝品牌去講述。她開始打造一個基於信任和真實性的社區。她的平台將讓女性有機會繞開那些作為時尚和美妝行業的專家和時尚大V,從而以一種真正低成本的方式來討論美妝產品。
Weiss早期在兩件事上做得非常出色,從而為她的品牌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認識到內容和社交媒體在打造社區方面的巨大潛力。
(2)專註於讓產品變得可輕易獲得,無需花很多錢。
首先,Weiss發現,當時很多主要的美妝和時尚品牌還沒有開始利用社交媒體作為傳播工具。在那個時候,少數使用社交媒體的美妝品牌都是用它來自家推廣產品。他們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和使用電視一樣。這些品牌並沒有通過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吸引潛在的粉絲和客戶,也沒有將其作為與潛在客戶溝通的工具,而是僅僅將其作為內容傳播的平台。
其次,Weiss用 Into The Gloss向讀者展示他們如何在不用花很多錢的情況下就能讓自己看起來和感到魅力四射。博客里的重點內容是這些女性的故事,產品都是次要的。
通過找到美妝博客這樣一個快速增長的垂直編輯領域,Weiss發現了一個潛在的商業點子。
2010年:Into The Gloss博客正式推出。最初,Weiss每周更新三次內容。在去Vogue雜誌工作之前,Weiss在凌晨4點到8點之間獨自製作、發布和宣傳所有網站的內容。
剛開始,Weiss自己掏了700美元來支付初始成本。除了這項投資,運營網站的成本完全來自廣告(邊欄廣告)和贊助商。
2012年:推出後不到兩年,Into The Gloss每個月就有20萬獨立訪客和450萬的頁面瀏覽量。這個博客網站的時尚、極簡設計美學和它揭秘名人美妝的文章都深受讀者的歡迎。這個博客網站在這段時間內的流量增長主要是因為該網站的內容發布頻率從每周三次增加到每天三次。
同一年,Elle雜誌的資深時尚新聞編輯Nick Axelrod從Elle離職加入Weiss,幫她一起運營Into The Gloss。
在這段時間裡,Weiss繼續打造Into The Gloss的品牌。通過專註於那些使用美妝產品的人而不是美妝產品本身,Weiss的博客成功吸引到那些想要更多了解符合她們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習慣的美妝產品的女性。因此,這個博客的流量持續增長。在《Vogue》和《W》擔任編輯期間,Weiss練就了講述時尚故事的能力,她利用這些知識開發了以顧客為中心的內容,這最終定義了她的品牌。
如果選擇在2018年推出一個全新的美妝博客,肯定會陷入非常艱難的境地,但是在2010年,寫有關美妝博文的人是非常少的。從2010年到2013年,也就是在Into The Gloss增長的關鍵幾年時間裡,美妝博客開始變得越來越流行。Weiss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順應這個潮流,這讓整個行業感到意外。
讓Weiss的Into The Gloss博客和其它競爭類網站迅速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Weiss加入的名人檔案。韋斯充分利用她在《Vogue》、拉夫勞倫和W雜誌等實習期間積累的人脈關係,在博客上線的第一年就採訪了喜劇演員Aziz Ansari、模特Emily Ratajkowski、女演員Danielle Brooks和說唱歌手Angel Haze等名人。
到2013年,Into The Gloss 已經開始變得更像一本真正的時尚雜誌,而不是一個新貴的美妝博客。儘管在不經意間,Weiss一直在收集市場研究數據,並在近3年時間裡培養了越來越多的忠實粉絲。讓讀者產生共鳴的不僅僅是Weiss的內容。她以顧客為中心對待美妝的方式讓那些覺得自己的聲音被傳統美妝品牌忽視的女性產生了強烈共鳴。用這種方式定位她的品牌是Weiss迄今為止做出的最明智的舉動。
Weiss最初方法的天才之處在於,它利用讀者之間相互推薦的方式建立了品牌信任,並利用社交媒體作為研究工具。Weiss沒有使用內容來宣傳她的品牌,因為內容本身就是品牌。
2013年,為了讓Into The Gloss獲得進一步發展,Weiss和她的團隊開始與風險投資人會面,試圖獲得風險投資。Into The Gloss在社交媒體上擁有12萬粉絲,每個月能獲得200萬流量,Weiss知道自己是能做成一件大事的。Into The Gloss的成功讓Weiss知道,在美妝行業,更小、更敏捷的品牌以一種直接、真實的方式與顧客建立聯繫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的。Weiss想把這個發現應用到產品銷售上。為此,Into The Gloss獲得了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由Forerunner 和Lerer Hippeau Ventures領投,幾個個人天使投資人跟投。
Weiss現在需要的就是充分利用她的博客在短短3年時間裡形成的強勁勢頭,來推動她的事業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
接下來Glossier誕生了。
2014年-2016年:從第五大道到沙山路:到Glossier上去購物
