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凌煙閣功臣之首長孫無忌的顯赫身世
原標題:揭秘凌煙閣功臣之首長孫無忌的顯赫身世
01、官宦世家
長孫無忌是凌煙閣功臣之首。他出身名門望族,世代官宦。他的先祖是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後來更姓為長孫氏。他爺爺是北周高官,受封平原公。長孫無忌爸爸叫長孫晟,在隋朝當右驍衛將軍。
雖然長孫無忌出身官宦世家,可謂「官三代」,但他也有不幸的地方。那就是在他年少時爸爸就去世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家中失去了頂樑柱,長孫無忌一家被族人欺負,無忌媽媽帶著無忌和妹妹在家族中無法安身。還有比這更慘的事情嗎?無奈之下,無忌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投靠無忌的舅舅高士廉。長孫無忌和妹妹便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
02、李世民的舅子
高士廉也在隋朝任職,並且他和李淵是朋友,交情不淺。高士廉和李淵兩家人經常聚會,期間長孫無忌認識了李世民,兩人性情相投,關係很好。高士廉也很賞識李世民。於是,高士廉主動提出把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氏嫁給李世民。李淵很樂意這門親事。畢竟兩家世交,門當戶對。況且長孫氏自幼聰慧,很討人喜歡。就這樣,長孫無忌的妹妹成了李世民老婆,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成了郎舅。
當時,無論是長孫氏還是長孫無忌都預料不到這門親事會成為長孫家飛黃騰達的起點。或許高士廉隱約感覺到這個叫李世民的孩子日後會有大出息。
03、博通文史
長孫無忌少年喪父,小小年紀就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舅舅高士廉對他們一家非常很好,但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還是深刻影響了長孫無忌的性格。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紀就善於察言觀色,從小就學會了揣摩別人的心思。這個孩子生性聰明,加之勤奮好學,年紀不大,學問卻很高。史書上說他「博通文史」。
長孫無忌有了家世背景,有了知識和才能,有了李淵家族和高士廉家族的關係,此時他已經站在了風口上,只等送他上青雲的那陣大風了。這陣風一定會來。因為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革命」的烽火遍布神州大地。李淵父子審時度勢,正在暗中聚集力量、醞釀機會。長孫無忌只需要耐心等待。
風,果然來了。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正式舉起了反隋的大旗。
此時,楊廣還活著,天下名義上還是姓楊。站在隋朝立場上,李淵起兵是大逆不道。長孫無忌該如何選擇?是維護隋朝的統治還是加入郎舅的隊伍?
事實上長孫無忌沒有過任何猶豫。他早就看清了隋朝的命運。起義軍遍布天下,大家都忙著稱王稱帝,天下已經不是楊廣的了。長孫無忌想都沒想就趕到李淵的大帳去拜謁,表明自己堅決擁護李淵。看到郎舅兼好朋友的長孫無忌前來投奔,李世民非常高興,便將他留在身邊。安排他從事軍隊中的文職工作。
04、文學館核心成員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此時天下四分五裂,擺在李淵父子面前的是個爛攤子。如何收拾這個攤子?沒什麼好說的,只能靠武力統一。而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功業越來越大,勢力也逐漸強大。621年,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府邸稱「天策府」。天策府內可以置官屬,設精兵八百。李世民為了籠絡人才,加強智庫建設,開設了「文學館」,招納八方文人賢士。一直跟隨在他左右為他出謀劃策的長孫無忌成了文學館裡的核心成員。
※武昌起義竟是誤打誤撞:小排長貿然繳槍葬送了260年大清朝
※慈禧臨終前留下三道遺囑,十分無恥,讓人聽完後唾罵不止
TAG:史文精品 |