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溫情,原來都藏在這抹藍色里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詩經》中的婦人還在思念她未歸的丈夫,藍草憑藉藍染在千年前的詩意中仍舊煥發著朝氣。
藍染,一個距今已有千年的古老技藝,以藍草為原料,浸染出古老的顏色。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黔東南黎平縣,素有「千戶侗寨」美譽的肇興古鎮,生活在這裡的侗族人掌握著千年古法植物藍染的活歷史。
GIF
不同於機器和化學染料製作衣物,藍染從第一步就已經跟自然和環保緊密相連。染料藍靛本體是天然的草本植物,在侗族久遠的生活記憶中,每年農曆一、二月開始種藍。藍草有蓼藍、崧藍、馬藍、木藍四種。
種植也有講究,要選土壤礦物質,尤其是赤鐵礦含量高的土地。貴州的赤鐵礦蘊藏豐富,所以也是藍靛大量生長的地方。栽種後,農曆六、七月收割。等暑假到侗寨,說不定剛好趕上侗族收割藍靛的時候。
採摘回來的藍草當天就要洗凈放進木桶里,充分浸泡後,一缸清水在藍葉香味中變成深藍色。這時,有經驗的侗族婦女會在撈出藍葉渣的藍靛水中加入生石灰、攪拌,讓石灰和藍靛水充分氧化。經過沉澱,靛泥會沉到桶底,舀出清水後留下的沉澱物,就是靛藍。
侗族人最自豪的顏色。
這種簡單而古老的工藝製成的靛藍,最終會浸染在侗布上,成為侗族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顏色。
從草木到藍染布,需要汲取大地的養料,接收陽光和雨露,這是一段生命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生命成全另一生命的行為。這也不難理解藍染會被稱為「活著的衣服」。
不同的浸染次數得到不同的藍色。
如果想要通過藍染得到心儀的顏色,非得經驗老到的染匠不可。藍染有別其他染制的地方在於,第一遍染制並非藍色,需要讓布和空氣充分結合、氧化,歷前後十數次,反覆浸泡、清洗、捶打、晾曬,才能變成藍色。
在侗寨,搗捶染布的聲音是最常聽到的音樂,說不定孩子會聞搗衣聲而起舞。
藍染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獨一無二的色彩。各地山民用不同的智慧,創造出不同的漚制方法和浸染技法。
不同於鄰近苗族的精妙花紋、壯族的藍黑時尚、布依的豐厚活潑,與較遠的江南漢族靛染相比,侗族人讓藍染變得又「紫」又「亮」,讓「亮布」藍染成了侗布的專屬名詞。
製作工序之一:捶打。
要製成亮布,其中的奧秘是,往浸染的布里加入牛皮熬制的牛皮水,再融入薯莨、金櫻子等植物混合蒸煮後的汁液。晾乾之後,再加裹上牛皮水,捶打,待豎起的絨毛變得平整光潔時,泛藍的布開始發亮。
最後的調理劑則是由5、6個鴨蛋或雞蛋蛋清製成的蛋液水。而刷好蛋液水之後,還需要反覆捶、刷、晾,這會的布便泛著「亮紫」。
製作工序之一:蒸布。
這一過程需要二十多天的浸染、蒸曬、捶打等複雜的工藝過程。短期的學習之旅固然不能親手做成亮布,但可以給自己染上一方手帕或是其他小物件留作紀念。孩子也能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好奇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藍草為藍,藍靛染料為青。「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戰國荀子在《勸學》中已道出了藍染的真諦,並用此來比喻學習上進的道理。從無色至淺再至深,層層浸染,讓潔白的織物有了人生意味。
在侗寨,我們得見藍染從一顆種子開始,到浸染的布匹結束,感受生命成長的力量,人與自然的共生智慧,體會顏色變化中的教育意境。
今年八月暑假,由中華手工雜誌社資深編輯帶隊,配備當地資深師資,開啟一場深度手藝親子遊學,在侗寨的青山綠水中返璞歸真,在純手工的植物藍染里找尋心中的那抹「藍」。
除了近距離接觸、學習藍染,孩子們還將學習侗文化中音樂、織染綉服飾、竹編木建築等技藝,讓孩子從自然造物中找到一種傳統、自然與愛的力量,鍛煉動手和思考,感悟更真實的世界。
貴州侗寨民藝研學正在招募中,
點擊『這裡』馬上參加。
課程初探
A
采藍制靛,學習絞纈
B
侗族人家觀察侗布製作
C
竹編學習,編織小物件
D
學習夾纈
E
了解侗寨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F
......
和我們一起逛侗寨
《中華手工》資深編輯帶隊
《中華手工》雜誌編輯部主任:孫凝異
《中華手工》雜誌副主編
手藝實驗室發起人
深耕8年手工藝行業
聚焦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技藝
與傳統美術、時尚新興手工藝項目
專註於手工藝領域融媒體技術的內容傳播
當地師資配置:
「東文自然美育」始創者:陳文筆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
《羊城晚報》攝影記者十年
南方日報社《289藝術風尚雜誌》圖片
兼攝影師兩年
離職後跟隨藍染職人學習植物染
「東文自然美育」始創者:青口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油畫系
《南方都市報》設計師插圖師十年
南方日報社《289玩藝》民藝復興設計師
推廣兩年
辭職參加華德福三年制小教師資培訓
及藝術師資培訓
聯合教學手藝人:陸夢交
從來沒有離開過大山
不認識字不太會說普通話
心地善良手藝卻精湛
聯合教學手藝人:陸繼方
手藝精湛
不認識字不太會說普通話
別的侗族老人都在鼓樓閑坐
他卻坐不住
七十多歲了依然上山干農活
報名信息
TAG:中華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