雖然Weiss已經拿到了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且有足夠的現金將她的業務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但她並不想通過倉促進軍產品開發導致快速增長的公司偏離正軌。
大多數創業公司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浪費了很多時間和資金去開發那些人們根本不需要的產品。Glossier並沒有草率地進行產品開發,而是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方式。Weiss和她的團隊繼續打造Into The Gloss的品牌,進一步擴大博客的受眾,在這個過程中期待著Glossier的推出。此外,Weiss還開始為她的品牌培育新的渠道,比如Instagram。Weiss的公司後來利用這些渠道的強大影響力來以比競爭對手以更低的價格銷售更高質量的產品。
這時,Weiss意識到她手裡擁有的東西不僅僅是一個博客。為了更多地了解女性真正想從她們的美妝產品中得到什麼,Weiss開始推測 Into The Gloss的產品線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Weiss與加利福尼亞的一位化學家合作開始開發了Glossier的第一款產品。Glossier開發的第一款產品是一款不會加重粉刺的潤膚膏。在此之後,Weiss和她的團隊開始研發公司的前四款產品。
在這段時間裡,Glossier做出的最明智的舉動之一就是利用自己已經非常強大的內容來解決傳統美妝品牌未能解決的一個問題。購買和使用化妝品是一種非常私人的、親密的體驗。這種體驗的一部分是和傳統零售店中的知識淵博的專家討論你的個人美妝需求。對於傳統零售商而言,這種模式還沒有互聯網化。這對於Glossier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這家公司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受眾群體,並通過自己的內容建立起了信任關係,因此可以利用它來銷售自己的產品。
Glossier能夠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與客戶建立私密聯繫,從而打造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越來越多的編輯人員,製作高質量的內容和通過社交傳播這些內容的成本依然要比Glossier的傳統競爭對手所採用的傳統廣告的成本要低得多。Glossier打造用戶社區的舉動是非常明智的。這個品牌已經與客戶建立了一種值得信賴的關係,而且是以一種成本非常低廉的方式建立這種關係的。
2014年:Into The Gloss獲得了來自Thrive Capital的840萬美元的A輪融資。
Into The Gloss獲得的種子輪和A輪融資是非同尋常的,因為Weiss在見投資人時還沒有一個公司或一個明確定義的產品創意。當時只有Forefunner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Kirsten Green表示願意為Weiss的想法提供資金支持。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只有7%的創業者是女性。Green後來加入了Glossier的董事會。
同一年,Glossier作為Into The Gloss的姊妹品牌正式推出。當Glossier最終推出的時候,業務中的很多最重要的拼圖已經被放置到位。沒有必要從零開始打造這個品牌,Into The Gloss已經完成了品牌的打造工作。通過巧妙地將Glossier定位為Into The Gloss的一個姊妹品牌,Weiss和她的團隊可以專註於將其作為他們已經打造的品牌的一個延伸去打造,而不是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品牌。更重要的是,這種定位確保了Glossier在一開始就擁有大量的粉絲,可以向這些粉絲推銷自己的新產品。
2014年,Glossier推出了第一套產品:一個四件套化妝品,售價為80美元。
2015年:公司開始製作牛奶果凍潔面乳,這是它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因為這款產品是它向 Into The Gloss社區用戶調研了他們夢想中的洗面奶之後研發生產的。
2015年-2016年:公司的庫存管理做的很糟糕。由於需求巨大,公司供貨嚴重不足。Weiss為此發了一篇道歉文章,解釋了產品短缺的原因。不久之後,Glossier聘請了一位供應鏈管理主管。
這時,Glossier已經慢慢站穩了腳跟。Glossier電子商務網站每個月吸引了大約150萬獨立訪客,在成功的產品發布活動之後,公司的產品小範圍銷售情況良好。現在,Glossier必須弄清楚如何擴大規模。
幸運的是,這家不斷成長的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兩個關鍵優勢來擴大業務規模:
(1)Weiss和她的團隊在運營Into The Gloss美妝博客中已經積累起來的大量的研究數據,公司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研發新產品和改進現有產品。
