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身邊,有80%的人在假裝學習

你身邊,有80%的人在假裝學習

轉自:自言稚語(selfgrowth-handbook)

作者:Windy Liu

身邊總是能夠看到很多這樣充滿正能量的朋友圈:

參加了一個思考訓練營,太忙了;

這個月要準備考PMP證書,最後幾天拼了;

最近訂閱了一個有關認知的專欄,又要學習乾貨了;

......

乍看之下,似乎身邊的每個人都很積極努力,可是再一審視,真正有所改變的人卻少之又少。

那麼,我們是真的在學習,還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01

有時候,我們的努力學習,不過是在為自己刷存在感。

我想起之前認識的一個小朋友,看起來很積極向上,總是喜歡問我最近在讀什麼書,看什麼電影,對於生活中的自我學習很有熱情。

所以,我也很樂意把自己看過的好書分享給他,而他每次在看完之後,都會在朋友圈裡發一張圖片,再配上勵志的語言,然後收穫無數的點贊和留言。

一次碰面,我準備跟他聊聊最近看的一本書,問他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最大收穫是什麼,結果他語無倫次,最後只能以一句「有點忘了」尷尬收場。

還有一些標榜自己為終身學習者的人,總是能看到他們每天和新知的親密接觸——

一早6點起來,立刻就打開了一個英語APP,聽簡短英語新聞。

吃過早飯之後,在去上班的路上,又點開了一個音頻課程,開始學習一些新觀念新想法;

接著,中午趁著午休之際,也不忘瀏覽知乎上各大V的精彩回答,如獲至寶地發掘新的見識;

晚上回到家之後,還有各種專欄等著被寵幸,甚至還聽說有人把某知識平台上所有的專欄都訂閱了。

生活中,身邊有很多人好像都得了一種『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它特指那些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麼的焦慮心情,就像我們很多人學習,唯恐錯過新的信息,新的知識,所以總是喜歡刷各種乾貨,忘乎所以地遊盪在知識的海洋里,但卻從來沒有擠出時間來消化那些新收穫的認知。

我們不停地學習新事物,往腦子裡塞各種新的資訊,這就像一個人把一本本書往一棟房子里扔,卻從來不願意花時間去整理房子里的書籍,這樣的結果就是,這棟房子最後成了一個垃圾倉庫,混亂不堪,而當我們需要某本書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卻根本無從找到它。

偽學習的本質就是,你得到了很多信息,知識,卻從來沒有整理過它們,更不知道該如何調用它們解決問題。

學習不僅僅只是得到新知,反而為了避免偽學習,我們要與新知刻意保持距離。

02

《聰明的世界》的作者理查德·奧格爾把學習的過程總結為——『觸達』與『重複』

從一個領域的核心知識出發,

向外探索並學習新事物,

然後返回並重新整合已經了解的片段,

再次外出探索然後返回。

這樣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

而這個過程就如下面這幅圖,是一個反覆向上的價值累加的過程。

《社會動物》這本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重複』的價值——

「主人公哈羅德被他的英語老師要求再次閱讀之前讀過的書籍的時候,他開始呻吟起來。因為他以為回顧並閱讀已經讀過的書肯定會讓他無聊到發瘋。

可在之後的重讀過程中,他卻震驚地發現,第二次從頭到尾地閱讀時,書的內容似乎變得不同了。他注意到了完全不同的觀點和論證過程,曾經深有感觸的句子現在看起來似乎完全沒有意義,他起初忽略的句子看起來卻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他曾寫的旁註現在看起來及其膚淺,讓他尷尬不已。不是書變了,就是他自己變了。」

其實,我們都太看重了新知識的獲得,卻忽視了已有知識的整合。

而哈羅德通過更多的閱讀,在潛意識層面對知識進行了整合,從而對書有了新的認知,新的體會。

就像你剛開始學習開車的時候,你得要有意識地了解每一個步驟,啟動,掛擋,踩油門,打方向盤。而當你把這些知識都了解了一遍之後,接下來就需要你對每個學習到的步驟進行整合,這個整合過程就需要我們反覆地練習,進而達到下意識自發地操作。

最終,通過幾個月的反覆練習之後,你就可以邊開車邊和別人聊天,根本就不需要多想就知道什麼時候該打方向盤。

要達成知識的整合與內化,這就需要通過不斷的『重複』。

根據腦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知識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構建大腦神經模式(神經元及其相互之間連接)的過程。

這個構建過程中,不斷重複的練習實踐,會刺激我們大腦不同區域的神經元之間產生連接,並且進一步固化已經建立的神經模式,而這就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

其中容易被大家忽視的『重複』過程,很關鍵的一點在於,它能夠讓我們的『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從而有助於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調取相關記憶來解決問題。

太多的『重複』會把人限制在狹隘的常規中,而太多的『觸達』則會讓努力毫無成果。

面對信息極度過剩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在學習中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核心的知識上,反覆咀嚼,反覆運用,最後內化成大腦潛意識的自動化程序。

那些面對任何問題都能夠快速給出解決方案的大神們,並不是他們天生如此優秀,而是他們不僅努力『觸達』新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願意通過『重複』地運用所學知識,從而獲得了融會貫通的能力。

03

學習中的『重複』過程,看起來簡單,實則需要我們在反覆實踐中獲得反饋,進而刺激自身不斷對知識進行整合。

如果你的『重複』只是完全不動腦子的簡單重複,感受不到任何壓力,那你的學習依然是一種偽學習,依然只是另一種狀態的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就像有的人背單詞,反反覆復都在重複背誦以A字母開頭的單詞,這種『重複』顯然是毫無價值,只是在做無用功。

朱利葉斯·沃爾夫是一名德國骨科醫生,他提出了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沃爾夫定律』。

『沃爾夫定律』是關於骨骼成長的定律,主要是指人體的骨骼如果長時間接受外部壓力,就會增大骨密度和堅硬程度。當一個格鬥運動員反覆用拳頭擊打,用腿腳踢打,因為其腿腳和拳頭受力較多,且長期接受鍛煉,所以在這一塊部位的骨頭密度就會較其他不受力部位的骨密度大。

其實,學習中的『重複』過程也一樣,如果你總是待在一個毫無壓力的舒適區里『重複』,那你的知識密度和靈活運用度都將得不到提升,這就演變成了一種看上去很努力,實際上卻是在假裝學習的自欺欺人。

學習專家Eduardo Briceno在一次TED演講中說,他發現很多專家會刻意地讓自己的生活在兩個區域切換,一個是『學習區』,一個是『執行區』。

『學習區』的目標是改進提高,我們會接受一些挑戰,承受一定的壓力,努力思考,做一些練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攻克我們沒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且在學習中不避諱犯錯,甚至期待犯錯。

而與之不同的『執行區』,目的是保證我們表現良好,只願意專註於已經掌握的區域,盡量減少失誤。

而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重複』處於哪個區域,進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切換。

04

『重複』的過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重複』過程設計成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那你就會讓自己的學習過程變得有趣,甚至進入到心流的狀態。

暢銷書《追求卓越》的作者湯姆·彼得斯曾經受邀去做一個演講,過去他都是即興演講,但這一次的演講是一個非常正式,而且時間比較長的演講,面對的觀眾素質也比較高。

面對挑戰,他覺得這是一個把過去演講的套路和知識重新好好整理一下的機會。所以,他在酒店的便簽紙上開始寫下自己過去對於企業如何走向卓越的方法,雖然這些知識他都已經爛熟於心,但是這個重複記錄的過程,讓他發現自己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原本只想要在一張便簽紙上寫一寫,可他發現自己竟然越寫越多。

那次的演講非常成功,他接受了挑戰,並且把這個挑戰當做了一次重新學習的機會。

在演講完之後,儘管有做準備,但湯姆·彼得斯覺得還是有很多遺憾,所以他又重新回到那些便簽紙上的記錄,繼續在這些知識點上進行深入的思考,一個月之後,他發現自己已經寫了很多文字,再過了幾個月,一本書就寫出來了。

而這本書就是《追求卓越》。

其實,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尋找挑戰,然後重複實踐,提升能力應對挑戰的過程,這是一種動態平衡的過程。

就像一直以來我都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從每天的反思日誌,到閱讀中的分享輸出。有輸入,就必須有輸出,而且還需要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到一種平衡。

這種動態的平衡,因為輸入得多了,輸出也自然增多,以達到平衡,而輸出多了,又需要大量的輸入來調節這個平衡態。

這個平衡態會在『重複』的過程中不斷被打破,不斷被重建。

如果一直維持在一個穩定均衡的狀態,那我們就容易陷入到舒適區,陷入無效的『重複』中,不再有進步。這時候,主動學習者就會尋找新知,挑戰已經固化的思維模式,進入下一次的成長迭代中。

只有不斷維持知識學習和運用的這種平衡態,我們才能真正從 「知道知識」 過渡到 「掌握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

05

學習,就是是在大腦中建構一個圖書館的工程。

你從外界塞進腦子裡的所有知識,都需要消化,理解,整合,編目,然後放到適當的位置,漸漸地,你就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你的知識儲存大廈就不再是一個垃圾倉庫,而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圖書館。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

『學』,說的是探求新知,獲得一種新的見解,或是聽明白一個道理,這個過程只是讓我們和知識之間產生接觸。

『習』,說的則是運用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踐,重複練習,這個過程就是讓我們獲得的知識在大腦中建立穩固的神經模式,進而沉澱為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如果只光顧著『學』,卻沒有時時『習』之,那我們就容易變成「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

因為「過不好這一生」其實跟「學習了很多道理」並沒有太大關係,關鍵還是在於你能否學以致用,在重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通過這樣的刻意練習把道理變成好的習慣,那正確的道理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形成人生的正循環。

我們身邊,有80%的人在假裝學習,看起來很努力卻一無所獲,但依然有些人,看起來並不怎麼認真,卻切切實實地改變了自己。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年僅19歲,在抖音15秒成名,他是如何邊玩邊賺的?
曝小黃車在新加坡遭低價甩賣;美國宣布造出最快超級計算機,每秒20億億次,反超中國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