(2)公司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商業模式。不依賴於廣告意味著Glossier的客戶獲取成本更低。此外,公司也不需要讓零售商從中賺差價。這意味著Glossier可以繼續以更低的價格直接向其龐大的粉絲群體銷售高質量的產品。
Glossier的用戶社區和他們所擁有的關於用戶的深度數據給了Weiss和她的團隊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一個傳統的美妝品牌所不具備的優勢。Eric Lias是領投了Glossier的2400萬美元B輪融資的投資機構IVP的普通合伙人,他將Into The Gloss描述為「市場研究金礦」。
Glossier的另一個不尋常的方面是它的定價方式。美容行業的傳統做法是用價格來彰顯價值。一款美妝產品越昂貴,人們就會覺得這款產品的質量就越好。然而,這種做法顯然與Glossier的使命格格不入。Weiss希望Glossier的所有產品都能以低廉的價格獲得,而且能與用戶產生共鳴。高價格與這一目標顯然是不一致的。通過研發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並以合理的價格銷售這些產品,確保更多的潛在用戶是能買得起自己的產品的。這正是Weiss在2010年推出Into The Gloss美妝博客時所設想過的讓美妝大眾化。
Glossier不僅需要資金來打造自己的產品,還需要組建自己的管理團隊。Weiss對企業的創意元素有很強的掌控能力,但她需要幫助和指導才能讓企業進一步成長。Weiss和她的投資人做了一個明智的舉措,即通過僱傭一群具有強大商業頭腦的高管人才來與Weiss進行互補。
資本和管理人才的迅速湧入讓Glossier得以迅速成長,但真正的增長引擎是Glossier對品牌屬性和哲學的持續專註。這時,Glossier依然是一家產品公司,但它並沒有像一般的產品公司那樣行事或思考。Glossier已經建立了一個忠實的粉絲群,現在它需要進一步擴張。Glossier有一個明確的品牌標識和形象,在美國有一群狂熱的追隨者,它幾乎已經準備好從一個小眾的互聯網美妝產品公司轉變為全球性的零售商。
2016年至今:為零售做準備,Glossier走向全球
到2016年,Glossier已經開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然而在此期間,Glossier的最大轉變是進軍實體零售領域。
Glossier最初是一個純粹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它通過內容和社交網路以低廉的成本獲取客戶,通過省去中間零售商從中賺差價,從而能夠以用戶能承受的價格銷售這些產品。對於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來說,儘管進軍實體零售店似乎有悖常理,但對於Glossier來說,這是完全合理的。
通過開設自己的實體零售店,Glossier保留了對品牌的控制權,並能夠端到端地控制Glossier的整個零售體驗。Glossier還可以將核心用戶群從千禧一代女性擴大到更年長的人群,而且不必與零售商分享利潤,也不用依賴傳統的百貨商店作為增長支柱
2016年:Glossier開設了自己第一個零售店,在公司位於曼哈頓總部的六樓的一個展示廳。
Glossier的零售方式也顛覆了傳統的方法。公司開在曼哈頓的旗艦店所承載的作用很快就不僅僅是展示和銷售Glossier日益豐富的產品線的產品了。Glossier旗艦店不單單是一個交易空間,Weiss和她的團隊有意將公司的打造成一個歡迎空間,女性用戶可以在那裡交流和學習更多關於美妝的知識。這與公司的品牌的使命和價值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公司品牌的線上體驗和線下體驗的完美無縫轉換。
「我們寧願人們來到待著不走,也不願讓人們來買完東西之後立刻離開。有一些女孩們來了之後會在屋頂平台上化45分鐘妝,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而他們的手機則在店裡充電。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成功。這很有趣。有些人來店裡就是和朋友一起玩的,或者來認識更多朋友的,或者給我們提供一些有關她在使用的產品的反饋。」——Emily Weiss
2016年:Glossier推出了它的Super Serums產品。這四種Serums中每一種都含有不同的維生素組合,這些產品是在一篇關於補充劑的非正式讀者調查之後開發出來的。
2017年:公司宣布將業務範圍擴大到零售和海外市場的計劃。最開始瞄準的海外市場包括加拿大、英國和法國。
同年,Glossier首次推出國際配送服務,向加拿大和英國的客戶提供送貨服務。Glossier在他們計劃瞄準的海外市場推出快閃商店。加拿大多倫多和法國巴黎的快閃店都是在9月份推出的。這家法國的快閃店位於巴黎柯萊特時尚店 ,一家被時尚圈稱為世界上最時尚的商店。
2018年:公司完成5200萬美元的C輪融資。這些資金主要用於Glossier的海外零售業務員擴張和產品開發。
Glossier進軍傳統實體零售領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Glossier的目標是重塑美妝產品的零售體驗。Glossier在電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因為它在此之前已經圍繞自己與客戶之間的私人、真誠的關係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它將同樣的原則應用到零售店。Glossier並沒有將銷售產品作為開設零售店的唯一目的,同時還將零售店作為自己的用戶溝通交流的場所。到2017年,Glossier的旗艦零售店每平方英尺的銷售收入超過了蘋果商店的平均水平,轉化率高達65%。
如今,Glossier與許多傳統的美容品牌類似。它有一個強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一個忠誠的粉絲社區,同時還有實體零售店。讓Glossier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商業模式。美妝行業的傳統玩家們已經在他們的產品線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然而與Glossier不同的是,他們在線上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品牌標識,在社交媒體上也沒有大量的志願品牌推廣者。Glossier從相反的方向切入美妝零售。它首先在線上定義並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然後再將自己的品牌擴展到線下。
即使在2016年和2018年獲得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之後,Glossier在產品開發方面依然非常謹慎。為了取悅投資者,Glossier本來可以很容易地加快開發和推出新產品線。相反,Glossier從來沒有偏離它屢試不爽的可靠方法,即通過社交媒體來徵求意見反饋,並將這些意見反饋融入正式的產品研發過程中。這也確保了Glossier能夠繼續專註於生產用戶能買得起的高質量的產品,從而推動公司的持續增長。
Glossier甚至設法讓自己的產品研究過程成為與社區用戶互動的機會。2015年,當該公司開始開發牛奶果凍潔面乳時,Glossier邀請用戶來分享他們想要什麼樣的潔面乳,結果收到了數百份反饋。
一些用戶在用戶社區中問Glossier為什麼選擇把新研發的潔面乳裝在一個罐子里而不是裝在一個按壓瓶里。Glossier利用這個機會告訴讀者更多關於產品開發過程的信息,並解釋說,新潔面乳太黏了,不適合裝在按壓瓶里。這解釋了一個關鍵產品決策背後的基本原理,讓社區成員知道他們的反饋已經被傾聽並認真考慮進去了,從容持續保持了Glossier忠實粉絲們對這個品牌所期望的透明度和包容性。
Weiss的快速成長的公司與許多千禧一代女性想要的美妝和化妝品品牌是的一致。然而,Glossier做的所有創新絕對是它那個時代的產物。與其他直接面向消費者(D2C)品牌一樣,如Casper、 Dollar Shave Club和Warby Parker,Glossier利用互聯網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繫,從而打造了一種高效的商業模式。這讓Glossier無需支付高昂的廣告成本,擁有了整個客戶關係,並能夠更為低廉的價格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
在今天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範式中,它不再是關於對供應端的控制,而是關於對需求端的控制。
Glossier已經做出了一些非常明智的舉動,但公司最明智的舉措是將飛輪策略用到自己的社交策略中。對於Glossier來說,Instagram既是社交推廣渠道、在線產品研發實驗室,同時也是Glossier社區的樞紐和UGC內容來源,在最初投入一定的時間和資源之後,它後期為Glossier帶來了可觀的回報。這種巧妙運用社交網路的方式,加上Glossier的「賦予女性權力,而不僅僅是向女性推銷」的使命,這讓Glossier的用戶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通過專註於打造Glossier的品牌體驗,同時保持它強烈的社區意識,Weiss的公司已經成為一個真正以顧客為中心的品牌,它正在改變女性了解、談論和使用美妝產品的方式。
然而,接下來的18個月到2年對Glossier而言至關重要。Glossier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是因為它實現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商業模式。Glossier面臨的挑戰是,在打造零售業務並向海外擴張的過程中繼續保持這種低成本、高效率。
Glossier的未來將去向何方?
Glossier大量的粉絲群體和飛速的增長足以讓任何一個美妝品牌羨慕不已,而且公司已經做好了繼續它的雄心勃勃增長計劃的準備。Glossier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呢?
(1)將Glossier的產品業務擴至護髮這個垂直領域。2018年全球護髮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870億美元,這意味著Glossier最終實現產品線多元化並將護髮產品納入到自己的業務中將是不可避免的。考慮到Glossier最近剛從橫向切入香水市場,因此它進入護髮市場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2)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儘管Glossier幾乎沒有直接競爭對手,但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進入這個領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是Glossier可能會走的一個方向。Curology是這個模式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目前少數幾家專門為新興的個性化護膚品市場開發產品的公司之一。
(3)按需訂閱模式:儘管Weiss在公司發展早期曾拒絕過引入訂閱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Glossier未來不會引入訂閱模式,特別是當公司希望在未來提高產品的價格的話就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平衡成本和質量將是一個挑戰,因為Glossier打造的買得起和包容性的品牌價值必須繼續保持,以避免激怒忠實的粉絲,同時為潛在的訂閱用戶提供更大的價值激勵。
(4)海外擴張:韓國美妝產品被公認是全世界最好的美妝產品之一,許多西方零售店裡都有各種各樣的韓國護膚產品和化妝品。隨著垂直美妝領域競爭的加劇,Glossier可以通過在韓國這種競爭激烈、極具影響力的市場與海外公司建立合作關係來繼續提供高質量的產品的方式來擴大國際影響力。
進入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比如美妝這個垂直市場)似乎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鬥。要挑戰現有的老牌企業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如果你願意花時間對這些傳統品牌面臨的問題和身上的弱點進行調研,然後在這些方面比傳統企業做得更好,這樣就更容易在競爭中勝出。Glossier是在與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美妝品牌競爭。它通過巧妙地瞄準他們的弱點來擊敗他們,這個方法值得每一個創業者學習和借鑒。
我們能從Glossier身上學到什麼?
無論你在哪個垂直行業,你都可以從Glossier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尤其在打造品牌方面更是如此。
(1)找到能擊中競爭對手軟肋的機會
Glossier通過發布優質內容和利用明智定位的方式獲得了早期的成功,但公司並沒有迴避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中與大量的傳統玩家競爭。
如何才能找到能擊中競爭對手軟肋的機會呢?
尋找低成本的方法去挑戰那些依賴付費獲客獲的的傳統企業。傳統媒體廣告不僅昂貴、效果緩慢,並且缺乏任何有意義的定位參數。多想想能讓你的產品自行推銷自己的方法。你如何利用內容,社交媒體和口碑傳播的方式來推廣和傳播你的產品?
想想你的競爭對手是如何銷售他們的產品的。他們的產品銷售是自助式的還是依賴於銷售代表?如果依賴銷售代表的話,那麼這是一個與競爭對手的客戶直接接觸、並讓他們成為你的客戶的絕佳機會。
尋找方法來圍繞你的品牌/產品培養一種更強烈的社區意識。Weiss的Into The Gloss嚴重依賴於社區參與,從內容創意到產品研究都是如此。你如何圍繞你的品牌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包容的社區?你如何邀請你的受眾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觀察者?
(2)讓你的故事以及你的用戶的故事更加人性化
Weiss之所以會推出Into The Gloss這個美妝博客,是因為她覺得美妝行業里沒有一個供女性發生的平台。這種對傳統美妝品牌的不滿最終塑造了Glossier的整個品牌形象。Into The Gloss內容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講述的是沒有被講述過的真實女性的故事。Weiss的內容是不可抗拒的,因為它有一個新鮮的、原創的視角,給女性提供了一個發聲平台。
看一看你自己發布的內容,然後問自己一些問題:
你的內容講述的是誰的故事?是你的品牌的故事還是你的用戶的故事?
你的內容推廣傳播了哪些品牌屬性?在閱讀了你發布的一些內容後,那些之前對你的品牌不熟悉的人會有什麼感覺?你的內容是更多的為了給讀者提供幫助,還是更多地用來推銷自己?
你的內容能夠讓讀者產生共鳴嗎?你如何能將你的用戶故事與你的潛在用戶遇到的問題產生聯繫?
你希望自己的內容能夠從受眾那裡獲得什麼?是想獲得受眾的時間和注意力,還是僅僅是他們腰包里的錢?你是在讓受眾信任你或是向他們展示為什麼他們應該信任你嗎?
你能找到重複這些故事、從而在你的受眾心中建立起你的品牌的方法嗎?你能圍繞一個用戶故事發起一個社交營銷活動嗎?
任何公司從一開始就要著力於打造一個強大的、有凝聚力的品牌,這一點非常重要,Weisss的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Weiss剛開始並沒有打算創辦一家產品公司。然而,她很快意識到,她關於美妝是什麼的個人哲學是唄數百萬女性認同的,也是她們希望美妝品牌能夠提供的。通過巧妙地圍繞她的想法而非一條產品線去打造一個社區,Glossier已經成功填補了一個市場規模數十億美元且對入局者充滿敵意的的行業中存在的最根本的空白。Weiss和Glossier的崛起表明,只要有一點規劃性和一些悟性,就有可能挑戰傳統的大牌玩家,並通過從戰略上瞄準他們的弱點在商業博弈中擊敗他們。
編譯組出品。
※小米上市倒計時,三大關鍵信息逐漸浮出水面
※CES ASIA 2018上的Honda,黑科技加速未來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